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动力灾害之一,也是煤矿开采技术上最棘手的问题难题之一,也是制约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显现日趋频繁的现状,本文就煤矿冲击地压的原因和防治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马德军 《科技风》2014,(24):106-106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在不断增加,因此受到冲击地压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冲击地压具备突发性与复杂性,使得煤矿企业在防治与预防冲抵地压的灾害工作遇到了难题。目前,已经开始使用微震技术对煤矿动力灾害进行预防与检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阐述冲击地压产生的特点与原因,并分析了微震信号的分布特征与前兆信息判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受到的冲击地压影响越来越突出,煤矿冲击地压现象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受到地质情况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煤矿采掘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的对象,针对当前我国煤矿采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防治技术措施,避免在煤矿采掘过程中因为冲击地压引发安全事故,更好促进煤矿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矿井动力现象,是矿山压力的一种特殊显现形式,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并常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它已经成为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煤矿五大灾害事故之后的第六大灾害,目前它已经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因此,搞好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冲击地压灾害会瞬间摧毁井巷设备,造成人员伤亡,还会诱发突出、瓦斯爆炸等次生灾害,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截至2020年,我国有高风险冲击地压矿井123处,该类矿井产能占我国煤炭总产能的10%以上,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冲击地压灾害形势将更加严峻.国家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冲击地压防治是亟需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北京科技大学李振雷副教授致力于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冲击地压灾害演化致灾机制、煤岩变形破裂过程的电磁辐射、声发射、微震等多参量地球物理响应规律等方面取得了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防灾减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煤矿地热灾害与水灾、火灾、瓦斯(煤尘)及冲击地压等,是煤矿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危险源,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煤矿工人生命健康及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从热害热源及控制,通风散热及多种方式注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防治和降低热害对于安全生产及职工健康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索。与其它灾害不同的是,煤矿热害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受害人员众多、防治成本巨大、虽然未明显直接造成严重事故,但是严重恶化了工作环境,长期严重影响工人身心健康,也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同时,不当的降温措施或会增加环节湿度,恶化生产环境,产生职业病危害等后果。随着矿井开采规模扩大,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等因素,煤矿热害近年来越来越突出影响到职工的身心健康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尤其是今年来千米深井的不断产生,热害更突出的影响到生产的正常机职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高产高效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特别是进入深部施工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危因素,为了避免上述灾害的发生,七星煤矿采用了中、小直径超前钻孔的探查措施,对预防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发生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害显现的越来越明显,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做好煤矿采区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梁宝寺煤矿3210工作面、3214皮顺的冲击地压威胁,探索应用了煤层注水和卸压孔相结合的综合防冲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灾害愈发严重,严重制约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和人员安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地采前冲击危险区域的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基于现场典型冲击地压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工作面冲击危险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并给出了相关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其次,合理确定了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的预评估指标,进而构建了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的三级预评估体系。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各预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综合评估模型。采用文中提出的冲击危险预评估模型,对崔木煤矿21309工作面进行了采前冲击危险性评估,为现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矿属于短期不可再生能源矿产,其形成环境和形成因素极为复杂,因此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就存在了诸多问题,并且在煤矿本身矿产特点的作用下煤矿出现坍塌破坏等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对于煤矿内结构的设置就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其中冲击地压往往是导致煤矿坍塌破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置煤矿内开采的巷道时就需要特殊对待,本文就冲击地压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南山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日趋频繁,严重威胁南山矿安全开采。本文通过总结南山矿多起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并应用电磁辐射法进行冲击地压预测,最后结合我矿实际生产地质条件,提出了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并应用电磁辐射法进行了注水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辐射能够很好的反映南山矿工作面压力异常现象,并能够作为冲击地压解危措施的效果评价方法,为南山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煤矿采煤生产中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因素性质各不相同。影响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开采的深度因素、煤层厚度的因素及其变化、巷道围岩性质的因素、煤矿地质构造因素、覆岩岩层结构因素。针对影响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开采技术因素,进行了采煤方法因素分析、采掘顺序因素分析、孤岛工作面宽度大小的因素分析、顶板控制的因素分析,还对煤矿生产组织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煤层冲击地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重力场中支承压力分布影响因素研,找到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避免由冲击地压而带来的危害发生,提高采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峻德煤矿地处黑龙江鹤岗市最南部,是一座年核定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矿井主采侏罗纪煤层,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延伸,矿井顶板灾害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冲击地压和复合顶板频繁影响,严重制约了矿井生产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我矿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大对冲击地压合复合顶板的综合治理,见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下面以我矿二水平北三层三四区煤层冲击地压和复合顶板防治为例,谈一谈对顶板灾害的预防和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2)
煤矿安全一直是煤矿开采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不断加大,矿井通风要求就越高。矿井的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的基础,其安全性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因此本文就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的可靠性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安全的保障的探究,以供煤矿工作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7)
中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是重要的采矿对象。煤矿开采业的运行质量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活跃的内容。开采煤矿中,由于开采地理环境恶劣而且地质稳定比较差,如果采矿工作人员没有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会提高煤矿事故的发生几率,直接威胁到采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给煤矿开采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论文针对矿山采矿技术中不安全因素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郭屯矿井地质开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内外因素和灾害预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煤炭作为人类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我国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煤炭的开采使用变的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畸形发展,很多地方的开采方式还采用原始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对基层员工的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能否合理改进煤炭行业的采矿技术方法成为新的难题。开采的煤矿量最大化,工人的安全,是煤炭行业的两条关键线。下面我们就来就现阶段的煤矿采矿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祈求找到适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21)
根据常村煤矿地质方面情况,分析煤矿冲击地压所在工作面的特征,可发现地质异常因素与应力叠加、地压冲击诱导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村煤矿21采区21132工作面位置诱发冲击地压主要为"Z"型煤柱诱发型,开采深度、煤岩冲击倾向性、顶板岩层结构特点、断层、煤层变化、煤柱遗留位置、切眼和停采线设计等是常村煤矿21采区冲击地压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中21132工作面停采线位置具有高危冲击性。  相似文献   

20.
冲击矿压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压显现形式,已成为煤矿开采特别是深部开采矿井的主要灾害,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冲击矿压的形成机理及条件,并根据产生的原因,探讨研究了冲击矿压的防治技术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