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1991年至今,我科共收治脑囊虫病人40例,均采用吡喹酮,丙硫咪唑联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0—56岁,病程1—15岁; 临床表现:有癫痫病史15例(38%);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36例(90%).其中5例伴皮肤囊虫结节,12例有食米猪肉史。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较长时间(一般2-3周)以后形成的血肿。临床上较常见,现将我院自94年6月至97年6月间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加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35-81岁,平均为57.5岁。主要临床表现:最初可为阵发性头痛,以后呈持续性,约2-3个月后出现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少数病人有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1/3病人有偏瘫。  相似文献   

3.
神经上皮囊肿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囊肿,主要包括脉络丛囊肿、室管膜囊肿[1]。具有症状的神经上皮囊肿文献中多为个例报道[2-4],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其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12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神经上皮囊肿患者7例,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40岁,平均19.1岁。均经手术及部分病理证实。病程11 d~10年,平均2.3年。头痛、头晕6例,恶心、呕吐5例,癫痫2例,视物模糊、视力下降3例,视神经乳头水肿2例,单侧肢体无力2例,查体发现囊肿者1例,1例2年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复发再次入院。1.2实验室检查7例患者均行CT和(或)MR I检查。6例头颅CT示侧脑室不对称,为病变侧脑室局限性扩张,扩张部位与脑脊液密度相似,钙化脉络丛受压移位,经腰池注射对比剂后囊腔无染色。7例头颅MR I示侧脑室内类圆形囊性肿物,边界清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颞角、额角各1例,病变同侧脑室局限性扩张;可见囊壁,边缘光滑无结节,周围无脑水肿;在T1W I和T2W I上多表现为与脑脊液信号相似或较脑脊液信号稍高,注射对比剂后囊性肿...  相似文献   

4.
儿童期髓母细胞瘤是后颅凹常见肿瘤之一,多数具有典型CT表现,诊断不困难,但在部分病例中由于非典型CT表现的存在,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我们收集了我院自1992年四月至1996年六月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32例,回顾分析了出现非典型CT表现3例占9%;为提高对儿童期髓母细胞瘤非典型CT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例1、男3岁、因头痛呕吐半月而入院,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  相似文献   

5.
例一、女性,10岁。主因间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双眼球突且出疼痛一月,来我院门诊。查:双眼球明显突出,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伴放射样点片状出血,其它未见异常。脑电图呈界线性改变;X线头颅平片,指压迹稍多,骨质结构正常;甲状腺吸碘率正常;血囊虫酶标1:200以下(正常),转外院做头颅CT扫描未见占位病变;腰穿:CSF压力>350mmH_2o,细胞数及生化检查均正常。二个月后患者面部出现蝶形红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水肿是指四肢颜面反复水肿,经临床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笔者从1983年以来,共收治特发性水肿126例,按随机分组,治疗组76例,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用双氢克尿噻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一般资料126例中,女性118例,男性8例;年龄16~20岁9例,21~30岁12例,31~40岁24例,41~50岁65例,50岁以上16例;其中合并更年期综合征者56例,合并经期紊乱者32例。  相似文献   

7.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转移瘤、慢性脑脓肿,起病或早期症状酷似“脑梗塞”。在无CT诊断条件下,极易漏诊,现将三例漏诊原因分析如下。例1,男,68岁,因右肢体麻木两个月,右肢体运动受限一周而入院。查体:视乳头无水肿,右鼻唇沟浅,右浅痛觉减退。右上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征(+);其它各项体检未见异常。腰穿压力:19.6kpa,脑脊液无色透明,总细胞数80个/mm~3,白细胞数12个/mm~3,球蛋白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良性颅内压增高(BI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1例BI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69例。平均年龄35.8岁。平均病程3.9月。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乳头水肿,头CT及MRI有助于诊断。治疗措施包括激素、脱水药、多次腰穿、脑室持续引流或颞肌下减压术等。结果83例症状体征恢复满意或有明显改善(82.2%),无死亡。结论 对BIH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1995.2~2000.3月我院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19例胫腓骨骨折并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18岁~59岁,平均36.8岁。骨折部位:上段3例,中段6段,下段10例,均为双骨折。骨折类型:开放骨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性,82岁,突发言语不清,吞咽困难3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1年。查体:血压24.0/16.0kPa,左鼻唇沟浅,口角右偏、伸舌左偏。左下肢Babiinshi's征( )。双眼底动脉迂曲变细,动、静脉比1:3。脑CT示:右顶叶片状低密度影,旁有小片高密度影,左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无水肿及占位效应。诊断:1、脑梗塞。2、高血压病。给予脱水、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略好转。10天后出现癫痫发作及左上、下肢肌力弱,此后肌力进行性下降至0级。患者进入浅昏迷状态,出现球结膜及视乳头水肿。于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81年3月至1996年11月,采用皮下搔刮法治疗腋臭908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908例中,男291例,女707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8岁。其中单侧腋臭27例,经高频电或激光治疗失败者32例侧,共计搔刮腋窝1757个。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中医门诊部乳腺专科自 1994年以来 ,采用中药”乳结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 136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乳腺增生患者 136例 ,最小年龄 2 2岁 ,最大 5 6岁 ,以 32~ 4 2岁为最常见。已婚 10 7例 ,占 78.7% ,未婚 2 9例 ,占 2 1.3%。其中单侧患病 98例 ,占 72 .1% ,双侧患病 38例 ,占 2 7.9%。单纯乳房有结块者 5 3例 ,乳房结块疼痛者 78例 ,乳腺癌患者 5例 ,本病发病率以生育期女性和单侧患病为高 ,未婚发病者中有部分高年级学生。1.2 治疗 中药“乳结消”胶囊由当归 10 g、白芍 10 g、丹参 15g、…  相似文献   

