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留白"是国画中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语文教材中,"留白"俯拾皆是,老师们应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巧妙地将课文"留白"填补起来,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拓展文本空间,将阅读和作文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探索诗词“留白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诗词教学的留白规律,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空白地带,激发学生的“填补心理”,使之在不断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思维、想象、审美、创造等能力,为诗词阅读教学开辟广阔的创造空间。其实诗词教学要细心参悟作品的“留白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文章中耐人寻味的“留白”是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而对这些“留白”的填补正是学生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之一。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留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生成"这种新的课程理念被催生了。"生成"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依托一定的信息,通过发散思维而萌发出新的信息。当与动态生成性资源不期而遇时,我们要巧妙利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激发灵感、激发热情的学习乐园。一、预设留白,为生成腾出空间预设中注意留白艺术,能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使他们在不经意间,为生成腾出了空间,实现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在预设时,要注重留白,通过迁移学生的兴趣,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95):32-33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就要开展各种的语言训练,形成有效的低年段语用教学策略:创设生活语境,诱导学生入境;抓住文本留白,引导想象填补;重视口语交际,学会说话技巧;理解精巧生动句式,仿写典型句式,让语用回归低年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有时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有时则是言已尽却意无穷.这些留白处给了学生披文人情、感悟文本、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适当补白,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婷娟 《内蒙古教育》2013,(12):62-62,79
“留白”可以让中职学生充分从事课堂活动,亲身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全面地融入课堂。通过课堂的“留白”,去感受散文的想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回味美。“留白”的课堂也是生动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一定留白艺术,可以丰富学生想象,补充文本留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所学知识点。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将"留白"的教学艺术引入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助于阅读教学效果的大幅提升。通过总结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应用"留白"时存在的问题——教师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未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挖掘教材文本中的"留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在阅读文本中"留白",击中学生的兴趣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想象与思考,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课堂“留白”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奎阳 《成才之路》2011,(30):91-I0020
什么是“留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 一、“留白”的意义 1.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陈静 《考试周刊》2012,(94):52-52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大片空白,往往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13.
朱钡 《考试周刊》2009,(38):50-51
诗词曲赋,多有留白之处。留白的解释,不在于鞭辟入里.而是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按照他们的理解习惯唤醒情感声音,填补诗歌文本的意义。诗歌文本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存在,本身并不具备意义,只有被阅读了.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定的图式概念,它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阅读就是一次情感思想体验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觉独立地阅读。教师实地适时地改编增删填补,对于教参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个性完善。对于无声处的空白,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俯首倾听,潜沉涵泳,玩味思量。这样才能让他们解释教材自我领会审美情韵与思想内质。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体会和想象.是中国画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教学中教者如能敏锐抓住文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补白.不但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增加课堂的语文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者要引导学生补白.首先就要学会捕捉文本中的留白。那么.文本中的留白究竟在何处呢?一、言内藏白。意蕴无穷  相似文献   

15.
高玮 《教书育人》2014,(9):29-29
“留白”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相应的文本空白。文本空白具体指的是刻意地将课文中有较大描写和叙述空间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略讲解或者不讲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丰富想象力去对空白地方进行叙述或者描写。“留白”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特色和魅力,注重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留白,其字面意思是指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时留有一定的空白,并通过对空白的填补,将这件事做得更好、更出色。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留白,则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和教学水平。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地给学生留下这种暂时性的知识和心理上的空白,才有利于学生启动自己的思维,勤思考,勤交流。这样的课堂,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留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显张力。  相似文献   

17.
刘志箫 《成才之路》2010,(20):55-55
叶澜教授说:“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的观念诚心构建英语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充满交际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曹忠华 《广西教育》2014,(41):78-78
正"留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留白"处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一、借助插图"留白",强化语言表达课文插图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9.
王洪 《教师》2013,(32):44-44
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留白”艺术的实践,探讨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从文本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及语言能力,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将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机串联起来的重要载体。巧妙适宜地运用留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必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静态的文本中挖掘出人物留白、符号留白、情节留白,引领学生合理想象,填补空白,深刻体会留白的意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