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媒体形态、传播方式、受众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体融合不断加深。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做人物报道时应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人物报道实现更快更好的传播。长期以来,人物报道反映出的时代精神、示范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受众在阅读报道对象事迹的同时,不仅可以认知各行各业的社会现实,还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参照系。为此,笔者认为一篇好的人物报道必须具有信息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和思想的价值,才能实现传播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如何避免被“网络审判”绑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增 《新闻实践》2009,(6):69-70
"媒体审判"指的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者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从而对司法机关客观公正依法处理案件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了首选,所以"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成为报纸媒体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前段时间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分析,找出些许共性,希望可以提供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报纸、电视从媒介自身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的深度报道样式,出现了一些品牌栏目,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媒体网站要想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固发展。只有在新闻信息的深、专、广、全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来源丰富的特点,整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及网络媒介的长项,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实力。因此我以为,深度报道是媒体网站发展的一个竞争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媒体之主要特点,即人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而且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在分析当前数字化媒体传播方式的"返祖"现象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媒体不能也不应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中,深度军事报道是传统媒体手中的"撒手锏"。尤其是对军队报纸来说,深度军事报道更是其树立品牌的法宝。要搞好深度军事报道,需要采编人员强化专业化素养,进行专业化操作,拥有专业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归欣 《青年记者》2007,(16):112-113
传统媒体语境下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产物,它首先以解释性新闻、专稿等形式在报纸媒体上出现,而后与电视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城市突发事件发生后,报纸、广播、电视、自媒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但参与形式各不相同。每一次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对媒体都是一次考试,并且有些东西也沉淀下来。都市类报纸从诞生伊始,一直以关注城市突发事件为己任,并一直为"影响城市、影响城市里的人、影响城市人的生活"努力着,作为传统媒体,面对复杂的媒体竞争形势,纸媒也在不断摸索应对城市突发事件报道的参与方式。延伸触角不做简单"回忆纸"每一次遭遇城市突发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是市民的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时代媒介平台的迅速崛起,传统媒体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新媒体的时效性与穿透力相比,传统媒体显然处于劣势,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尚存。怎样充分发挥报纸"意见领袖"的地位,使其在网络海量信息与电视大众娱乐的差异化竞争中胜出,是所有报人都应思索的命题。基于多年报纸地产专栏写作,笔者认为,报纸走观点化道路这一方向不容置疑。报纸评论专栏是观点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许聪 《传媒》2010,(10):40-42
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一言九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写博客、织"围脖"、立"门户",媒体的定义不断刷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固守原有阵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郑州日报>始终强化危机意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办报思路,使报纸的经营运作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1.
如今,新兴媒体迅速成为时代的宠儿,站在传统媒体事业发展内在需求的角度上思考:我们今天怎样做媒体?在微博用户超过2.8亿的中国,一股"微能量"正呈现异军突起之势,140字的篇幅,已能够传达明晰的事实、有力的观点。翻开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尚未完成铺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和电视台的音视频主动下载转发量已经成千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从传统媒体的报刊、广播、电视,转移到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对曾经享受传播渠道垄断利润的传统媒体形成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从2013年至今,传统纸媒无论是报纸的发行量还是利润收入都在断崖式下滑.以党媒为主体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实现传播渠道的重塑,既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重新占领舆论主阵地的需要,也是传统媒体自身经营的需要.这既关乎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存亡,也关乎传统媒体自身的存亡.传统媒体只有通过新老媒体融合,完成脱胎换骨般的重生,才能重新夺得市场和"两个效益".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因此,如何尽快形成一支统一、善战、决胜的新闻采编、整合、发布、运营人才队伍,是媒体融合进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报网互动”的发展态势与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报网互动"不仅意味着传统媒体报纸与新媒体互联网具有互补关系,报纸可以借助互联网拓展新闻源,创新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网络媒体可以借助报纸提高点击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标志着传播技术的飞跃,媒体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以及受众消费体验的革命,宣告着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媒体环境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准确、深刻的报道,已经成为衡量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能否在新的形势下焕发生机的重要标尺之一。我国报纸媒体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进步建国初期,对新闻传播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新闻报道对于一些负面新闻进行有选择性的报道也是有一定必要性的,这对于当时稳定政局有积极意义。然而,对负面新闻保守性报道方式却延续了多年,并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因特网随时随地获取体育信息,这对报纸体育新闻报道本来已经日渐式微的生存状况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有人把微博的出现叫做"微革命"。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媒体价值体系的变迁。这些新的形势迫使报纸又一次对自身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今传媒世界,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媒体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相当大的人群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媒体。尽管有报告称,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仍没有减弱,但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新媒体以其多元化、互动性已经并且还在分流广大受众,对传统媒体形  相似文献   

18.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报业发展的第一议题.数字传媒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世界性的,传统媒体要积极应对.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核心目的都是传播信息.实际上,传统媒体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内容供应商,报网融合是最好出路一一让网络服务于报纸,让网络吸引读者阅读报纸.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传媒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窦丰昌  李栋 《青年记者》2015,(10):51-53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与往年的两会报道相比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2015年媒体对于全国两会和各地两会的报道,一个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上,2015年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2015年,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如果只看报纸上的两会报道版面,今年的两会报道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看一看各家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看一看各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看  相似文献   

20.
李徽 《新闻传播》2023,(4):110-112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媒体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新兴媒体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压缩,而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载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极大。因此,本文以融媒体为背景,对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实际开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详细思考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全新创新途径,帮助报纸新闻采编应对融媒体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