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经济一体化与西部地区区域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基本规律,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向.经济一体化要求政府职能必须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然而在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与一体化要求相对立.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构建Ⅸ域政府与制度创新将会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这些区域经济政策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十六大以来,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的论著,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基本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区域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认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促进高等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发展战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使中西部地区具有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这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正确进行定位,发展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文章在分析了区域经济概念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经济调控权的本体论、关系论和作用,以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研究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应有之义,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体制、政策和市场上的缺陷,我国未能充分利用大国经济在分工、产业、竞争等方面的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因外部性、互补性而导致的聚集经济效应,在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成本优势,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国经济优势。同时,未能充分利用和享受大国经济在开放经济上的外部效应。相反,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复投资,非对称性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外部效应、公共物品、规模经济等分析工具,尝试地提出了一个解释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政策、创新战略、国际经济政策等区域经济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战略的确立和政策的选择,借鉴国外尤其是美日经验,可见区域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建设城市经济圈,进而形成区域增长极是我国加快区域经验发展的着力点和客观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按三个梯度逐步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提高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出发 ,剖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区域经济尤其福建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并在此分析基础上 ,提出政府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梯度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贯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很快,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模式。受其制约与影响,教育也正在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格局。而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教育类型,因而区域经济与文化差异对其影响相对较大。为此,本期专题我们特别组织了以下稿件,希望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重大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突破的分水岭。然而分税制形成了现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性原因之一,从多个方面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梯度发展,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探究分税制改革以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和进一步拓展我国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健全法规,改革区域管理体制;优化格局,培育区域新增长极;深化合作,推动区域互动发展,加强调控,完善区域政策体系;调整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一个长期方向。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强调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兼容。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以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前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兼容问题,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经济增长中以公平为目标的效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 ,前 3 0年实施的均衡发展模式和改革开放 2 0年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未能消除空间上的二元经济结构 ,反而使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调整和完善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科学选择 ,应通过选择优势区位、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科技人才等多种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智慧结晶,它内涵着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和战略。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时期,“两个大局”的思想及实践为我们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水资源承载力出发,说明武汉地区水资源供应极其充分,不像我国其他许多城市由于缺水,使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再者,武汉区位优越,水路、公路、高铁和航空交通十分便利,5小时车程可通达半个中国。因此武汉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潜力很大,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区域之间既然存在差异,就一定具有某些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地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