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11,(16):F0004-F0004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小学是洛阳市级标准化小学,洛阳新区的明星学校,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以“课程化校园建设”特色享誉中原。吸引了无数教育同仁参观学习。近年来,在多元课程管理理论引领下,学校秉承“国学立品。双语育人”的办学理念,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全面开设双语教学。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课程多元化。学校搭建了多种综合性课程活动平台: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大课间行为艺术、家校联欢、无伴奏合唱、特色跳绳等等,学生的综合素质、生存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读经典、品经典,我本着这样的理念,大胆设想:如果将拼音教学和经典诵读有效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河北区六十九中学近两年开设了一门新型的家庭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一所普通中学开设这种课程与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有什么关系?开设此课会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四率”? 这所学校的实践,对上述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该校从1984年开始,在初二、高二两个年级分别开设了家用电器维修、房间电路装修、服装裁剪缝纫、钟表维修、自行车维修等五门课。这些课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家庭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特点,是学生边学知识、边动手实践。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教育界积极呼应。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通过课程设置序列化、教材开发规范化、课程学习活动化的策略,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目之所及,耳中所听。常是“经典诵读”四字。可在学校中,我常常见课前五分钟,由班长带领背诵“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不管什么年级什么班级。往往都一个腔调且面无表情,或看两本名著,在大多数老师眼中好像这就是经典诵读的全部。面对经典诵读,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现行英语,语两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五年制高职班开设公共基础课-中英语言课(简称“双语”Chinese and English)的构想,并对“双语”课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章还提出了开设“双语”课当前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短波     
《江西教育》2009,(4):44-44
樟树市第八小学立足于学校丰富的英语师资资源,各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了两节英语课,将学校传统的经典古诗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中英文双语诵读经典古诗文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李友元肖海娥)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熟点问题.结合材料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论述了在开课初就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和途径,并从“专题研讨课”的开设、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估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双语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典美文诵读以吟诵为主要方式,以舞台表演为载体,运用多种典型的手法来诠释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它是一种把经典美文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经典美文诵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指导的“三元一体”经典美文诵读课程开发策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创新价值,对学校课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舰  安扬 《家长》2011,(1):6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然而家长们却很迷茫:"国学知识真的对孩子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0,(6):84-88
近年来,滁州市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掌握滁州市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状况,通过随机调研部分小学不失为一条路径,调研对象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通过统计分析论证,对滁州市部分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状况作出了较全面的解读。具体而言,涉及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活动材料和内容的选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及分阶段实施状况,课外经典诵读状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师生与家长思想状况,活动的评价与激励状况等。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助推“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家长高质量陪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共育。在实践中,通过深入开发家长培训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等,助推家校共育;同时,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方式,开设“第一老师课堂”,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涵育场,辐射家长培训成果,以合作共育促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正>淮滨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淮河之畔,建校20年来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校训,一直行走在语文课改探索之路上,逐渐寻得"读"的真谛。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学校深谙经典文化的强大教育力量,高度重视经典诵读,一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2008年暑假,学校成立经典诵读课程研究小组,通过两年的实践,编成了校本教材《我爱诵读》。2010年秋季,诵读课正式进入学校课程表。每  相似文献   

14.
严涛  梅琴 《教学月刊》2015,(Z1):12-14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教育界积极呼应。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通过课程设置序列化、教材开发规范化、课程学习活动化的策略,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有效探索。一、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设置的基本认识(一)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选修课分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进行文学艺术素养教育的具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通过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类课程进行精神素质教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学生精神素养教育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自然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要在高职院校强化文学与艺术教育,最直接、最简单的首先是开设“文学经典鉴赏”类课程,并以之代替目前的“大学语文”课,或者说把目前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在实质上替换为“文学经典鉴赏”课。为了弥补“文学经典鉴赏”课可能出现的缺陷,也为了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更为通畅的精神传导,适量开设艺术鉴赏课程,也是进行思想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笔者听到不少家长议论:“什么社区服务课,就是学校让家长去帮孩子盖个章”。家长的这些议论说明,目前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所高校双语课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发现,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高校及双语课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双语课教师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学校对双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缺乏系统性。因此,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首先应了解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双语教学目标体系,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确定适当的双语课程开课范围和开课时机,同时规范双语教师的语码转换,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没有积累,就没有写作,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就写作积累谈谈在教学巾的一些实践. 一、利用诵读做好积累 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学校都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使得语文课少了,学牛用来诵读的时间也少了,单凭课堂的诵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设了"经典诵读"栏目.每天上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或朗读或背诵自己选择的精彩的片段或诗文,并说明喜欢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走进揭阳市实验小学,便会听到一阵阵充满童稚的朗读古诗文的声音,这声音响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是那么整齐、悦耳。这是学生们在课前诵读古诗。人们不禁要问:“学生每节课前都要朗诵经典诗文,他们将带着怎样的心情踏进课堂呢?”“当然是欢乐!”校长谢景文说。学校自1998年进行的“诵读古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课题实验,已成为校本课程,实行8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同时,推动了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双丰收。学校把古诗文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教育的常规管理,课堂上采用多种多…  相似文献   

20.
子瑜 《教育文汇》2014,(20):21-21
一次观摩一所学校“教学小创意”活动,很多老师都说自己怎样在“课前3分钟”上想点子,如何在课前3分钟让学生入静啦,组织课前3分钟演讲啦,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才艺展示啦……在另一所学校管理研讨会上,该校各处室负责人发言时的主题也是如何利用好课前3分钟。德育主任说的是开发课前3分钟“人静课程”,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进人安静状态;教务主任说的是课前3分钟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团委书记打算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演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口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