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影视的形象性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不熟悉的内容,单从字面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文言文学习,其文字本身是难点,而其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文化特点也是理解的"拦路虎".如果借助影视图画来帮助学习文言文,效果肯定会更好.同样学生面对不熟悉的现代文也可借影视、多媒体帮助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文本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再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以下课例谈的是自己的一些引导措施。课例1《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借歌颂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3.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说明一、导语设计:1、播放课件,课前营造气氛:(陕北民歌——信天游)。2、背景导入设计意图:学生对背景的感知,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疑难语句、内容、主题的理解。文字背景:对于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的散文家刘成章来说,虽然远离家乡,来到省城,但脑际里依然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然回旋的  相似文献   

4.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场鼓乐喧天的盛宴,让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被无数人了解并为之折腰。这鼓声不仅是陕北人民生命的乐章,更是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强音。但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学生,学习理解《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课文旨在通过对安塞腰鼓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今后学生阅读、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语文积累,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和情感美。同时通过体会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9.
赵红艳 《成才之路》2011,(20):36-36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技》是学生进入中学后初次接触的文言文。这个文本并不难,非常感性。教学这个文本,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学生不畏惧文言文,知道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言文和现代文都是记写工具,只不过是一百年前的通用文字而已,这样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初始热爱感情。每个文本都有它的特点,根据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是有意义的。《口技》反映口技艺人的声音艺术,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字进行愉快想象的过程,就是揣摩文字对声音艺术进行精妙捕捉的过程。文中的场景化非常具体。这样的课文,如处理成抽象的分析讲解,是很可惜的。我…  相似文献   

11.
正课下注释是对课文中的某些字词进行读音或意义的标注,而文言文课下注释作为阅读理解的辅助手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和阅读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注释对文言文的意义、发音、翻译等进行自我学习,教师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运用注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正确使用文言文中的课下注释,将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文言文,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具有极强的健身、娱乐、教育和表演功能,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安塞腰鼓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和陶冶情操.因此,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安塞腰鼓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且对高校体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晓泉 《课外阅读》2011,(9):273-273
《安塞腰鼓》是一曲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是一篇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中,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深情。而感受并理解这份深情的关键在于朗读。朗读是帮助学生感受并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式。本文关键论述如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从而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翻译文言文的具体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留、换、调、引、增、删。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广大学生除却文言文的学习之困、失分之殇。  相似文献   

15.
初次接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就被文章蕴含的激荡而磅礴的生命力量所震撼。感受最深的是生命在黄土高原上跳跃奔腾、宣泄涌动。诵读那些文字,我的耳畔与心灵,都在擂响安塞腰鼓的铿锵韵律。那激昂的旋律,如雷霆万钧之力,如山崩地裂之势压顶而来,天地间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只有生命的激情呼啸不止。  相似文献   

16.
正初次接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就被文章蕴含的激荡而磅礴的生命力量所震撼。感受最深的是生命在黄土高原上跳跃奔腾、宣泄涌动。诵读那些文字,我的耳畔与心灵,都在擂响安塞腰鼓的铿锵韵律。那激昂的旋律,如雷霆万钧之力,如山崩地裂之势压顶而来,天地间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只有生命的激情呼啸不止。生命的伟大、雄浑、激昂、粗犷,都在文章里得到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流露。安塞腰鼓所敲响的是陕北汉子生命的恢弘乐  相似文献   

17.
颜芳学 《现代语文》2006,(8):124-125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把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统一”。郑桂华老师的这种理念,在她的《安塞腰鼓》教学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文言文也以简洁、短小、生动的姿态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中。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就安排有一两篇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古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汲取其中的文字精髓,还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强化自身的文学素养。但由于文言文创作年代遥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大,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助力学生轻松、全面地理解文言文内涵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教学为例,简要阐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 ,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上下了大的功夫 ,但收效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没有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与自学、文字与内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笔者以为引起对这几方面的重视对于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很有必要。一、诵读与理解并重对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提出“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许多教师强调多读多背 ,过分重视诵读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及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消极影响 ,花大量时间去读和背 ,却不愿意去理解学习 ,揣摩内容 ,甚至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 ,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