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媒视野     
传媒资讯国务院:正式启动三网融合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  相似文献   

2.
黄静 《东南传播》2011,(10):132-134
2010年,中国三网融合的元年。就在2010年,我国排出了五年时间表,计划从2010年起,通过3年试点,2年推广,于2015年在全国全面推行。当前,三网融合工作正在推进之中,而从我国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看,广电和电信业务的相互开放,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而这对于本来就在夹缝中生存的城市电视台来说,它所带来的可以说是挑战远大于...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推进网络电视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今传媒》2010,(3):23-25
今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陆路 《视听界》2011,(5):5-7
一、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的广电、电信企业先行开展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接入等试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在更大的范围、更高层面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动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2010年6月6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讨论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方案明确提出,2010年—2012年实现电信与广电双向  相似文献   

5.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  相似文献   

6.
2010年,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宏伟工程--三网融合破土动工.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提出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是关系到我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新媒体产业科学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也是长期受体制困扰、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策加快三网融合的新政,也提出了更紧迫的时间表。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的优势与问题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广电和电信双方互相开放市场准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加快三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①方案规定,广电总局独家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广电而言,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9.
郑宇 《视听纵横》2010,(2):11-14
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即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明确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21日-22日,李毅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抓住切入点,做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继续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推进融合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网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面对三网融合,广电媒体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2010年年初开始,三网融合的进程骤然加快,6月6日,在国务院公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第六稿,6月30日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确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确定2015年全面实现这一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下的“全媒体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网融合触动媒体终端领域的革命1996年,美国FCC首先提出了关于三网融合的命题;1998年我国首次进行了关于三网融合还是三网合一的大讨论;1999年,82号文出台,明令禁止电信与广电行业进入彼此的业务领域;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10年,我国重提三网融合并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了12个试点城市,三网融合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13.
赵磊 《新闻窗》2012,(5):98-98
继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以文件形式正式发布了首批三网融合12个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后,又于2011年12月30日,公布确定了三网融合第二个阶段试点(地区)名单。这意味着,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将大力推动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工作,把之前取得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龙 《新闻知识》2012,(3):30-32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通知,公布了北京市、哈尔滨市、上海市、南京市、厦门市、青岛市、武汉市、长株潭地区、深圳市、绵阳市为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地区.目前,试点工作已满一年,十二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在此期间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而言,三网融合仍进展较慢,一些关键性问题仍悬而未决.如此下去,国务院确定的“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的阶段性目标恐难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全国12个地区(城市)开始了首批试点工作。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IP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对于IP电视集成播控总平台,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三网融合后的节目资源就像水库里的水,而IP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就像滤水器,确保流进百姓家的水干净健康。可见,IP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是三网融合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学术方阵     
正前言: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已成必然趋势。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实施《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绵阳共12个城市和地区入围。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  相似文献   

17.
三网融合新变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2010年三网融合的结构逐渐明晰。7月1日,国务院正式启动了三网融合工程,随后进行了试点尝试,IPTV公共平台与广电平台的运作逐渐成熟,在城市三网融合方面很多城市提出了具体的三网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11,(3):16-17
事由: 从2010年6月开始试点的三网融合,如今的推进情况却成了一个有关各方都不愿触及的话题。进入5月,接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出台的时间窗口,但一切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顺利。有专家焦急地呼吁,三网融合试点推进由于阻力太大“有可能夭折”。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hina Cable Net Summit 2010,CCNS 2010),于2010年8月7-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三网融合的挑战与机遇”,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以及各地广电行业人员分别围绕“三网融合与传媒机构管理的政策走向”、“三网融合的若干问题”、“三网融合新政下的媒体融合与业态创新”、“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激烈和富有意义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国家公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具体时间表: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2015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传输渠道的整合意味着业务互渗,从广电行业来看,承受压力最大的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同它直接争夺用户,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