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结束紧张的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我们一行人(太极操的创编者、中国武术八段崔仲三,健美操专家孙玉昆,太极操的演示表演者、世界太极拳冠军邱慧芳)随CCTV摄制组前往拍摄太极操的外景地。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来到了山清水秀的贵州省黄果树景区。  相似文献   

2.
太极操(1)     
太极操的创编背景太极操的创编人员针对当前全民的健身状况,在征求多方专家的意见后,吸取了他们中肯、有建设性的意见,运用中国太极哲学思想和养生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操产生的文化背景,太极操特点进行分析与阐述。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操作为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传统与时尚相互交融的新兴项目,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层面起到健身、健心作用。文章进一步为太极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顺利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蓝晟 《武当》2003,(7):30-30
进入21世纪之后,太极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质疑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说“现在的太极拳只不过是太极操”、“是徒有其表的太极拳”等,他们还发出了“太极拳内功心法已经失传”,“寻四两拨千斤之杨式太极之真功夫,可谓难上加难。”确实,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绝大多数是“太极操”,因此,许多人练了多年太极拳,连身体的基本健康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延年益寿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客观评价新编太极健骨操在延缓骨质疏松方面的作用.方法:将绝经期志愿者随机分为太极健骨操组、太极拳组、对照组,其基本身体情况和社会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太极健骨操组练习太极健骨操,太极拳组练习8式及24式太极拳,均为每周4次、每次1h的集体练习;对照组不参加锻炼,持续1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用双能X线测试腰椎L1、L4、L1-L4、Ward's三角区、股骨干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值,用方差分析、干预前后变化百分率及95%信度区间的Plot变化趋势图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对象基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变化百分率显示太极拳组的L4和L1-L4部位为正数,对照组的所有部位均为负数,太极健骨操组除L4和L1-L4外,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为正数;从Plot变化趋势图发现,太极健骨操的干预效果更好.结论:太极健骨操具有延缓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比常规太极拳套路练习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蹦床与技巧》2010,(1):2-11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再次见面。前两天接到赵部长和赵主任下达的任务。让我给大家讲一堂课,我就答应了,其中答应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是奥运会后蹦床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二是希望目前继续从事蹦床事业的人能够将这个项目推良更高的一个阶段,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笔者学校在七、八年级推行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在集体合练时,学生做的效果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学生不是在打太极拳而是在做太极操,没有太极味。看似一句玩笑话,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学生在演练太极拳时没有太极韵味,普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7,(12):6
在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开幕式上,我们在众多精彩的武术表演中,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迈着矫健的步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上场,展示由中央电视台将要推出的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太极操。  相似文献   

9.
我是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主席。我们在组织推广太极拳的活动中,有些人批评我们练的是“太极操”。几年来,我们通过学习、研究与摸索,围绕如何缩短从“太极操”到“太极拳”的转化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可能对碰到同类问题的单位与个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金手指点评     
哟!“金手指点评”时间又到了!没别的,先给大家问个好吧,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尤其要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本月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这里,要向妈妈们道一声:“您辛苦了!”一句问候也同时表达了人类给予女性的尊重。值得高兴的是,在读者与编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刊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群芳谱     
叶桂 《围棋天地》2004,(23):32-34
各位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围棋天地》上给大家介绍我下的两盘棋。  相似文献   

12.
龚建新:讲到无极、太极的概念,除了太极拳这个名词,我们还经常见到无极桩、太极桩这些名词。有人说:“练拳必练桩。”认为只有站桩才能出功夫。更有人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太极操”,就是因为他们不站桩。康老师,请您谈谈无极桩和太极桩在练习太极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太极功吸取了气功、太极拳及呼吸操的优点,实践证明,它对增强体质、防治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有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澜 《精武》2007,(2):46-46
曾听一位老拳友说:“这练什么的还得穿什么的衣服啊!要不然不像!”是呀,练太极还就得穿太极服,一来好看,像那么回事,二来也舒服。太极服也确实有其自己的标准。首先,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需要不同面料的太极服。春秋季节,一般需要选择丝绸面料的太极服,因为这两季温度比较适中,所以过厚、过薄的面料都不合适。丝绸面料的太极服又分两种,一种是真丝的,一种是绸缎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然是学力深厚、名副其实的武式太极专家,一出手就一针见血地点破——内功心法是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与英雄沾衣跌人的不二法门,而没有玩弄文字、遮遮掩掩地探讨拳学。其实,提倡以内功心法引导内外兼修、武道并重的锻炼法则,有个事半功倍的益处,即超越"练用脱节,食而不化"这一可能存在的障碍,抑或说是陷阱。有人慨叹,时下修炼太极拳者存在的学术犯规现象数不胜数,大家对于普遍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的现象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多少年后回过头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此类走弯路的问题。傅仁东先生之所以主张拳家要注重内功心法,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学人"趋避"把太极拳练成走过程、走弯路的太极操,免得练习者有朝一日懊悔不已。这对于对太极拳理论认识上阴霾满天的太极拳学人,足有拨云见日之感。正如当年为本刊刊头题字的吴作人大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做大自然的儿子,而不是做大自然的孙子。在我看来,拳家反求己之气血、神经,注重人之本性与拳性结合的内功心法,就是太极拳家走向道法自然的太极心智与太极实行。借此机会,本刊竭诚向海内外太极明家搜读如实语人,信而可证的太极内功心法。  相似文献   

16.
五行浴手功乃闾山道家太极阴阳五行门中一门简而易练,不伤内、上功快的五行操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18.
《电子竞技》2008,(9):85-85
各位摄友大家好,这是我的一个新版块。在这里我将给广大摄友们解答心中的问题和疑点,再就是展示一下各位摄友的来信。摄影版开版至今也已经有这么多的读者朋友关注了,我很高兴。今后希望各位摄友们能多多来信,我会把你们的问题在第一时间给你们做出回应和解答的。这期中,我挑选了一位朋友的来信。他叫曹杰,是一名军医,多么伟大的职业!他是我们摄影版块的忠实读者!更是我所负责的《电竞直播间》视频栏目的忠实观众!!同样他也是一个星际玩家!!!这封信中他提了一些摄影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为他解答。有说的不合适的地方,望大家给与指出哦!  相似文献   

19.
在瑞士有个太极武馆,一群中国功夫的痴迷者们成天在那里“慢条斯理”地享受着太极。而远在东方,一个瑞士姑娘来到了太极的故乡,探寻着,享受着,学习着…… Sibylle·Hofmann,这个瑞士姑娘有一个瑞士老师给她起的十分拗口的中文名字”洪实宝”——听起来不像个女孩子。洪实宝来中国只有短短的3个月,而且一到北京,就和自己的男朋友一起骑自行车环游各地去了。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太极的故乡河南,甚至骑到了印度。洪实宝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武术,她在瑞士的工作是物理治疗师,通过教病人打太极来帮助病人康复。练太极之  相似文献   

20.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