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成为现阶段职校生的主要成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复杂性,是一群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在学习上大部分职校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的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在情感方面表现为情感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对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在感情上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另外,大部分职校生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存在较严重的自卑自贱心理。  相似文献   

2.
就读职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守纪意识淡薄的孩子。进入职校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仍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无事生非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撇开学生方面的因素,试着从管理者自身言行方面来阐述看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处于中学时期的他们更是一群叛逆的孩子,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父母的过高要求、自身愿望的难以实现。这种种的因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高师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承担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他的专业无论是学前幼儿教育、小学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教育,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广义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从学前儿童一直到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三四岁到十五六岁,这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体,尽管因为年龄的差异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差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儿童。  相似文献   

5.
尚道文 《农村教育》2006,(10):46-46
一、职校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目前。进入农村职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是14—15岁。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而且,有许多可能还从未离开过父母和家乡,因此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的职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即使是农村学生,也有许多是在家中比较娇惯的,在衣食习惯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初离父母的他们不仅一时难以适应校园集体生活,而且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还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新的生活。有的学生自己不知道洗衣服。就把换洗的衣服累计多了带回家:有的学生吃不惯食堂就天天下饭馆:还有的因不习惯双层床铺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6.
在职专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普遍是中考大战中被淘汰下来的无法升入普通高中的学困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均属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其中以数学为甚.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之成为合格的职校毕业生,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是每位职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关系失调,以及家庭个体自身的各种原因,出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特殊群体,即弱势家庭。在弱势家庭的形成和影响下,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相对于普通家庭处于弱势地位,形成了弱势家庭学生。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青春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从心理到生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个阶段的学生成为老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时期。因此,本文针对学校和家庭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家校合作教育手段,从而实现教学合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促进弱势家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人数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考职校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高进不了,只能来职校;另一个情况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这两种原因使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信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课学习就摇头,大有“谈地理而色变”之势。事实上,中职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需要教师积极去挖掘。  相似文献   

9.
吴维煊 《江西教育》2023,(32):22-23
<正>从事职业教育多年,职校生如何过暑假是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职校生的暑假生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多数学生利用暑假到饭店或超市做暑假工,挣下个学期的生活费;部分学生的父母做生意,他们大多帮父母打理生意;部分学生父母就近务工,他们大多在家承担家务劳动;部分学生父母在外地务工,他们有些会到父母务工地过暑假;部分准备参加技能大赛及升学考试的学生,利用暑假在校备赛或备考;少数学生利用暑假做志愿服务或外出旅行;也有少数学生在近两个月的暑假中无所事事,在上网、玩游戏中度过。  相似文献   

10.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自己留在技职校生活和学习,并需要其他亲人帮忙照顾的未成年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技职校中,留守学生约占所有学生的15%,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无疑,许多"留守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其中部分学生因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不仅家庭经济变得更为宽裕,而且性格也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开朗、乐观了。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转化为了学习上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大部分"留守学生"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职校班主任,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一群正处于青春期却又远离父母的青少年。与同龄的高中生比,这群孩子,有些因没能考上普通高中而失落;有些因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有些,则因成绩不好而自暴自弃。如何帮助这群初离父母独立生活学习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怎样才能为他们扬起成长的风帆?我一直在思考着,行动着……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因他人的歧视和自身的敏感自卑导致的弱势学生有很多,他们缺少阳光,缺少雨露,但他们都有一双渴望的眼睛!想要让阳光照亮这个孩子的心灵,照亮这群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弱势,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我们暂且称他们为“体育弱势生”。教学中“体育弱势生”是客观存在的且呈现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怎样根据“体育弱势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一、“体育弱势生”的个性特点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自控能力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职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职校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难做,职校的班主任就更难做”。面对一群在应试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在新的人生旅途中如何给他们一个新的开始,重新扬起他们的理想之帆。这是每一个职校班主任首先面临的难题。但也只有具备了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目前情况看,职校生的思想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职业教育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二、由于在以前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使他们有些自我否定情绪;三、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对职校文凭的分量产生怀疑。   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职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职校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职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职校学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学校新生班主任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难做,职校的班主任更难做.面对一群在应试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的学生,在新的人生旅途中如何给他们一个新的开始,这是每一个职校班主任首先面临的难题.只有做好新生从普通初中学生到职校生的身份和思想的转变工作,以后的班级管理才会得心应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学生思想动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目前情况看,职校生的思想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职业教育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二是由于在以前教育中缺乏成功体验,使他们有些自我否定情绪;三是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对职校文凭的分量产生怀疑.因此,首先要做好新生的认识转变工作,让他们明白"条条道路通罗马",社会上的成功之路绝不仅仅只有过"独木桥"一条,他们也并不是被挤下"独木桥"的那些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职校学生体质普遍偏差,锻炼身体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这一现状,提出强化职校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体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教育要重构主体观 ,关注“边缘”地带 ,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