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琼 《师道》2004,(7):41-42
曾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老师击掌拍打旋律节奏(含有五个小节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着拍打。因节奏较复杂,而且单凭听觉,要完全正确地拍打出来,难度很大。沉默2分钟后,终于有个女同学举手尝试,结果五个小节仅打对两个。  相似文献   

2.
一、让学生在学习节奏中动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学习节奏的模式是:认识各种音符的形状——记住它的名称与拍数——拍读节奏。虽然这也是学习节奏的一种方法,但学生们却学得似懂非懂。然而让学生在。动”中学习节奏,却是有趣而又简单。例如在学习各种音符这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可围成一个圆圈,放着轻快的二拍子音乐,学生随老师做滑步、踏步和跑步,孩子随音乐轻松而准确地迈着步子,则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是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的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校园风靡一时,现在仍在传唱。这是一首清新活泼,优美动听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清新活泼,休止符号和切分音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跳跃性的活力。歌曲是四四拍和四二拍混合的变换节拍,节奏比较复杂,前半拍休止和切分节奏出现的比较多,在学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教好唱准节奏。在歌唱方法的要求上,一定做到声断气不断、声断意不断。歌曲的演唱顺序",从头反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因此,音乐教学始终伴随着节奏教学。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与训练应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用老师教唱、学生跟唱,老师教击拍、学生学击拍的方法来学习节奏。小学  相似文献   

5.
探戈,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起源于非洲,传入阿根廷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后,用于社交舞会。其音乐特点为中速,二或四拍,旋律与伴奏常形成交措节奏。这学期,厦门老年大学的国标基础班由王静老师执教,受到我们广大学员的欢迎。因为我们对探  相似文献   

6.
夏娟 《快乐阅读》2013,(23):107
音乐是形象艺术,想象力是音乐的灵魂。当一个人把灵魂给了音乐,世界就把听觉和灵魂都给了他,叩开音乐的灵魂,往往会有一种"身在红尘,心在青山"的况味。一、让节奏助推想象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旋律就无法表达。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就是逐步掌握节奏的知识技能。教学时,可让学生听琴拍手读,要求一字一拍手,二分音符拍两下手,读词时字音要拖够两拍。遇有一音一字唱多拍时,利用拍手唱数法  相似文献   

7.
汪正玉 《儿童音乐》2012,(12):78-80,66
【内容】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围绕歌曲进行创编;表演与交流【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划拍跟琴唱谱,学会用准确的节奏旋律、连贯和跳跃两种气息、清新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单乐段版,乐意进一步探索如何改变歌曲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来创设不同的歌曲情境。2.通过模仿、手势辅助等方法,掌握波音的唱法,能在休止处运用声断气连的歌唱技术。  相似文献   

8.
歌曲《接过雷锋的枪》这首歌,采用了这样几种节奏型:(1)符号节奏:X·X|X X·X|X0|谱例:1··6|53·5|60|(2)切分节奏:X X X|X X|谱例:3·3·3·|2·1·|(3)前后休止节奏:X·X X0|0X X X|X X|X X|谱例:3·330|0333|53|63|这三种主要节奏在全曲中贯穿始终,并交替出现,增加了歌曲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难掌握。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尝试。1.利用划拍法熟练掌握每个音的时值。首先教会学生分析每个音所占时值的长短,并标上拍数。“↓”为半拍,“↓↑”为一拍。请学生注意在划拍子时速度要一致。2.…  相似文献   

9.
要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节拍与节奏的练习太重要了。如果忽视这一点,容易造成学生在演唱和演奏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节拍,控制速度。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巧用道具,以此提高节奏、节拍训练的效果。一、巧用筷子感受节拍与节奏以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为例。1-单人练习边唱歌边用筷子敲击基本拍,也就是先做每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节奏丰富多采,但在这些变幻无穷的节奏形态中却表现出规整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性质,才使节奏便于记忆,旋律便于演唱。节奏形态的规整性特点常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规整拍:歌曲节奏较多的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而存在(为叙述方便,以八分音符或二分音符为一拍的暂不谈)。常见的以四分音符整拍形式存在的节  相似文献   

