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生物质能 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能量。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有薪柴、牲畜粪便、制糖作物、城市垃圾和污水、水生植物等。目前,人类转化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主要有薪柴燃烧、沼气生产、酒精制取和生物质能发电等。开发生物质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指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的资源。农村能源一般指可以在农村就地开发利用的能量资源。包括生物质能源(秸杆、薪柴、草类、人畜粪便等),地方性常规能源(小水电、小煤窖)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一、我国农村能源的特点 1.以生物质能源为主。我国农村能源品种较多,除海洋能为沿海地区所特有外,各地农村的能源种类都在7种左右。在各种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占86%,其他占14%。以河南为例,1982年农村消费的各种能源中,生物质能占61%。  相似文献   

3.
蒋高明 《语文新圃》2007,(10):23-24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物质都是植物几亿年前贮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宗辈".庄稼秸秆是近一两年形成的光合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干燥秸秆中含有40%-50%的纯碳),太阳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这样的能量也有人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阳光照耀大地,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可惜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烧掉了,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它是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既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与经过加工或转移的能量的来源,还包括尚未开采出的能源资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自人类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能源利用的结构调整共有3次:  相似文献   

5.
一、物理问题的来源 问题,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一般地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而以物质不变性为基本特征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问题则构成了物理问题. 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它的主要来源有: 1.自然现象 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日月星辰,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运动都具有物质不变性这一物理学特征,这类自然现象是构成物理问题的第一个来源.古代物理学主要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6.
消费性资产是指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使用效益的资产,因此为满足人类的饮食、取暖和居住三种基本需求,食物、服装和房屋作为消费性资产的主要形式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类需求的发展,消费性资产逐渐摆脱了以农业为主的狭隘来源和有形物质资源的限制,效用来源逐步向工业和自然资源途径过渡,形式也扩展到无形的劳动及非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7.
徐丽萍 《中小学电教》2010,(10):127-127
<正>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它是人类所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在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8.
一、环境及环境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人类环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由阳光、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矿藏等非人类制造的各种自然物质与能量构成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l、下列化合物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是A无机盐B.蛋白质C.糖类D.核酸2、有关蛋白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促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是蛋白质B.蛋白质是由许多孩音酸分子相互连接而成的C.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D.有的蛋白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作用的重要物质3、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变的下列简式中,正确的是A.ATP-AD++Pi十能量B.ATP——ADP+PiC.ATP~ADP十能量D.ATP一ADP+Pi十能量4、下列有关植物矿质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根吸收水分…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作为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产量大、可储存、二氧化碳零排放等优点,为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国家应尽早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生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研究平台,加速能源植物培育,拓宽其转化技术示范点,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脂肪与骆驼     
骆驼是耐饥耐渴的动物,炎热的夏日,可以在沙漠上行走数日而不进食水。以前,人们认为驼峰是一个水袋,然而经解剖知道,驼峰主要由脂肪组成。骆驼耐饥渴的特殊功能与脂肪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脂肪是骆驼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众所周知,脂肪、蛋白质和糖为肌体的三大能源物质。然而,肌体内的蛋白质主要为结构和功能物质,并不能作为热量的主要贮存物质;肌体内的糖主要以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存在,但糖原的量有限,只能短时间供给肌体能量;只有脂肪,才是肌体有效的热量贮存物质,每克糖或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可产生的热量均为4100卡,而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287-前212年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只要有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如果说人类进步有什么“杠杆”来推动的话,那就是化学能!能量(火)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是物质运动的一个基本定律.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物质因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形式的能量.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只能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不同质的运动形式,因而能量也是不灭的.某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能量,在特定条件下,必然地转化为量值相等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例如,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摩擦和碰撞时,就必然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等量的热能(分子运  相似文献   

14.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能够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光合作用”板块相关内容均为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生物质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热点、难点问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介绍了生物质能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并概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研究语法形式来源和固化的问题,是语言学家长期关心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对语法化研究非常重视。词缀作为词汇扩展演化的重要工具,反映了人类语言词汇的重要特征,从语言认知加工的角度来看.词缀有利于语言的使用者以较小的认知能量获取较大的认知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糖类在膳食中的地位 糖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以植物中含量最多,我国大多数地区糖供能占总热量构成的60~65%,成人每天总热量为2600Kcal,约1500Kcal来自糖类,其余的来自蛋白质和脂肪。 二、作为能量利用的脂肪 1.蛋白质和糖类作为能量贮存是有限的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分解后,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在各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其次合成糖原。空腹时,肝糖又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补充血糖,因此糖类不能永久贮存。并且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又可能变成脂肪、非必要氨基酸等物质,血糖浓度超过糖阈时,糖由尿排出。所以,糖的贮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世界是整体,1 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 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形式同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实质就是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关系,它是不受任何人为疆界的(甲)和(乙)的.地球生物圈有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生态系系统,它们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虽然各有其运行的渠道和路线,然而它们又不可改变地汇合成为地球生物圈总体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形成了宏大而又精致的地球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水域都是相通的;大气环流作用又使也球上任何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载体.现将有关该问题的常见考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能量之源     
《小学科学》2020,(2):16-27
绿色煤炭史前人类用木头生火,罗马时代人们用起了油灯,而到了今天,公交车已经开始采用绿色碳氢燃料。生物量,也称为绿色煤炭,指的是储存在生物物质(尤其是植物)内部的能量。燃烧这些物质可以释放能量,以不同方式供我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