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学习的好与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坚实与否。为了把语文课上“活”,我们从开放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上“活”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学习的好与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坚实与否。为了把语文课上“活”我们从开放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上“活”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小议     
每每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老师们都免不了要谈谈语文学习之重要,语文是工具啦,工具的工具啦;是基础啦,基础的基础啦……诸如此类。但有些重理轻文的学生,在语文课上照例地作他的数学作业,抄他的外语单词。今年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有位老师一改往常的做法,变“说”为“考”。他只出了一道题,即要求同学们列出“九除三和九除  相似文献   

5.
教语文,虽然说教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一书中说,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应该是“三维一体”。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和评价一节语文课,才能不偏不倚,使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因此,评价一节语文课,首先应看它是否突出语文的工具陆,语文味是否浓郁。《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列为个三维度之首,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首先是要突出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就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好课,笔者有几点思考。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0世纪90年代,专家们对语文曾有工具论和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为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理论。在我个人看来,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符合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曾说:“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是全社会无论学习什么知识、从事什么工作、进行什么研究都离不开的交际工具”。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上活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教师死拖住教材,  相似文献   

9.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探索了多年.我认为,只有把一节语文课上"活"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点明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是形,“人文性”是核,核为形所系,形为核所生。按照这一理念,新课标下的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问题。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首先,语文课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这是好的语文课的前提。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这里的“统一”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与平衡。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为语文所特有,而人文性则为众多人文学科所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对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始终是语文课的核心任…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学习的好与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坚实与否.为了把语文课上"活",我们从开放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上"活"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发表在《吉林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中学语文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一文认为:“语文课是一门以语言教育为主,以文学教育、知识教育为辅、思想政治性很强的综合实践基础课”。文章认为,把“语文课定为工具课不大符合语文教学实际。”对于“语文”一词的含义,此文认为应是“语言文学”。而刊载在《甘肃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三十年来中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回顾》则认为“语文课是工具课,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课程。”对于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正  相似文献   

14.
参加过多次教改优质课评比 ,总在想 :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呢 ?好的语文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下面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听课所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 ,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一、一节好课需要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是经师 ,但首先是人师《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良好情操 ,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是语文课应有之义。而我们先前重知识传授 ,轻人文教育。针对这一点 ,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我们用心观察便能发现,某些课堂存在着严重的左倾主义,具体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它的工具性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引导,没有审美的教育,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相似文献   

17.
徐国东 《小学语文》2007,(11):16-17
语文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语感,语感直接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朗读不仅是培养语感的好方式,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一节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已成了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就一定是好语文课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值得忧虑吗?山东省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首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这一提法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掌握语言文宇这一特殊工具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工具派”“人文派”之争暂告一个段落。但实际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常犯“极左”“极右”的毛病。很难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课改之前,大多偏向“工具性”,开口落实“双基”,闭口加强训练.动辄深透分析.自然遮掩了语文教学特有的灵光:课改后又偏向“人文性”,许多语文教师羞于谈知识,怯于说训练,转而高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语文教学搞得花样百出、神乎其神。失去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今天,语文课改进入一个反思的阶段,当我们在追寻二者和谐统一的发展进程中,难免又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