11.
采橄榄     
这首歌曲描绘了边疆孩子们采摘橄榄慰问老师的生动情景,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歌曲一开始,以轻快活泼的八六拍子、清新明朗的歌词,展现出孩子们在树丛中行进的欢乐身影。然后,转入四二拍小快板节奏,使人们仿佛看到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在采摘着一颗颗饱满的橄榄,那幸福愉快的歌声在山林中飘荡。这是一首反映边疆儿童生活小景的歌曲,它以红河州彝族民间音调为素材。歌曲的旋律优美、朴实,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儿童歌曲的特点。教唱这首歌时,要着重讲解八六拍子的节拍规律,并用中段的四二拍子加以对比。要让学生区别(?)和(?)的音高,反复练习,力求唱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业的发展壮大,音乐教学已不再是满足简单的聆听与欣赏或演唱与表演,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所谓的乐感其实就是要学生通过不同的节奏、视唱、练耳形式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音乐院系也获得了重要改进。在音乐教学环节,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节奏感,另一方面需要音乐的旋律感也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本篇文章在简单介绍了学好音乐的能力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的同时,又主要的探讨了不同形式节奏培养途径。单声部训练节奏技术主要是应用分解节奏训练、倒影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以及节拍节奏训练结合等训练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力度感的培养不仅要注意方向,又需要注意紧张度和走向。而这些旋律感的培养可以使用旋律填充训练法和旋律模唱训练法。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大鹿》是法国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2/4拍,F大凋。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一、二乐句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从林中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下助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春风、沃土,花草、大树;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献给老师的歌》词意美好,感情真挚,亲切流畅。曲调开头四句,以起、承、转、合的旋律对歌曲主题作初步陈述,紧接着,在高音运用长音“啊”表现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后面十二小节,具体描述老师的功绩。曲调结构较为完整。这首歌曲采用了八三节拍,音符较四三拍为紧促,速度也稍快些,以表现激动的情绪。教唱时,老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八三拍与四三拍的区别,还要注意向学生提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力求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课题:摘草莓教学课时:三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朗读歌词节奏和歌词。2.能用节奏语言熟读旋律节奏。3.能初步视唱旋律。教学重点:1.歌词节奏和歌词的朗读。2.旋律节奏的朗读。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和前半拍休止符节奏的掌握教具准备:两块小黑板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二、发声练习,要求:1.声音集中,位置高,自然,柔和,圆润2.气息悠长连贯.3.和声丰满,和谐悦耳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要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节奏。卡尔·奥尔夫曾经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复杂,但对小学生而言,单纯学习节奏符号、死记节奏时值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趣味节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节奏贯穿于游戏。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里,节奏无所不在,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形式要素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十分喜爱上音乐课,他们爱唱、爱跳、爱表演。怎样能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很好他表现音乐,节奏的训练不可小视。为此我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一、在恒拍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恒拍"在音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相当于一个参照物。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老师给与不给恒拍,带来的教学效果可能会相  相似文献   

18.
每首歌都有自己的音乐旋律。而旋律的主要核心是什么呢?是节奏。所谓音乐节奏是音乐中长短相同或长短不同的音所结合成的有机组成关系。节奏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每首歌的节奏呢?这就要从小学低年级训练。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低年级节奏训练:只要求学生会唱这首歌就行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节奏有没有准确。这里我只说这些年来怎样从低年级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新学年开始了!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同学们。这首歌活泼跳跃的节奏,好象同学们在上学路上愉快的脚步;那清新明朗的旋律,有如同学们的心儿在歌唱。新的学年,新的起点,为了祖国的未来,同学们将在新的学年里,勤奋学习,演唱这首歌,速度不宜太快,对较为密集的歌词要一字字唱清楚。『清脆的钟声在回响』一句,强拍上是休止,不要抢先,也不能越唱越快。整个歌曲要唱得轻快、活泼。  相似文献   

20.
在庆祝我国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把这首歌献给为培育祖国花朵而辛勤耕耘的园丁—光荣的人民教师。这首歌曲通过一个学生的感受, 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感激。歌曲的旋律平稳亲切,富于歌唱性。第二乐段进行中,节奏拉开,辅以衬腔“哎呀呀”,形象地刻划了学生的天真情态。演唱这首歌时,可带一点表演,但要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