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生的《杜诗说》是影响于当时却淹没于后世的一部杜诗评论和研究著作。黄生在《杜诗说》中,将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原则作了重新诠释和具体化,并以其作为评论和研究杜诗的基本方法,力图揭示杜诗的本意。对《杜诗说》评论和研究杜诗的方法所作的初步探讨,通过对《杜诗说》的钩稽认为:黄生所提出的“深悉公之生平”、“综贯公之全集”、“融会一诗之大旨”三原则,就是“以意逆志”的具体化,是黄生在《杜诗说》中分析和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黄生对杜诗创作本意的认真探寻,体现了他作为训诂考据学者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 《教育》2014,(29):52-53
基础阅读书目研制的必要性书目研究与制作的历史中国是个重视书目的国家,早在西汉时由学者刘向编撰的《别录》一书,其中就著录有《列子目录》,这也是“目录”一词的最早出处。从《汉书》开始,历代史书很多都有“艺文志”,都将当时现有的图书开出目录记载下来,后来一些私人藏书馆、国家编修图书集成活动以及一些学者也编制出了很多书目图书,其中最著名的如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中国传统学问中的目录学历来被视为读书的“钥匙”,而这些书目也确为时人查找图书和后人搜罗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的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钱注杜诗》中王士禛的杜诗评语是佚名所录而成,且归属权实属邵长蘅的结论。杜诗评点出现文献混淆的原因,首先在于杜诗评点发展到清代,评点家甚多,集评本辑录数名家之评语,难免混淆;各种杜诗评点版本的评语本身常被借来借去,便出现了假冒现象。其次是邵长蘅杜诗评点具有独到之处,评点本又未刊刻示于公众,故会邵冠王戴。此外,评点者以王士禛之名势来提升《钱注杜诗》版本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钱注杜诗》中王士禛的杜诗评语是佚名所录而成,且归属权实属邵长蘅的结论.杜诗评点出现文献混淆的原因,首先在于杜诗评点发展到清代,评点家甚多,集评本辑录数名家之评语,难免混淆;各种杜诗评点版本的评语本身常被借来借去,便出现了假冒现象.其次是邵长蘅杜诗评点具有独到之处,评点本又未刊刻示于公众,故会邵冠王戴.此外,评点者以王士禛之名势来提升《钱注杜诗》版本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5.
陆嘉淑论诗兼宗唐宋,极为推崇杜甫。刘濬《杜诗集评》中所录的杜诗陆嘉淑评点,以佚本《评点杜诗》为蓝本。对杜诗的起句与尾句,渊源与影响,以及杜诗沉郁顿挫、清新婉丽、险怪奇拔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揭示分析,是重要的杜诗评论资料,为深入考察清代杜诗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虽然陆嘉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他以评时文的方式所作的杜诗评论,值得学界的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是清代重要的医学书目,提要详细介绍了历代医书的历史演变及内容特点,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通过医家类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排列位置以及各篇提要体现的学术思想,说明了医学在清中叶时期的历史地位,分析了古代医书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当时学者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杜诗历代版本异常丰富,相关研究著作亦夥。作者于诸种杜诗专门书目基础上,删繁就简,取杜诗研究最为重要最为常用的十余种参考书,依次标明较好及易得之本,庶几有助于初学。  相似文献   

9.
徐昂发作为清初“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地区较为著名的诗人。徐昂发曾经批点杜诗,但未见历代书目记载。湖南省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藏有徐昂发杜诗批点的过录本两种,是清代稀见的杜诗手批本。徐昂发批点杜诗具有鲜明的批评特征:或辨析杜诗的渊源流变,或剖释杜诗的律法之妙,或重视对杜诗的审字析句。作为清代以“评”为主的杜诗手批本之一,徐昂发的杜诗批点具有杜诗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辰翁首开杜诗评点之风,突破了笺注的樊篱,在事辞之外用力,对于杜诗的气韵脉络,所得颇多。进一步认识刘辰翁杜诗评点的特点和价值,对于杜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四库全书》是清代以纪晓岚为总纂官修成的一部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是由纪晓岚等人撰写、并由纪晓岚审阅定稿的古代最大官修图书目录,它与清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直是过去学人治学的门径。2006年以来,我校教授刘树桢、张金龙和讲师张燕娥3人,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共同编写《四库全书目录新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原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书二百卷,另卷首一卷。它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解题书目。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借“稽(考也)古右(崇尚也)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通过严密审查,挑出三千四百余种,编成我国古代篇幅最人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在编选过程中,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毕,就由馆臣拟写一篇提要,放在书的前面。把这些提要汇成一书,称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虽由乾隆第六子永熔领衔主修,但整理加工和总其成的去口是纪昀。本书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在此后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内,随着《四库全书》的不断补充和抽换,内容有过几次增减。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式写定,并在这年由武英殿刻版。本书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同时,将被认为“词意抵  相似文献   

13.
南宋林季仲《竹轩杂著》十五卷至清乾隆编四库全书失佚已久,后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佚成六卷。文章依据《竹轩杂著》历代著录题识及现存各书目所著版本状况,考辨《竹轩杂著》版本,以方便对林季仲交游、诗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宋代蜀中有两位注杜名家,皆为眉州师氏,一是眉州彭山师尹,另一位是眉州眉山师古。二位师氏及其注本,宋时就已混淆不清,而不能辨。眉州眉山师古,其注多为伪王本《百家注》、无名氏《分门集注》和黄氏父子《补注杜诗》等所引,对于师古的生平事迹,周采泉先生《杜集书录》付之阙如,认为不可考。张忠纲等先生编《杜集叙录》亦交代不详。笔者遍查各种史志和文献,通过钩稽、整理,以期能还蜀人师古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提要》是中国古代较好的目录书,为四库馆总纂官纪昀所手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六说:"《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也有"余作《四库全书总目》"的话,可见,纪昀本人也是把《四库全书提要》作为自己的著作的.《四库全书提要》的初稿,是由四库馆各纂修官分头执笔,前人有"戴东原(震)主经,邵南江(晋涵)主史,周书昌(永年)主子,纪文达(昀)主集"的说法.戴震、周永年的分纂稿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拿现存的邵晋涵《提要分纂稿》与纪纂的《四库全书提要》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体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产生的目录。它是一部丛书目录。《总目》200卷,著录图书10,254部172,860卷,基本上包括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现存的重要著作,可以说是“人类有火以来空前之文化壮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后记》)。 《总目》采用传统的四分法,就其所收集的大量书籍,由一批富有学识的人员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翁方纲、姚鼐等整理考订,参考了历代史志及诸家目录,对四部类目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9.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宋元之际诗评家方回(1227—1307)撰。《四库提要》卷一百八十六著录此书,写道:“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眺之诗,各为论次。诸家书目皆不著录,惟《永乐大典》载之。”又称是书“多中理解”,评价颇高。原书自《永乐大典》录出后,只有《四库全书》本,不易得观。笔者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所收唐人别集和万曼《唐集叙录》对唐人文集的著录在内容及数量上都有较大差别,一些集子《提要》著录了,但《叙录》却没有提及,而《叙录》上著录的许多家集子《提要》也未著录.《提要》未著录的唐集,主要因其与统治者政治主张及主流思想不合,或在修撰《四库》时已亡佚、流传极少等原因所致.《叙录》未著录的唐人集子,主要因其材料不足,无可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