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事物独特的见解,作文的所有写作素材均来自于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缺乏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不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渗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通过对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进行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向更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坐在教室内“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想象。教学实践证明,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体验、感受,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捕捉课堂上的写作灵感 作文即“生活”。要想让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还作文以活生生的生活,回归作文以生活的自然本真。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酝酿情感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灵感。而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实现小学生写作兴趣提升,语文教师必须进行耐心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综合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作文结合起来,要还给学生写的“自由”,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人人做老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为此,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笔者认为从作文的认识功能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正确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使他们自己感受生活,找到 生活中的美,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出 优秀的文章,也不会让作文过于平淡,缺乏实在的内容。基于 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 性,而且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 施,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月琴 《文教资料》2005,(36):65-67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都是学习的过程,也都是生活的过程,两者紧密联系。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广阔的写作素材,增强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学生得以抒发真情实感,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作文有了自我训练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似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因此,在写作活动中,要加强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亲历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分辨、欣赏、评论真善美和假丑恶,然后把自己的认识、看法、情感写出来,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以书本为主体的课堂应试训练,重师批轻生改,忽视实践活动,割裂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文教学效益不高且枯燥乏味.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充分挖掘、利用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联系生活,触发情思、抒写感受、自主修改,让作文更具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新课程倡导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这两方面的要求将写作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解决了学生习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习作也就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课堂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课堂这块狭小、封闭的天地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无形中也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成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我努力打破这种封闭和界限,积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学生怕作文这一“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从“课堂氛围”这一群体性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阐述了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让学生领会语言的书面化就是运用成语和修辞手法,在活动中学习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犤设计理念犦1.凭借教材,让作文走进生活。《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节作文设计,凭借教材(人教版五年制语文第六册积累·运用四)中的《学写书信》,灵活处理并精心设计与山区“希望小学”进行“手拉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懂得《学写书信》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书面写作能力。2.活用教材,畅写真实的生活。作文教学要努力体现作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习作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除课堂作文以外,广泛地开发课外练笔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得益”,的确给作文教学开辟了新路。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把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写作要靠积累,积累首先是通过阅读,从阅读中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理解和认识生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又往往是从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我们作了这样的了解,当学生阅读文学作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写作活动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不对,那样不应该,急功近利式的作文教学课堂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渐渐地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乐趣与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以自然蓬勃的生命活力召唤着作文课堂返璞归真,以真情实感、自然生活引导学生以手写心,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赏。  相似文献   

18.
欧阳伯荣 《文教资料》2007,(17):147-148
我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开展了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提出了“开源激流”的口号,“源”是指生活之源,“流”是指表达之流。生活作文是联系生活和作文的纽带,我们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它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为了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乐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授集语言信息和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他们描写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5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作文教学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让学生乐于作文,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取得高效呢?优化教学方式,科学减负,改变滞后的作文教学观,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将作为一种尝试,以期达到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课堂生活?赞科夫指出;课堂生活就是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生理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总和。这里主要是指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指人的生活愿望,思想活动和情感体验,它是课堂生活的核心。用精神生活的尺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有的课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唤起儿童生气勃勃的精神生活”,“使儿童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应用赞科夫的“课堂生活”理论,努力使“课堂生活”丰富起来,从而改进作文教学,收到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师生谈话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作文时最感头痛的就是没有写作题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谈话,向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材料,可以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激发起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