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并对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健全淮北市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统计工作;设立武术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对民间传统武术的抢救性保护;遴选认定一批代表性的武术传承人,以期有效保护淮北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4):188-189
本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天津市静海县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针对静海境内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播继承、开展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今后静海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策略进行认真的探讨研究,针对调研所提出的结论与建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以当今传统武术保护现状为背景,对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探究.辩证地剖析了"保护"与"抢救"、"保存"以及"传承"与"传播"的内涵意义和相互关系,认为传统武术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传统武术传承的实质即为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针对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文化空间保护的相关理念,并为皖北地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全面促进皖北地区民族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文化空间保护,彰显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民办高校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山东省民办高校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促进民办高校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瑰宝,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体育的冲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逐步推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传统武术的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师徒传承体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徒传承体制在农耕时代有利于武术拳种的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难以适应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师徒传承体制进行新的审视和反思,从而建立起一套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全球化的现代武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部分省市的民间武术习练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武术在民俗中的存在形式,调查习练者对民俗中武术传承的态度等问题,认为应从国家、基层政府、组织、社会、学校等五个层面加强对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并强调在延续民俗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6,(2):94-9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民间民俗文化的角度来探析中国传统武术的"俗文化"特征。在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传承模式、民间文学、民间结社、宗教信仰、文化特征五个层面对武术的"俗文化"特征进行辨析,以期提升中国传统武术的"俗文化"在民间民俗文化中的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丰富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体系,发展武术。  相似文献   

10.
传承人在可持续传承发展文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都因为缺失传承人而最终导致失传。福建省屏屏南县漈下村虎尊拳属于非物质文化,也面临着即将消失的风险。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虎尊拳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传承人保护机制。通过虎尊拳调查得知:1、虎尊拳已传承8代,漈下村随着年龄的逐渐减小,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比例随之减少。2、加工神化传统武术,夸张难以置信,致使阻碍了传统武术传承人发展传承。3、现代表性传承人都处于老年化状态,传承形式单一,主要以武馆形式传承。4、问卷中150人中学习虎尊拳的人数有83人,经常锻炼的只有16人。5、漈下村虎尊拳代表拳师只有5名,传承人极具缺乏。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是一个带刀、用刀的民族,映射着景颇人勇武刚强的民族性格。与其它器械相比,刀在景颇族的战斗、祭祀、狩猎、劳动、欢庆胜利等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对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的各种原因,在我国被奉为国粹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存在的价值及其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解决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原因入手,制定出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目的,本文对几种武术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完善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的官地、飞马、北淦村的传统武术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论:鳌头镇传统武术与茂名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群众基础、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鳌头镇传统武术以洪拳流传最为广泛,其他功夫也各有所传;传播形式以村中武馆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为主;利用节假日、各种庆典开展武术展演、比赛活动。文章对发展鳌头镇传统武术提出了加强保护力度,制定并实施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命名、表彰,传承人认定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课教学应用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身的观点提出了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课教学应用的设想,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三个层面的设想。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课教学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传统武术的普及和传承;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形式,改善学校体育课的质量,改变其单调的体育课堂。从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的新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更深层次地加强传统武术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传统武术引入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客观条件,提出了传统武术在地方高校传承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针对目前武术教学形式单一、文化特色不明确、武术技击方法不够突出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建立技术与文化相互统一的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武术在拳种特点、文化特征、武德应用等方面的文化优势,达到传承传统武术、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挖掘传统武术的优秀技击方法,科学创编传统武术套路,注重传统武术的实际应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静 《成才之路》2009,(5):64-6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对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汕头市和梅州市的传统武术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传统武术练习者比较少,并且在年龄和男女上分布不均。提出政府部门应有好的导向,应在高校和中小学学校大力宣传和普及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