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交往中,言语交际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交际能力的高低不仅表现在是否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而且表现在说话是否得体上。所谓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主要指说话要适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言语交际包括说话和听话两个方面。就说话人来说,其身  相似文献   

3.
董文铮  高东军 《内江科技》2009,30(11):30-30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认为造成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说话人高估听话人的资源、推理过程中对隐含前提的不同理解,说话人意欲的语境与听话人实际使用的语境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指语言的运用及影响语言运用的因素和环境。话语标记语是一组依附于话语而存在,但它不构成话语的主体,不影响句子真值的语言元素,或语音、语调、手势等非言语元素。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话语标记语对“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构建方面着手分析,发现话语标记语引领听话人思维、反映发话人对语言的选择,从而构建起理想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敏玲  王栋 《科教文汇》2011,(16):203-205
冲突话语往往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引起的,然而,夫妻间的冲突话语并非总是如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两性间的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基于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说话人的话语选择没有顺应听话人的语境,即听话人的心理、社交和物理世界,容易引发夫妻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   

6.
夫妻称谓是规约夫妻角色的基本手段之一。夫妻称谓语的历史演变,反映着社会变革、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夫妻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不仅受到年龄、身份和交际场合等主客观情景因素的影响,在特定语境下,还会因为说话人会话目的的不同出现多种变化。对夫妻称谓语这类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的汉语研究,将为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交流提供直接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卫治 《内江科技》2011,32(5):189+197-189,197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或避免尴尬,常常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语言学家把它称为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已经成为当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知识、教授有关语境知识、介绍中西文化差异、改进听力教学模式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境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8.
窦丽丽 《内江科技》2008,29(1):167-167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想表达的有时是直接的字面意思,有时是间接的字面以外的隐含意义。言语行为理论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会同时产生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它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视域与路径:语境结构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的结构是指相对于语言符号的语境系统的各种组成因素及其在制约语言的程度上的顺序和它们的组合方式。基于对语言社会性文化性的认识,语境系统就是多维的动态结构模式;而语境结构的静态理论模型,在总体上就应当是具有多个角度、层次和层面的三个基本维度的多维结构模型。语境结构建构与结构性研究要从语境与文化系统、语言与具体语境结构、语境系统与语言主体三种基本关系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并且,讨论语境系统的结构自然离不开与自然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基本参照系关系的讨论。语境研究首先要将对语言的审视推到语言存在的文化基底,重复、再现语言的演进过程,从而从进化重演过程中重构语境结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0)
语境顺应是顺应理论的一个具体体现,指讲话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在选择语言时必须顺应适时语境。这一理论为形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动态的翻译观奠定基础。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语境顺应中各要素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语境顺应性对翻译的启示。翻译者要想使自己的翻译作品受到读者欢迎,必须要了解语境顺应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  相似文献   

11.
杨璐 《科教文汇》2011,(10):111-111,123
在跨文化交际中,深入了解文化图式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能使听者更好地领会言者意义,从而使跨文化交流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12.
刘岚 《科教文汇》2013,(4):114-116
关联理论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受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合理地运用关联性在语言交际之中。会让我们更加真实地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更加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交际目的,从而使交际整个过程更加顺利。生动而有效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就应该注重这些语言交际的规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加以运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培养和锻炼英语口语实践能力。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探讨了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如何运用关联理论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科教文汇》2013,(14):122-125
情态是凡语言所涉及的范畴,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很多样,都可以通过词汇要素、语法要素、音韵要素、文体要素来表达。但汉语最核心的情态表达范畴是助动词,与其对应的韩语情态结构也是韩语中最核心的情态表达范畴。本文先通过学者的现行研究成果,对情态的定义、特征、分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汉韩情态表达方式进行了对比,最后,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情态助动词与韩语情态结构,并将其形式特点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李孟欣 《科教文汇》2011,(10):148-149,169
「そうですか」和"是吗"作为日汉会话中常用的应答表现,其异同点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明确,在翻译时常常被学习者误译。本文主要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受话人对说话人所传达信息的熟悉程度以及会话中信息的走向,着重探讨「そうですか」和"是吗"在翻译时所存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文中还涉及助词「か」与"吗"的区别和联系,对日后关于日汉应答表现方面对比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娟 《科教文汇》2012,(31):133-133,148
谈词语的意合,不能不提到复合词:谈短语的意合,不能忽略成语俗谚;谈句子的意合,不能不提紧缩复句.汉语紧缩复句凝练精短,注重“意合”,言者以意缩句,闻者以意会之,这在别国语言里是少见的.但目前关于汉语紧缩句的定义及归属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源于此原因,本文试图从汉语“……就……”紧缩句的日译角度、从句子自身特点来探索日汉语的共同特点,找出相似的规律,以期对语法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6.
张腾蛟 《科教文汇》2013,(28):20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各个民族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繁荣稳定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在我国的经济消费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少数民族消费者实际的消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为例,重点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消费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洁 《科教文汇》2011,(2):44-45
一直以来,我国儿童礼仪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科学的儿童礼仪评估系统。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儿童礼仪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建构了儿童礼仪评估系统。我们认为儿童礼仪评估的内容包括交谈礼仪、服饰礼仪和行为举止礼仪;儿童礼仪评估的方法可以借鉴心理学中的量表法、教师评定法、同伴评定或提名法。儿童礼仪评估系统的建立是推动儿童礼仪教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康莉 《科教文汇》2013,(23):17-18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专业成熟,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问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中职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实施国培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促进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通过国培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9.
杜莲艳 《科教文汇》2012,(35):137-138
在我国,儿童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英语教育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基础,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本文认为儿童的英语学习不同于成年人的英语学习.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结合这一特点,利用已有的第二语言教育理论中的迁移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对儿童英语教育进行指导,使儿童英语教育得以科学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是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国家利益博弈的手段。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便成了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但也会使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误读。因此,中国在建构国家形象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