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景唐先生小档案) 丁景唐,宁波市(原镇海)人。1920年4月25日出生。1931年来沪,定居上海。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以后编辑《联声》和领导过学生刊物《莘莘月刊》等。1944年至1946年任上海《小说月报》、《译文丛刊》、《文坛月报》编辑。上海解放后,曾任第三、第四届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员。 丁景唐先生五十年代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六十年代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文革”时备受凌辱。1979年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1985年12月离休。 曾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理事和上海民研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和顾问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上海版协副会长、顾问,及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 主持编辑《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二十卷,影响遍及海内外;1992年12月,是书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专业贡献的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纪念牌。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影印出版十大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后,正在准备《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的编纂工作。《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理论和作品的选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5-1936年间出版。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编选人作导言。全书共十大卷: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在积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胡乔木同志对该社负责人说,这次编纂工作是有意义的,它将在国内外发生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4.
1.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上海书店1990年起出版,共32卷,2000万字,收录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49)有影响的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出版。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重印第一辑的同时,相继编撰以后各辑,其中第二辑(1927-1937)、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在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10卷本和编辑出版了《大系》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20卷本之后,经过长期酝酿讨论,正积极着手筹备《大系》第三辑(1937—1949)20卷本的编纂工作,力争在建国40周年大庆时全部推出。新文学大系的第三辑的年限,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大系》的编选工作,要求全面、准确选拨这个时期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国统区、沦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叫他“老丁”。四十年前,当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熟悉他的人就叫他“老丁”。现在四十年过去了,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同志同样叫他“老丁”。“老丁”,是丁景唐同志引以为荣的称呼。的确,这种称呼说明了他平易近人。老丁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党组书记,今年刚刚退居二线。多少年来,“三位一体”的职务使他工作头绪繁多,但他从不忘记自己是个编辑。近年来,除全面负责出版社的工作外,还忙于主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这一重大文化积累工程,既当总编,又当编辑,率  相似文献   

7.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8.
楼适夷     
楼适夷,1905年生,浙江余姚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9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31年回国,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成员,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编辑生涯,并历任《文艺新闻》编辑,《大陆新闻》、《社会生活》等刊物主编,武汉《新华日报》副刊主编,《抗战文艺》编辑,《文艺阵地》代主编,江苏淮阴华中版《新华日报》社编委,上海《时代日报》、香港《小说》月刊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代人50余年的前后接力、共同奋斗,终于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应是12年)编纂出版的重大工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以至思想史、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积累和珍贵史料。第一个十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1935—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这次出版的“大选”进入1917—1927年之间的新文学理论和作品,包括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小说、散文、戏剧、诗和史料·索引七个门类共十卷,分别由胡适、郑振铎、茅盾、鲁  相似文献   

10.
建树当代中国出版丰碑--<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主编赵家璧先生(1908.10.27~1997.3.12),是鲁迅先生的挚友,在他60余年的编辑、著译生涯中,为中国新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荣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1972年退休.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说过:“把大部的丛书印给读者看,是宋朝就有的,一直到现在。缺点是因为部头大,所以价钱贵。好处是把研究一种学问的书汇集在一处,能比一部一部的自去寻求更省力;或者保存单本小种的著作在里面,使它不易于灭亡。但这第二种好处,是也靠着部头大,价钱贵,人们就因此格外珍重的缺点的。”夫子所言极是。譬如吧,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全套20卷,1,000万字,定价约80元,这样一套大系,其好处和缺点自然也如鲁迅先生云。这一个缺点两种好处,在这种书里体现得最为突出。80元一套,公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1983年8月16日第8版《答读者问》专栏里一篇文章写道: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理论和作品的选集……”“《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自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止。……全书约一千万字,分二十卷(每卷约五十万字)出版,约为第一个十年的一倍。”(着重号系引者所加)读了这段文字,如果问“《中国新文学大系》(即  相似文献   

13.
武修敬,前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教育大系》编纂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常务主编,1995年10月18日因病逝世,时年62岁。是年11月中,从遥远的北方相继传来《中国教育大系》获第9届中国图书奖、第2届国家图书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为中国文学事业和出版事业矗立起了一座丰碑。第一辑自30年代编纂出版以来,经过文学界、出版界几代人的努力,已出版了第二辑(1927—1937)和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1949—1976)的编纂即将告成,第五辑(1976—2000)的编纂也已列入规划。正当“大系”全书完成指日可待之际,想不到曾经发起并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一代编辑家、“大系”第一辑主编赵家璧同志,不幸于1997年3月12日与世长辞。赵家璧同志一生从事出版工作,为我国新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刊录赵家璧同志生前和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二代、第三代编辑家丁景唐、江曾培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三人谈中的一次谈话,以示对他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5.
<正>1930年代,父亲赵家璧是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良友图书公司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851号(现在四川北路溏沽路口)。那里的剧场、影院、茶楼和酒家林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许多文化出版企业也在虹口经营。良友公司被迫停业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良友公司内的设备、存书,两日之内被盗窃一空。爱文义路(现北京东路)泥城桥一带地摊上《良友文学丛书》只卖一角一本,精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十卷,花三四块钱也能买到。总经理余汉生(此时公  相似文献   

16.
正1986年3月4日,82岁的女作家丁玲永远地离开了热爱她的读者们。回首往事,她是1931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和左联的党团书记,也是鲁迅旗下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2年曾荣获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她身世坎坷,一生追求真爱,虽遭遇四次婚姻,但始终坚信爱情,最终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文学、爱情与政治左右着她的一生。她从湖南长沙一所女子中学走出来,赴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后来在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她的成名作《莎菲  相似文献   

17.
贺宜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出版家、编辑家,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他原名朱家振,1915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亭林镇(今上海市金山县亭林镇),从1934年任《生生月刊》编辑始,1945年主编《童话连丛》,1949年任上海《新少年报》社长兼总编辑,1954年调北京任《中国少年报》副总编辑,1959年任《儿童文学研究》主编,1978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同年改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直至1987年8月20日逝世,终身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为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老一辈的出版家和编辑家,都有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30年5月,丁玲从济南来到上海,随即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春,党组织要求她筹办和主编"左联"机关刊物之一——《北斗》。1931年9月20日,《北斗》创刊于上海,十六开本,由湖风书局发行。《北斗》是"左联"第一个大型的文艺刊物。创作与理论并重,也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不仅是赵家璧编辑生涯中的重要收获,更是中国出版史上极具特色的出版案例。《大系》在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构想的同时,将"选"和"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选家之学到史家之学的转变,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在编撰体例、分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20.
张天翼,湖南湘乡人。1927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抗战期间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救亡运动,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给孩子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