13.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 ,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经常规外用中药熏洗、抗炎、止痛等对症处理 ,效果不明显者。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曲安奈德痛点阻滞方法治疗跟痛症 2 3例 ,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年龄 4 0岁以下 4例 ,4 0~ 6 8岁 19例 ;单侧疼痛 18例 ,双侧疼痛 3例。痛程 1~ 2 0年 ,平均 6 5年。治疗前 ,经X光摄片证实跟骨刺 5例 ,跟下滑囊炎6例 ,纤维脂肪垫 6例 ,跖趾腱膜炎 6例。以上病例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 ,步履困难。1 2 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25例二次手术后的腹股沟疝或精索鞘膜积液的患儿进行了随访,测量其睾丸体积,并于年龄配对的正常儿童睾丸体积作比较,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5例均为1岁以下至6岁男性患儿,均因腹股沟疝(非嵌顿性)及精索鞘膜积液复发(包括疝术后并发鞘膜积液,鞘膜积液积液术后并发疝)而二次手术。其中,单侧复发11例,双侧疝或鞘膜积液单侧复发4例,复发至第一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5年,二次手术时有3例并发患侧隐睾,1例患侧睾丸坏死切除,随访年龄均在二次手术后3—5年,均未进入青春期。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外科常见病证,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年来笔者辨证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0年来治疗32例均系门诊病例,男31例,女1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其中24例有反复发作史,兼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23例,肾结石1例。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拇趾 关节突然红、肿、痛、痛甚难忍,部分累及踝、膝、指、腕关节。舌苔多为薄黄腻,脉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其病缠绵,难以治疗,已严重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标本同治,效果显著的功效,深受群众欢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女患46例,年龄21~49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乳房单侧发病19例,双侧发病27例。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扁桃体重度肥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严重者可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和睡眠。我科自 1998.10~2 0 0 0 .10月应用微波治疗扁桃体重度肥大 4 5例 ,效果非常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5例患者中男性 30例 ,女性 15例 ;年龄在 4~ 2 2岁 ,其中 10岁以下 2 9例 ,10~ 18岁 13例 ,18岁以上 3例。所有患侧扁桃体肥大均为Ⅲ°,即扁桃体接近咽中线 ,其中 2 5例双侧扁桃体已互相接触 ,无单侧肿大者。就诊前 1年内急性扁桃体炎发作3次或以上者 18例 ,3次以下 1次以上者占 13例 ,有吞咽障碍者占 16例 ,有呼吸障碍及打鼾者 38例。1.2…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29足),采用钢针闭合撬拨手法整复,多针经皮内固定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29足),男21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6.5岁。单侧21例,双侧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2例,交通意外3例。25例皆累及距下关节面。伴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合并双下肢多发性骨折2例,合并骨盆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表皮肿瘤样增生,是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我科1993年3月~1994年3月门诊共治疗CA12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69例,女5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5岁。20岁以下7例,20~25岁23例,26~35岁74例,36岁以上者17例。职业:工人19例,农民6例,供销人员  相似文献   

20.
跟痛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尤以中老年发病率较高,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熏洗与药袋敷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症42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单侧发病者27例,双侧发病者15例;年龄39~74岁,病程1周~3年;其中跟骨骨刺18例;脂肪垫炎9例,跟部滑囊炎9例,跖腱膜炎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