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模式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也显露苗头,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文章从科技资源的稀缺性、空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政府增加(准)公共物品供绘画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跨行政区科技合作的成因,把它们归纳为三种模式,并在总结欧盟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与西部地区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英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51-53,61
本文首先提出了上海与西部地区区域科技合作模式:园区合作模式、产业结构互补模式、企业联合模式和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然后对各种模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和效应分析,最后确定了适合上海与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上海与西部地区区域科技合作模式:园区合作模式、产业结构互补模式、企业联合模式和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然后对各种模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和效应分析,最后确定了适合上海与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1997年后粤港澳地区高校科技合作的发展经历,发现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的高校科技合作在主权国家内部全方位开展,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模式,也不同于一国内部的不同地区科技合作模式,而是主权国家内部跨边界科技合作模式.其中,在港澳地区是市场机制主导,在广东省是政府机制主导,形成了一种结合市场和政府双重机制的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实现有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与跃迁至关重要。黄河流域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的横跨各区域的创新合作网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各省级行政区及其所属城市在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文章构建了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中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内部创新合作关系,以及流域内与流域外省级行政区间的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研究了内、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网络反映出来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结果显示,内部创新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但密度近年有所增加;外部创新合作网络起初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但近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黄河流域内部创新合作不足,大规模、整体性的创新合作网络尚不健全;(2)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区域制度协同运作机制。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完善创新协同合作体系,遵循“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合作网络—增强合作意识—协调地区法规—组建跨区域联盟—营造协同创新生态—挖掘创新合作机会”的优化思路建设黄河流域科创走廊。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织类型和区域边界两个维度将跨区域研发合作划分为四种模式,采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大典型区域1985-2008年的发明专利数据,考察了三类主要邻近性因素对不同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对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合作的影响均不显著;技术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负;关系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正,且这种正向作用在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的合作中尤为突出。最后,结合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跨区域知识流动方式,对我国典型地区的跨区域研发合作主导模式及邻近性的不同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多边科技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中日韩三国的独特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关于中日韩科技合作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面向长三角地区各类创新主体的问卷调查,利用统计软件对区域内创新主体相互间科技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六个结论: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合作比较活跃;高校是科技合作的主要对象;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合作占据了区域内单位对外合作的主要位置;资金缺乏、研究成果与现实需求的脱节、合作双方信息不畅仍是当前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内科技合作主要障碍在民间交流与政府合作脱节以及人才流动障碍这两个环节上;在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的基础上,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合作供需能够得到基本满足.最后,针对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科技合作是我国最重要的区域合作之一。目前长三角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期,为深化区域科技合作,减少摩擦力,增强集聚效益,快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长三角科技合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有效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入手,对长三角科技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住居全国前列。自2003年共同签署〈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以来,两省一市加快了科技合作的步伐,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科技资源共享、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人才开发一体、加强知识产权协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科技合作的制度安排以及科技合作的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示精神下,两省一市正在加快科技合作与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