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9月4日报道,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DZero项目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三夸克粒子,名叫Omega—sub—b(Ωb)。该粒子由两个奇异夸克和一个底夸克(s-s-b)组成,是质子的“远房亲戚”,其重量是质子的6倍。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数种夸克组成的,其中项夸克尤其难以找到。过去,科学家只观察到了由强核力产生的顶夸克,而且都是成对出现的。根据理论,弱核力也可以产生极少量的项夸克,而且是单个的顶夸克。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寻找希格斯粒子,由于单顶夸克在理论上也干扰了希格斯粒子的信号,所以识别出单顶夸克,对于寻找希格斯粒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夸克的奥秘     
20世纪前50年.人们一直把中子、质子当作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但这个时期一些敏锐的物理学家逐渐注意到它们都还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结掏,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首先提出夸克模型.认为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掏成的,他因此获1969年物理奖。由此,人们开始发现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粒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单顶夸克的发现证实了粒子物理学中包括夸克总数在内的一些重要参数,对费米实验室Tevatron加速器正在进行的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I0015-I0015
【导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3月19日在一个国际物理学会议上联合宣布,科学家们通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mvatron)实验,已成功测出目前最为精确的顶夸克质量。  相似文献   

6.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3月19日在一个国际物理学会议上联合宣布,科学家们通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实验,已成功测出目前最为精确的顶夸克质量。  相似文献   

7.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CDF实验组在对撞能量1.8 GeV的TEVATRON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观察到了顶夸克的证据。给出顶夸克的质量为174±10_(-12)~(+13)GeV/c~2,产生截面为13.9_(-4.8)~(+6.)Pb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2006,(12):15-15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国际费米碰撞探测器合作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Tevatron对撞机,成功地发现了两种罕见的粒子。经过鉴定,这两种粒子是最常见的质子和中子的“远亲”。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4-315
我国首台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成,这标志着我国在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研究中进入围际先进行列。这台强流质子加速器采用射频四极加速结构(RFQ)。2007年6月23日专家组对这台加速器进行了评审鉴定。测试结果表明,加速器质子束流能量达到3.54兆电子伏特,脉冲流强为45毫安倍,脉冲工作比超过7%,  相似文献   

10.
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加速质子,(车车车)击原子核,使核的温度达到了比发光恒星的温度还要高数百亿度的高温,从而使核子力无法把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内,产生了原子核分裂的现象。苏联物理学家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使氢原子核——质子,获得了能量为一百亿电子伏特的速度。物理学家还用了塗有厚厚一層敏感度极高的乳胶的特种底片,将基本粒子的踪迹记录下来。有一张相片把在加速器中加速到九十亿电子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理论认为中子不带电荷,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州汤马斯·杰佛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中子的表面带有负电荷。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在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天文学会共同举行的会议上,正式报告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利用电子轰击核子(中子和质子)的实验来研究核子的结构。科学家认为,由电子散射的轨迹,有可能推测出核子的电荷和磁场的位置和强度。在以前的实验中,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质子的电荷和磁场的分布是不同的。为了解中子的电荷结构,…  相似文献   

12.
1.用希格斯场只能解释宇宙中一小部分质量的来源。人们经常把希格斯子称为上帝粒子,说它让宇宙中的所有物质获得了质量。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希格斯场只给一些基本粒子比如夸克和电子提供了质量。我们可见的绝大部分宇宙是由非基本粒子组成的,比如质子和中子,这些粒子里包括了夸克,也包括了夸克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能。我们知道,一只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时代》2001,(5):66-70
我们探知的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古老的火杂烩,其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粒子、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其它奇异的物质。但宇宙学家们认为它并不是一直就是这样。火约140亿年前.当宇宙刚刚诞生几微秒的时刻,宇宙是由叫做夸克(Quark)-质子构成块的亚原子粒子组成的温度极高的一锅“过热汤”,其均匀程度之高使现代法国厨师也自愧不如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3,26(8):15-15
最近美国BNL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一个学术报告会上(2003年6月18日)宣布,在该实验室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进行的最新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原子核与金原子核对撞中已创造了不寻常的高温高密度条件,非常接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生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存在于大爆炸后的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纽约时报也以“科学家们报告从未见过的最热最密的物质”为题,对这一研究结果做了报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16.
如果质子和中子里的夸克能够独立存在,它将形成什么样的奇异物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夸克粒子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向麦克老大三呼夸克(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这句话出自詹姆斯·乔伊斯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64年,当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读到这里时,眼前豁然一亮。于是,他将自己的最新发现命名为"夸克(quark)",意指一个质子中有3个夸克,质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1964年,默里·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独立提出了夸克模型。他们认为重子和介子是由其他3种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这样它们的关键特性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他们的理论模型预言了新型粒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子的寿命     
我们知道,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当其中一个下夸克转变成为上夸克时,中子会衰变成质子。在中子被发现了73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们找到了测量粒子寿命的最精确的方法。为了精确地测出中子的衰变速度,俄罗斯彼得堡核子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低温条件下把中子收集  相似文献   

20.
过去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面对这些成绩,有人甚至说,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不过,在日本工作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的新发现有可能推翻这一预言。这个科学家小组运用日本文部科学省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介子工厂”加速器,让电子和质子以近于光速的速度相撞,制造基本粒子“介子”和“反介子”。在1.5亿对“介子”和“反介子”中,科学家发现有68个“介子”衰变后 的“电荷宇称”破坏测量值违反了“标准理论”的预测。发现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