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歇后语是群众语言的珍珠,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同时也不断被人吸收,为学作品输送了新鲜血液。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是形象的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通常说话或写章往往只说前一部分,留下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停一会才说出来,好像于活歇一会似的,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歇后语是汉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口语性语句,有的地区也叫“缩脚韵”、“俏皮嗑”。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象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也可以说,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结论。平常说话时,可以只把前一部分说出来,而把体现本义的后一部分省去,让听话人自己去意会猜测(有时两部分都说出来或写出来)。歇后语这个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4.
创新试题     
1.作为熟语之一的歇后语,它运用谐音双关、比喻或用典等方式,含蓄幽默、形象生动、饶有风趣地表达一定的的意义。一般说来,它由前部分“语”和后部分“义”组合而成,前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部分是对意义的解释。但有一些歇后语的“语”和“义”并不是惟一对应的,有时一个前部分“语”,可以得出多个后部分“义”。请依照例句的形式,分别填写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演变论”和“民间演变论”。“历史演变论”的问题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且忽略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性。如果将歇后语的范围严格地局限在以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前部分是比或引导,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或说明,那么,民间演变论可认为是歇后语的来源。分析歇后语的特征,不必纠缠在“歇”字的语意上,因为“歇”的功能不再是现代歇后语的关键所在。与其着眼于“歇”这一个字的功能,不如着眼于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6.
趣味语文吧     
语文小知识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口头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形象的比喻,后面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运用歇后语,有的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省略不说,让人去猜测、体会。所以称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前一部分“语”和后一部分“义”组合而成的。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或者可以说,像一条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然而,这前后两部分的“谜面”和“谜底”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复杂的语言交际中,由于表达时具体语境的差异以及各种实际需要的不同,同一条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如果了解并掌握一些这  相似文献   

8.
何谓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譬喻,象谜面;后一部分本意,象谜底。通常先说前半部分,稍为歇一歇之后,再让人们去猜测体会后半部分的本意。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就叫歇后语。其公式是:“譬喻——歇——本意”。如,“小葱伴豆腐——一清(青)二白”。  相似文献   

9.
前记 什么叫歇后语!一般的歇后语都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后一部分是本意,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出;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这种修辞力祛叫做歇后语,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大众口语中有不少俏皮话、歇后语、成语,这都是宝贝。歇后语这个“宝贝”的格式像谜语一样,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按照表现手法,歇后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趣说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俚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个引子,后边的部分是对前边部分的注释和说明,就像猜谜语中的谜面和谜底,后一部分才是真意所在。由于前后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比如说:秤砣掉进水——不浮,真正的意义是“不服”。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组成歇后语的两部分,前一部分象“谜面”,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人们习惯于把歇后语与成语结合使用,把成语作为一些歇后语的谜底。  相似文献   

14.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15.
“叮铃铃……”午会课的铃声响了,只见老师走进教室,手中拿着数张卡片,同学们疑惑地看着老师,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老师把卡片发下来,并说:“拿到红字写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拿到黑字写的是歇后语的后半句。”她让我们自己找朋友,使两张纸上的内容并成一对歇后语。同学们听后,都开始找起自己的“伙伴”来。颜思浓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说:“十五只水桶打水。”话音刚落,杭翔紧接着说:“七上八下。”就这样,第一对歇后语“诞生”了。后来,张天骄、蔡心仪、唐怡等也纷纷站起来,又配成了好几对歇后语。我听得简直快入了神,…  相似文献   

16.
姓名:歇后语,又名缩脚语。身份:流行于民间的俗语之一。身高:字数没有一定的限制。特点:与成语、谚语有区别。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恰似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类似于谜语的谜底。后半部分一般是歇一歇再讲出来的,有时是歇而不讲,留给别人去慢慢咀嚼体味。出身:一般分为四类。一类是喻事,是用实实在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类是用某种事物作比方,如:公鸡尾巴——翘得高,喜鹊的羽毛——黑白分明;一类是运用寓言、神话传说作比方,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孙悟空大闹天宫——慌…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统一的整体.民间文学的产生对作家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家文学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民间文学还为作家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作家创作时运用的体裁,许多都是直接脱胎于远古时代的歌谣和民间传说等;民间语言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各种口语、谚语、歇后语成为作家创作时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小议歇后语     
你有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的习惯吗?如果有,那么一定有人会说:“你这孩子,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20.
"寻常生活里,有太多不经意的快乐和智慧,它们不应该被默默地隐匿于历史的长河。"歇后语就是其中之一。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蕴含着中国人的大智慧。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