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职业网球赛事价值创造的CES模型,对中网的价值主张、价值评定、价值维护进行了分析.认为必须以城市营销实现政府对中网的价值主张;满足赛事观众需求,创造体验价值;整合推广中网品牌,建立赛事利益隔绝机制;积极推进战略适配,实现赞助商价值主张;创新运营方式,实现赛事转播商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2.
《网球》2011,(6):136-136
4月24日,2011年首季中网高端精英邀请赛开拍。参赛队伍包括各行业精英、中网明星队、中网时尚队和中网公司代表。中网高端精英邀请赛由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主办,通过北京国际俱乐部、BOT大学生网球协会组织共同邀请各行业精英.中网明星队和中网时尚队的部分代表也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共享网球竞技的精彩聚会。  相似文献   

3.
汪彦平 《网球》2008,(9):90-96
今年中网很特殊,赛制首次男女合赛;时间与残奥会结束仅隔三天;宣传因奥运受限;场地最后一次在光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两天,中网总经理张军慧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4.
《网球》2010,(5):148-148
2010年4月15日,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格里拉会展中心举行.中网热线400-707-6666正式开通.同时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中网校园行活动也正式启动,2010中网推广大幕就此拉开。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网球分级赛事。  相似文献   

5.
《网球天地》2010,(6):117-117
4月19日.“中网-网动中国”中网公开赛官方网球拉拉队高校选拔活动的首场初选比赛在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各种努力.2010年“中网-网动中国”网球拉拉秀将着力打造出中网公开赛的一张崭新名片,同时也将继续倾注全力助力中网公开赛.致力于以新颖流行的文化形式促进中国网球运动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城市风     
《网球》2007,(6)
球员、票务、主题曲征集、歌手选秀等活动全面启动——2007年中网筹备工作新招频频据中网新闻发布会透露,2007年中网  相似文献   

7.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1,(9):66-68
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的举办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中网的预热,昭示着中网时刻的全面来临;二是作为亚洲唯一的综合性国际网球挑战赛,为众多中外年轻小将提供成长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网球天地》2010,(5):119-119
4月15日,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网热线400-707-6666正式开通,同时中网级别联赛、中网校园行活动也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中网自创办伊始,就喊出了"打造第五大满贯"的口号,目标不能说不明确,志向不可谓不高远。虽然与百年经典的四大满贯影响力相比,中网尚且无法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网组织者兢兢业业的奋斗;虽然比赛的档次与大满贯相距甚远,但是我们看到了男女单半决赛大满贯级别的比赛;虽然比赛的进程不够完美,但是结局的叙写却很精彩。  相似文献   

11.
《网球》2010,(6):152-152
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帮助网球少年圆梦.为每个孩子打造一片专属的舞台。中网赶在“六一”之前启动了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活动——童星耀中网。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中网小画家、球童选拔和网球训练营。拥有才艺的小朋友可以用画笔描绘网球梦;网球少年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赛事中,而那些刚刚接触网球的人则拥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项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但中网依然朝着大满贯的方向坚定地行进着。如今,中网3岁了,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创业,球迷们也衍生了这样的疑问:中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票价不菲的中网何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网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中网作为"奥运热身赛",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网球天地》2012,(10):64-64
网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赛场上激烈精彩的对抗,更有珍贵美好的情缘。2010—2011年,中网连续两年为众多因网球结缘的情侣在赛期举办盛大的中网集体婚礼,留下一段段动人佳话。中网保持了这项传统,继续与KAPPA携手,为广大热心中网赛事的网球情侣送上甜蜜大礼。  相似文献   

14.
孙海光 《网球》2013,(10):94-95
十年很长,长得忘不掉许多人、许多事;十年也很短,短得一晃,中网都十岁了。2004年,第一次采访中网的时候,没想过这个赛事会坚持十年,并且还在继续。同样,也没想过自己十年来一直还在做体育记者。采访中网之前,我接触的最高级别网球赛事是赤峰、通辽等几站ITF2.5万美元的挑  相似文献   

15.
陶莽 《新体育》2014,(10):86-88
2014年的中网11岁了。前10个年头,初生牛犊的中网把“第五大满贯”挂在嘴边,言必提及自己的终极理想。如果说其时是取法乎上,那么,走到第十一个年头,中网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差距,从而淡化第五大满贯的概念。中网11年,它开始变得内敛,学会沉淀。  相似文献   

16.
葛佳慧 《新体育》2013,(11):40-41
十年前,中网总监张军慧意气风发,满怀着梦想打造“第五大满贯”赛事。首届中网赛事如期举行,他曾询问场馆周围的小贩,是否听说过中网。小贩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听说过,  相似文献   

17.
邱友益 《网球》2012,(10):152-153
网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赛场上激烈精彩的对抗,更有人与人之间珍贵美好的情缘。2010与2011年,中网连续两年为众多因网球而结缘的情侣在赛期举办盛大的中网集体婚礼,留下了一段段动人佳话。今年中网保持了这项传统,继续与KAPPA携手,为广大热心中网赛事的网球情侣送上甜蜜大礼。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10,(1):130-132
2009年的中网,用“红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赛事全面升级,又正好赶上国庆黄金周,中网几乎每天都是人头攒动。就在中网现场一片火爆的同时,北京国际网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于2009年10月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相似文献   

19.
《网球天地》2009,(11):117-117
作为“中网·网动中国”项目的全权承办方,北京吴朗体育旗下的中网俱乐部在中网现场的展位区推出了“急速传说”网球测速、有奖抢答等一些列现场游戏.吸引了众多球迷的积极参与。另外,中网俱乐部还在展位区适时推出了“网球一卡通”惠民活动,旨在为大众能以更加便利、实惠的方式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20.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10):99-100
2004年,中网正式诞生。2009年,中网从众多竞争对手中成功胜出,一跃成为WTA皇冠赛事,这也标志着亚洲网球的重心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在中网飞跃式的发展史上,离不开WTA的支持和帮助。9月10日,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接受了《网球》杂志的专访,从WTA的视角,去观察和回顾中网十年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