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2.
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雅颂诗篇是朝廷和宗庙的乐歌,多属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之辞,只有大小雅中有部分诗篇,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这个论断是比较公允的,也是少有争议的.但是,究竟雅颂诗有没有思想价值,则论及不多.我认为雅颂诗篇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鲜明的思想倾向,那就是“安邦保民”.这种“安邦保民”的思想是可贵的,它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后来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发展为民本思想,成为春秋战国时代进步的思想潮流,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东风东路小学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指引下,提出了“面向21世纪、创办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学生们在浓郁的德育和艺术氛围中增长~~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迎接新世纪,谱写更新更美诗篇@刘小明@刘燕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内容之丰富,体式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仿拟诗”即以其内容新颖,体式独特,在众多的诗篇中独树一帜。“仿拟诗”也称“拟古诗”,是把人们熟悉的前人较有影响的诗篇,增减或改动少数字词,从而表现新内容新形式的诗歌样式。古往今来,许多仿拟诗,或讥或讽,亦庄亦谐,妙趣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的光辉诗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博大精深,而且又有精湛绝妙的艺术技巧。本文试就《长征》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着重谈谈它使人拍案叫绝的表现手法。“腾细浪”与“走泥丸”的表现手法,正如诗人徐迟所说,如“奇峰突起”。但对这种  相似文献   

7.
诗篇的表现形式不是随意的,它传达作者思想,反映诗篇的主题,作者通过诗篇的排列的摹拟形式,以图示意,给读者以直接的视觉形象.从而增强了诗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诗篇内容为基础,结合相关史实及白居易个人的思想与创作实际分析指出: <长恨歌>的主题是表达对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9.
从黄景仁的生平经历出发,探究其诗歌的内涵与风格特点,诗人短暂的一生却留下宝贵的诗篇,这些血泪文字为诗人心魂所寄,无论从内容、思想还是艺术水平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诗歌中,《致橡树》属于首开“朦胧诗”风的那类诗篇,并从思想内容上重新构建了女性世界的人格理想。它以淳厚隽永的情思,健康积极的精神,青春永驻,韶华不老。究其原因,不外乎一个字:美!首先,《致橡树》体现了形美。作品开篇这样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  相似文献   

11.
《圣经》中《诗篇》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在诗歌中思想押韵代替形式押韵,诗歌韵律自由,以及修辞手段的使用。这些语言形式丰富了《诗篇》的思想表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殇》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这是一首为国捐躯的英雄祭歌。它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叙述战争的壮烈和歌颂死者的英勇顽强。在楚辞中虽是较容易理解的一篇,但对它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内容上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浓意深,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无不被它那真挚醇朴的兄弟情谊所感动。诗篇的艺术魅力,除表现在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引人震撼的至诚情感之外,还表现在结构的巧妙安排上。全诗以“忆”为中心,“忆”为主线,句句写“忆”。字字落实于“忆”,把诗人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表达得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作为近代社会的新派诗人,站在时代新的高度,创作了一系列富于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诗篇。这些诗篇具有与前人的爱国主义“显明的不同的性质”,它与“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因而带有自己时代的鲜明特色。1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上层统治者中存在着“唯我独尊”的思想,就是知识分子阶层也盛行着一种国粹主义观点。他们抵制外来的新思想、新事物,拒绝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把外国一概斥为蛮夷之邦,自我陶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国家豆剖瓜分的危难  相似文献   

15.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1,16(Z1):36-36
《诗经·东山》是一首反映周代兵役之苦的著名诗篇。诗篇的情景交融,委婉、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视为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篇,给后世作家的创作诸多启迪和借鉴。而我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更为成功之处是它的巧妙构思。 《东山》的整体构思可以三个字概括,图示为:“雨→行→想”,即诗人(诗中主人公,解甲返乡的征夫)在濛濛细雨中,从“东山”行进在返乡途中,由此回忆过去,推测未来,从而表现诗篇的主题。在这三字的构思中,重心是最后一个“想”字,“想”的内容构成了诗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  相似文献   

16.
刘人庆 《文教资料》2013,(28):53-54
本文罗列了《兵车行》涉及的唐代兵制各方面的有关材料,阐明了如能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这些材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篇的思想内容。同时结合本诗的写作特点,对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忱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遗民诗人和通俗文学作家之一。他不仅留下了一部充满忠君爱国思想的《水浒后传,》而且还留下了一百多首“激烈悲壮,声出金石”的爱国诗篇。他的这些诗篇与他的《水浒后传》的创作思想是相一致的。诗歌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那个“天崩地解”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对明朝灭亡的沉痛哀悼和对异族统治的强烈憎恨,是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现状和遗民精神状态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吴万钟 《天中学刊》1998,13(6):38-44
对《诗经》诗篇中借自然他物抒发作者情怀的诗篇,《毛传》标了兴,并对其中一些诗作了兴义的注解。郑《笺》对此在很多地方附加兴义的解释。《传》和《笺》的这种解释往往把兴象的意义与人事联系起来。这种兴句解释的思维模式可以在先秦人们对自然景物进行的思考中找出其思维模式和内容的渊源,也可以看出战国末汉初形成和发展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因素,和自然变异与统治者的失政互相联系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巡幸江南时,曾多次驻跸德州,并写作许多吟咏德州的诗篇.简要分析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可知其主调就是勤政恤民、励精图治.这些诗歌是康、乾二帝给小城德州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周晓兵 《科学教育》2007,13(2):36-38
一《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对高中古诗文阅读要求:“能鉴赏优秀的文言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2006年高考《上海市考试手册》也提出:“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这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古诗词在写景状物时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美;不能忽视浓淡相宜,发人想象的涉及到彩色的诗句、诗篇。二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试验本以高一为例,上册选古诗词11首,涉及色彩的8首;下册选古诗词16首,涉及色彩的14首。选择部分诗篇解读如下:色彩———多彩诗句解读———多彩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