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音希声”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音”指的是“道”,亦谓合乎“道”之特征的音乐,也可理解为音乐的内宇宙或深层意韵。它虽以无声之“道”否定人为有声之乐,其意义消极,但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与合理的美学因素,能够启迪人们探索“音声”之道,进行所有的艺术创新,从而感染人、启迪人。  相似文献   

2.
“人生十乐”——知足常乐、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人生“十乐”,不但可愉悦精神,充实生活,豁达心胸,且可调节情绪,清静无比,增加强体质,益寿延年。——摘自《人生十乐》在这“人生十乐”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乐”,一个人只有以“感恩”的心态去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才会体味到“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为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想象之乐、平静之乐”,甚至更多的乐趣,比如“工作之乐”。人的一生,至少有三分…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文人追求绘画之乐,他们所谓的绘画之乐是“独乐乐”而不是“与人乐乐”。  相似文献   

4.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6.
名人谈养生     
养生十乐: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长寿之道归纳为十乐,即“耕耘之乐、扫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游之乐、沐浴之乐、安卧之乐、曝背之乐”。  相似文献   

7.
“乐”是陶渊明诗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文字层面上,“乐”具体表现为饮酒之乐、思维之乐、劳动之乐等等;在文化层面上,“乐”反映出陶渊明特有的自适自得的精神境界、和谐的物我关系以及通达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诱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并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在他们通过艰苦的劳动有所长进之时,再引导他们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得学之乐”才能“耐学之苦”,“耐学之苦”才能进一步“得学之乐”。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呢?  相似文献   

9.
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组诗)是人教版五下第9课《儿童诗两首》之一,包括了三首小诗,每首小诗着力营造童年闲暇的一个片断,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最终整合成“童年的水墨画”长卷。每部分均有一个共同的字眼“笑”,使“读书之乐、垂钓之乐、戏水之乐”更加鲜明。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情感基调,表现了纯真年代的儿童极富情趣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伟同学问:怎样理解《庄暴见孟子》一文中,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孟子是孔丘以后最主要的儒家代表,他拜见齐王当然是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刚见面,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谈“仁政”,而是提出“王尝语庄子好乐”之事。孟子是从齐王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先取悦于齐王,从而使齐王接受自己的主张。出乎孟子意料之外,齐王却“变乎色”。面对这不和谐的气氛,孟子并没有气馁,他故意褒扬齐王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又替齐王解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齐王如释重负,而孟子在齐王不知不觉中转移了两个概念:“先王之乐”换成了“古之乐”,“世俗之乐”换成了“今之乐”。这样不仅消除了齐王的不悦,而且又引出了他的好奇心:“可得闻与?”孟子还不急于亮出自己的主张,而是反客为主,连发两问。这两问紧抓齐王好乐的心态,迫使齐王肯定“与众乐乐”。这样就自然地将谈话内容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为下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乐”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论题.《庄子》是历史上对这个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讨论的最早的思想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庄子》论“乐”的伦理学内涵,诠释其理论层级,说明《庄子》以世俗之乐谈处世伦理,以自然之乐说生命伦理,以得天之乐论体道伦理,达成了其思路完整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关于“乐”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兰亭集序》思路十分清晰。全文紧扣一“乐”字,其总体思路可提要为:写“乐”之盛——叹“乐”之失——记“乐”以存。具体思路可作如下分析: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兰亭会之乐。有人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景之乐:“天朗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节目》是一首儿童诗,写的是少年儿童欢度“六一”儿童节时的欢乐的心情,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时刻准备着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全诗一共四节。第一、二两节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情。第三节是写祖国培养我们“幸福成长以及我们”的理想。第四节是节日欢乐的场面。全诗以“乐”为红线,心与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少年儿童欢度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对琵琶女高超演技的由衷赞叹,点出“了“无声”所独具的音乐魅力。初中语文课本上,也有不少课文描写了“无声”,在文学艺术上显现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读编社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I0001-I0001
孟子概括了人生“三乐”,天伦之乐、为人之乐、人师之乐,并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的人师之乐当做是人生中更高一种层次的快乐。这点在我刊采访北京市育英学校严华校长时得到了印证,严华校长践行“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理念,努力使学校为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舞台来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让师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欧阳修的人生历程、文学创作历程来观照他的生命哲学。夷陵和滁州时期的欧阳修,盛年而号“醉翁”,是“清醒的醉翁”,虽处山水亭林间,仍“心忧其君”,“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六一居士”时期的欧阳修,已届晚年,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  相似文献   

17.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诗人动情、画家倾心的著名游记,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今日重读,另有感受,试就其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所谓“三美”作浅说。一、结构美一是金线串珠之美。古人曰:“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经络。”首段末句中的“乐”字,实属“文眼”,犹如金线串珠,主宰文脉,统绾全篇。朝幕变幻,四时异景是写山水之乐;扶老携幼,熙来攘往是写游人之乐;投壶对弈,起坐喧哗是写宾客之乐;鸣声巧啭,飞跃林间是写禽鸟之乐;山肴野味,酒酣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聊天艺术●哲理聊天艺术聊天,北京叫“侃大山”,东北叫“聊天儿”,陕西叫“椽子”、四川叫“摆龙门阵”,可见,聊天是全国有之,可称之为“大众爱好”。聊天有文野之分,雅俗之别,高低之异。古人对聊天有过精彩的议论:“居闲之乐,无逾于友;友集之乐,是...  相似文献   

20.
育人之乐     
育人过程难免有苦,有累,有烦,但是教师感受更多、更深的是育人之乐。正像一位学者说的那样,当你将一个一时糊涂而做错事的学生说服的时候,那种师生沟通的感觉是多么甜美啊!当你将一个聪明的学生培育得更聪明、更优秀的时候,那种成功的感觉是多么舒心啊!育人之乐是师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理解的和谐之乐。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只要师生建立起和谐相通的关系,就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领神会,就会有“相看两不厌”的彼此欣赏,就会有“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期许。育人之乐是富有个性的教育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