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主题图"的呈现,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童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趣味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翻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注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基于以上认识,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教师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题图"作为数学教材的新增板块,是"新教材"承载"新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主题图"用于课始.以供学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一旦新课所需的数学问题正式提出后,"主题图"便完成了使命,退出了课堂.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题图,教师就必须反复研究教材,西师版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主题图往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描述 1.主题图的说明 "小熊购物"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页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的主题图.  相似文献   

8.
杨晓燕 《小学生》2013,(2):32-3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属于自然情境类。另一类则是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只是向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在实际运用中需  相似文献   

9.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0.
主题图指借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体现在新教材中就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它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让数学变得可爱,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拟对如何合理使用主题图,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教材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即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学习结合起来。要让数学教学直观、具体、生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理解数学,领会数学的实在,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又把课内的知识灵活地向课外延伸。而"主题图"是现行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其鲜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和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激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活用主题图,唤起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  相似文献   

14.
张桃英 《湖南教育》2004,(23):34-35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简单的教材内容该怎样处理、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中"加法的意义"是借助一幅简单的主题图,提炼出1 2=3的加法算式,进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尤其是教材中的主题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为有效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主题图能否发挥作用,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将它活动化、现实化,使它更具有趣味性,更富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巧运用,落实探究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但是几轮教学下来,主题图在课堂中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主题图在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主题图的内涵理解不够主题图立足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数学知识,既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又赋予数学新的生命,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人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巧妙利用教材主题图,可进行知识的建构,落实能力的培养,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优化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呢?一、引导提出有效的问题现行的小学数学新教材有很多的主题图,在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上教师可以灵活处理,特别是需要根据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进程或动态生成需要,把教材原有"主题图"适时呈现,使其充分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