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继续坚持对民主的追求,重新认识民主问题,把民主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们用民放解释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西方民主的阶级实质。其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不断对民主政治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结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必须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非物质利益的矛盾,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审视当代中国若干重大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深层演进,有些学者往往受其"前理解"的局限,对当代中国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产生了错误认识.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高度,正确理解诸如时代、市场经济、公平、民主、权力等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元素,维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民主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将发展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群众民主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率领中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最终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走上了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正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选举思想,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选举思想构成,具有丰富内容,涵盖了民主选举的所有主要方面。要以中国马克思主义选举思想为指导,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