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论语·为政》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意思是说:首先观察一个人因何去做一件事,然后观察他如何去做这件事,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观察,一个人是好是坏还能向何处去藏匿呢?!它的本意是告诉人们如何去鉴别一个人的好坏,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正>伊壁鸠鲁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经常会有人找他释疑解惑。一天,有三个年轻人结伴找到伊壁鸠鲁,他们对伊壁鸠鲁说:"我们三个人拥有着同一件心事,那就是都没人愿意和我们交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相互间能描述出各自的缺点吗?"伊壁鸠鲁问。第一个年轻人指着第二个年轻人对伊壁鸠鲁说:"比如他,他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他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去做,而且失败了也不愿意回头,无论别人如何劝解都无济于  相似文献   

3.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的克拉克定律:当一个人说一件事可能发生时,他通常是正确的;反之,当他说一件事不可能发生时,那他一定是错误的。暂且不去管这条定理是不是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3日,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走完了93岁的人生。我从纪念他的文章中知道,他有一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对人说:自己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他爱数学,有一个原因是:数学简单,只要一张白纸和一枝铅笔就行。他说他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也不会处理这些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平过河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幸福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做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这是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的教育观点,他说如果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9.
《当代电大》2006,(1):4-7
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使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当然,你可以用一枝手枪,对着一个人的胸脯,那人会乖乖地把手表给你。你也可以用鞭笞,或是恫吓。让一个孩子做你所需要他做的事。可是这些相笨的方法,都有极端不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照你说的做     
当两个人在商量一件事时,如果你觉对方说得有道理,打算一起去做一件事时,你就可以说:Said and done.意思是“照你说的去办”,也有“一言为定”的意思。It’stoo late.Let’sgo hom e by taxi.天太晚了,咱们打车回家吧。Said and done.照你说的做。Ifyou go w ith us,Iwillbuy a  相似文献   

11.
我去一所学校参观,校长讲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他去澳大利亚参观访问,负责接待的一位澳洲教育界人士说了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你们的留学生在做学问方面是好样的,但他们不会做人."他接着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留学生一同去郊游.野餐结束时,别的国家的留学生都自觉地收拾垃圾,而我们的留学生却在一边说:"这儿没人检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深化当今的教育改革,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教学做合一是我们的根本主张,经过试验,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最有效力的方法,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任何把“教学做”三者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一种误解。他所说的“合一”实际上就是有机的结合,“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而它们的中心则是一个“做”字,即实践。教学做三者在“做”字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此可见,陶行知先主完善而科学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因…  相似文献   

13.
神奇咒语:用心去做一件事,集中精力去完成工作,相信自己能成功。行动故事: 1.小小读报迷杰克·韦尔奇从小有口吃症,经常闹出笑话。母亲为了安慰他.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名叫阿基米德。大约是公元前287年,他出生在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广为流传。一天,阿基米德进宫不久,遇到了一件伤脑筋的事:国王把他请去,让他鉴别一顶皇冠是不是用纯金做成的。原来,国王让珠宝匠做了一顶金冠,他怀疑工匠掺了假,但又拿不出证据。他对阿基米德说:“这件事委托给你厂。你说它是  相似文献   

15.
王学军 《生活教育》2008,(10):55-57
"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陶行知指出.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他认为教是为学.学是为了做,而"做"是中心。那么什么是"做"?陶先生说:"‘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  相似文献   

16.
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可亲的朋友。"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喜欢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学生经常被老师逼着读书、逼着写作文、逼着做试卷。凡是被逼着做什么事的人,是不会喜欢所做的事的,因为喜欢的事不用去逼,他自会乐此不疲地去做。所以,让学生喜欢语文不能靠“逼”。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喜欢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天到晚不读书、不看报,一年也不写  相似文献   

18.
知能肯     
一個人知道如何做一件事,未必就能夠去做,知道如何去做並能夠去做,又未必就肯去做。任何人才的養成,知、能、肯這三方面都應該顧到。做隨便什麽事,必需有充分的智識,才有成功的可能;要使這種可能性實現出來,還需賴有實行的能力;對於一件事要能不顧環境的困難,不顧人們的毀譽,認定目標,數十年如一日的去幹,尤須有堅強的意志。所謂智識就是指知的方面,所謂能力就是指能的方面,所謂意志,就是指(?)的  相似文献   

19.
典型案例: 晓乐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做事特别拖拉,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分钟,不管要做的事是简单还是困难.如果事情很简单,很容易完成,他就会将这件事拖下去,直到最后期限才去做.如果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把握,感觉困难,还会有些恐惧,则更是迟迟不肯行动.比如,晓乐最怕写作文了,可语文老师要求每两周交一篇作文,因此晓乐总是要拖到第二周的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动笔写作文,这样短的时间赶出来的作文其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0.
希腊妙语     
割掉狗尾巴亚西比德高价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狗,然后把狗尾巴割掉了。他说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雅典人去议论这件事情,而不要去干预我要做的其他事。”作,不如不作有人告诉亚西比德,说伯里克利正忙于考虑怎样向雅典人作他的报告,亚西比德说:“他不如考虑一下如何不作这个报告,这不是更为明智吗?”打仗不能犯两次错误拉马刻斯责备一位军官犯了错误。那位军官说道:“我再也不那样干了。”拉马刻斯回答:“不,打仗是不能犯两次错误的。”疯狂狄摩西尼是个雄辩家,他刚说完:“如果雅典人失去了理智,他们会把你们处死的。”有个人回答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