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张“银版法”照片以来,摄影技术就以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性能,被人们称之为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得到摄影理论界的公认。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许多新闻照片中出现的对“纪实”的“变异”现象?在摄影报道实践中如何掌握“纪实”与“变异”的关系?这是新闻摄影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提高新闻摄影的质量?根据南方日报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按新闻摄影规律办事。体现纪实性才能提高质量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瞬间形象现场纪实,是新闻摄影独立存在于新闻之林的根据与优势所在。我们只有根据新闻摄影“纪实论”的要求,努力?..  相似文献   

3.
以摄影教育中有关纪实摄影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误区为研究对象,针对“纪实证史”的理论误读,以及纪实摄影等同于“单纯记录”、“即兴拍摄”、“宣传照片”等实践操作的误差,予以纠错性的研究。此外,结合当代摄影的风格语境、我国高校的纪实摄影教育现状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型创作挑战,从“教”与“学”两方面出发,对有关纪实摄影教学规范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是我国纪实摄影走向繁荣的一个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呼唤和摄影工作者理性回应的必然。 在日趋活跃的纪实摄影新潮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纪实摄影作品,解海龙推出的“希望工程”系列纪实摄影力作,无论是在创作的广度上,还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参与社会变革的深度上,都堪称出色的代表,成功的范例。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我国纪实摄影勃兴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5.
摄影从其诞生那天开始,就具备了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通过对光学特点的运用,逼真地再现现实事物。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都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真实记录的手段,因此彼此之间一直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有很多人认为新闻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纪实摄影属于新闻摄影的分支,关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之间的关系争论始终存在。基于此,先对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定义做相关阐述,并且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和价值予以分析,旨在展现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情(范长江),而且贵在“新”。因此,就新闻内容的本质意义来讲,不存在什么创新的问题。我们现在之所以谈“创新”,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新闻摄影的现状以及所反映的形式提出来的,即:内容陈旧,表现形式一般。我国的新闻摄影在1957年之前,基本以纪实为主,这是符合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的。随着1958年浮夸风的兴起,新闻摄影界也刮起了摆布风。部分摄影记者违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地拍摄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照片。“文革”中此风愈演愈烈,摆  相似文献   

7.
三、真正“沉”到生活的底层去,方可踩出一条纪实摄影的新路 摄影作品难以突破一般化,缺乏有深度和力度的作品,这是新闻摄影界多年来感到困扰的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路在何方? 解海龙“希望工程”纪实摄影的创作道路作了成功的回答。他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一度受“唯美思潮”的影响,在实践中也曾走过弯路。为了争取作品获奖,也曾用心对被摄对象人为地设置光影、对比……“甚至还将揣摩评委口味类似的手段作为获奖的‘法宝’,传授给周围的人”  相似文献   

8.
丁开 《当代传播》2005,(5):111-111
一、当今写真潮流的概况在纪实摄影中有一个倾向,越来越多的纪实作品着意表现“街头小景、凡人生活”等题材,然而却不能洞见深层面的东西,缺少“一叶知秋”的洞察力和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表现技法。那么表现身边日常的事情能不能实现新闻图片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回答是肯定的。如一组反映百姓日常生活变迁的《真想说再见,蜂窝煤》,以作者独特的摄影视角来反映一个大众化场景,寓深刻、流动着的生活意义于平面静止的摄影画面中,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凌弘近几年,我国摄影界掀起了一股纪实摄影热,新闻摄影也随报刊的繁荣而繁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摄影事业也将随之相适应,要使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更加兴旺,有必要对其相互关系作些研究和探讨。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趋同什么是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0.
用眼光发现生活,用镜头记录时代,纪实摄影总能迸射出直指人心的力量。因为用纪实摄影家的人类学眼光,我们得以追忆历史、反思当下。纪实摄影凭借其真实又人文的属性成为摄影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旨在探索什么是纪实摄影,纪实摄影的发展原因以及它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摄影的艺术性问题,是个老问题了,不少同志都已谈过,而且在理论上作了阐述,似乎这已经是不成问题的了。然而在实际上,或者说在实践中,却又产生不少问题,引起了讨论乃至争论。争论的要点之一是:新闻摄影要不要讲究艺术性?实质是说新闻摄影具不具有审美价值?对此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肯定,一是否定。持否定态度的主要说法是:1、新闻摄影姓“新”,艺术摄影姓“艺”,两者“不搭界”。2、新闻摄影主要为了报道新闻,强调的是它的新闻价值,不必去追求什么艺术性或审美价值。3、新闻摄影只能纪实,不能虚构,因此不是艺术,也无所谓什么艺术性。4、新闻摄影如果强调艺术性,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甚至导致弄虚作假。持肯定态度的主要说法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强调“内在”、“含蓄”、“诗言志”或“绕梁三日”。人们从骨子里认为,高明的作品必须符合这些基本准则。中文“纪实摄影”这一要领体现出对这些基本准则的理解,“客观记录”与“理性升华”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难以描述的潜在含义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以后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摄影人正是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去进行纪实摄影探索的。  相似文献   

13.
摄影从表现手法上大致分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三大类.作为报纸的摄影版面,纪实类摄影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目前,摄影界对纪实摄影的定义还存在争论,但有两点共识:1.纪实摄影有证据、文献的作用;2.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从以上两点来说,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报道摄影互有交集,它们的区分只是概念性的,我们所说的纪实摄影是广义的,包括以上所有类型.  相似文献   

14.
纪实摄影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在艺术实践中强调了人的感性能力在艺术中的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它与画意摄影有着不同的追求。画意摄影是对心灵视野的折射,追求理性的完美,遵循传统的艺术规则,不断地守美理性到极致,创作出许多的经典作品,为人类的摄影文化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纪实摄影是对直观视野的反射,所追求的是使摄影艺术从传统的理性中摆脱出来,向着感性回归。因为它认为,摄影艺术归根结底是人类感性存在的一种方式,渴求对真善美的表达。因此,纪实摄影并不注重“人工雕凿”,而主张从现场抓取“决定性的瞬间”。作…  相似文献   

15.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档案摄影”简伦姜舜慈,孙承敏“档案摄影”,无论对摄影界来说,还是对档案界来说,都是新名词,我们姑妄如此称之,是因为它是在档案界新兴起的一个摄影门类。它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科技摄影等等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包含着这些摄影内容,又有它自...  相似文献   

17.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信息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批判力量,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而新闻摄影主要应用在新闻行业中,二者各有千秋。接下来,本文主要结合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徐立 《新闻传播》2010,(8):70-70
本文以“美学在纪实摄影中的运用”为论题,意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将其放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对纪实摄影进行美学方面的解读。并在此基础探寻它的审美本质,以及对当代美学的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19.
纪实摄影作为新闻摄影中最受读者喜欢的一个种类,越来越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不仅广受平面媒体的青睐,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感染力也越来越强,成为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体会,谈谈纪实摄影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纪实摄影的特性是"纪实"这里的"纪",也是记录之意,记述之意,只不过它与文字纪实相比,所用的是相机,表达的方式是图像。它与单幅新闻  相似文献   

20.
摄影的最原始特性和最本质特征是证明“实在性”——确有其事,确有其人。这种对现实的复制式的佐证是语言和文字无法达到的。在影视媒介出现后,摄影的纪实优越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