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诗服人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可我的心情一点也爽朗不起来。学校安排我接任八年级七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天就要走马上任了。据前任老师介绍,该班学生非常顽劣,虽不似电视连续剧《名校》里的理科班学生那么公然的“折”老师,但也时常会弄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来,甚至制造恶作剧来让老师难堪,使老师下不了台,甚至把老师“羞”出教室。就在昨天,数学老师就被“在7进制的运算规则下,2的5次方是奇数还是偶数”的问题“耍”了一回,气得数学老师一提起这件事就牙根痒痒。据该班学生内定的“规矩”,新上任的科任老师要接受“考验”那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为了保证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激发和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常常借助“学生评价老师”的管理手段或考评方式,来减少和杜绝教师工作的懈怠性。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和优化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但是,学生评价老师,也有它的不足和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许多的人并没有看到“分分分也是老师的命根”这一不正常现象。老师为什么这么在乎学生分数呢?那是因为对学校来说,学生分数与老师工资、职称、荣誉,甚至“末位淘汰”直接挂钩,是考核老师的最主要或唯一参数;对老师自身来说,事业上是否有成就主要就体现在所教学科的学生分数的高低上。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一股教师流动的热潮,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滑坡,进而引起学生大量涌向县城,其中以学习成绩好或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居多。学校里只剩下所谓“不好”的老师和“不好”的学生,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失学人数不断增加,学校面临着生存危机。由此看来,教师的流动,已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李颖 《教育文汇》2005,(9):19-20
在上海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的案头堆放着厚厚一叠材料:150多位教师刚刚交来的“作业”。从来只听说学生要做作业,现在怎么老师也有作业了?原来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都要求老师写一篇教育心得,可以是论文,可以是个案分析,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学校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比打分,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胸卡的功能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都能听到家长们嘱咐孩子,或亲切,或严厉。一走进教室,又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布置着一个又一个任务。这么多的要求,没有一个是孩子自己提出、自己愿意做的,老师和家长们的话往往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已成了“老茧”。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教育,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佩戴胸卡。胸卡如名片一样大小,塑封,别在胸前。正面用学生喜欢的美术字标示“我能行”三个字,反面写上三种要求,即老师、爸妈和自己的。“老师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可以是学校的纪律、卫生要求,也可以是班级存在的共…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是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育才小学六年级一些老师动员毕业班学生入团。但有一个条件,想入团必须向学校交200元的“入团费”。另一则是新疆某卫生学校一高级讲师,向学生卖考试分数收钱高达7000多元。读罢这两则消息,联想到我们周围一些学校的个别教师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有时也向学生和家长“伸手”,真让人痛惜师道之何存首先,教师“伸手”有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假如教…  相似文献   

8.
据《西部商报》消息,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张老师,为了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将学生扔进垃圾桶里的饼子拣起来当着全班80多名同学的面吃了。这是发生在某学校里的真实一幕,笔事后让班里同学谈时这件事的感受,一些同学边写感受边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这是许多教师以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这一认识误区的存在,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这一新生事物的顺利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笔者分析,一是因为以前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心理咨询的内含不清楚;二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历史悠久,学生的所有问题都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去考虑的,心理问题也不例外;三是心理咨询师的素质不过关,把心理咨询当成了思想工作,使心理咨询变了味,让人产生误会。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处老师、德育教师兼任。据河南…  相似文献   

10.
试教     
一日观师范学生试教,一人扮演教师,其余扮演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扮演学生角色,但更像教师,他们或表现出专心听讲;或明知故问,让台上的教师试着处理困难;或故意出难题甚至扮演捣蛋鬼刁难老师,看老师如何处理。只有老师方法恰当,才能够“摆平”他们。这并非“教师”教学生,更像“学生”教“教师”。这样的试教,能使教师角色学到实际的教学本领。   我常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所组织的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何尝不是一次试教呢 ?教师及各种各样的学生角色共同完成着教育过程,通过教师对各种情况的认真处理,使师生一同提高,实…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学校中的一切设施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作用。教室座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常被误用和滥用的教育资源。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得一个好座位,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或凭借权力给老师“打招呼”;社会舆论呼吁教育公平,要求把座位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像坐公共汽车那样,“自选座位、先到先坐”;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上进,把座位当作一种奖惩物,按学习成绩或综合素质评分来安排座位。据2004年5月20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佛山某中学有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把全班的座位都细细划了片,靠近黑板的前两排是“头等区”,  相似文献   

12.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13.
习惯即命运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孙老师说一位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几个学校的老师各自带着自己学校的优秀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某校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自豪,赞扬他们学习好,组织能力强,能言善讲.在整个活动中,这些学生也确实如老师所说,具多种才能.但在就餐时,恰恰是这些学生不等不让,在其他老师和同学尚未入座时,就风卷残云,大吃起来.这让其他学校的老师很不以为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使“优秀学生”形象大打折扣。类似的例子很多,有许多成绩好、能力也突出的学生在他们SUNLAOSHIHUATI升学或是就业面试的时候常因一些不良习惯而被…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里面的“孙老师话题”立刻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订阅一本,做为班主任和家长学校的工作指南。没想到,这一选择竟使我校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校学生家长中严重存在着粗暴式、唠叨式、包办式、溺爱式、专制式等错误家教方式,老师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和“心罚”现象。不是“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吗?所以,很多老师认为,对学生严厉有是负责任,才是好老师。结果,后进的学生可倒了霉,在家里得不到心灵的慰藉,在学校没有精神的安抚,…  相似文献   

15.
读法的分类及训练六安市东方红小学张琼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所以“以读为本”、“以读助讲”、“以读串文”已成为广大小语教师的共识。而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必须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16.
古挺先 《广西教育》2013,(41):48-48
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给学生带去了怎样的童年呢?据我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不爱读书,不爱学校,也不爱老师”,有不少学生有“厌学,甚至存在仇恨学校”的心理。面对学生的学习心态,我的内心很纠结——作为中心小学的管理者,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努力还给学生一个多彩的、有美好回忆的快乐童年呢?  相似文献   

17.
“把关”老师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这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了。学校设“把关”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过“关”,提高升学率。这种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其一,违背了教学规律。学校一般要求每一位老师能胜任循环教学。但是,由于“把关”老师的设置,使一些老师无法进行教学循环,不能系统地把握教材,而且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把关”老师常年和大量的习题打交道,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两种情况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断层,不能很好地衔接。其二,由于“把关”老师接触学生时间短,不熟悉学生,无法因材施教,只能凭分数…  相似文献   

18.
学校订阅了许多教育报刊。常见一些老师一边翻阅,一边感慨:“看人家,全国优秀教师!”“看这篇,记的事咱也做过,可就是咱没写……”老师们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成功的渴望,也包含着对平庸现实的无奈。随着新课程理念“成就学生,成就教师”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渴望成功。可是。成功在哪里,什么是成功呢?  相似文献   

19.
一堂精彩的课,会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精力集中,学生掌握的也快。这是每个教师都响往的。但往往也有教师在上课,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的情况。这对于某些学校或老师来说,恐怕不算稀奇事。老师对此该怎么办呢?可能有的老师会只顾讲课,采取不闻  相似文献   

20.
褚芹 《教师》2012,(29):29-29
教育无小事,它成就着学生的未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同样包藏着艰辛和快乐、苦涩和幸福。老师也成了他们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学生在这一天天的关爱中,在朝夕相处中,学会了沟通、共处,学会了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老师也懂得了“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我们要努力去了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