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每每遇见那形态优美、枝叶浓密,绿意盎然的樟树,总会唤醒我童年在樟树林砍柴的温馨记忆。那时,没有电力瓦斯供应,烧饭的柴火只能上山去取。记得家后山左侧有一大片蓊郁苍翠的樟树林,有很多散发着香气的樟树枝,妈妈常带我到那儿捡柴火。妈妈经常接触樟树林,对其特性了如指掌,她就像专家一样告诉我,让我对樟树印象深刻。樟树属常绿乔木,四季常绿。它木质优良,是建筑、家具、雕刻的优质材料,除此之外,还可提炼成外用的樟脑油、樟脑丸。樟脑油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园区和城市住宅小区的拔地而起,如何搞好绿化工作也就摆在眼前,令人关注。“绿化”,植树造林应该是首位的。以灌木丛林展示的“绿化”才是真实含义的绿化。有关专家指出,树林是整个大自然的“调度室”。一个工业园区、一座城市,如果拥有足够数量的树木,对改善小气候、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会起到十  相似文献   

3.
正家乡的荒山上长出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使我想起了儿时在树林里放牛的情景。儿时到树林里放牛,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狮栗子了。说起板栗,也许有很多人知道,但提起狮栗子,知道的人恐怕不多。狮栗子,是我老家山林里一种野生的果子。狮栗子树高约10多米,树皮暗灰色,树桠枝上有椭圆形的皮孔,无毛,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圆形,成熟的狮栗子像板栗一样穿着一层带刺的外壳,远远望去,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说的是一个学生--姑且叫她王小丫吧--王小丫不是拉小提琴的那块料,她的父母亲也不支持,但她还是练,且是苦练.后来,在树林(这类练琴者一般是到树林)里,王小丫遇到一个老妇人,她说她也不懂音乐,但她感觉王小丫拉得很好……总之,在她的暗示下,这个王小丫终于成功了,拉了一手好琴.后来,看到王小丫同学把自己的理想实现了,那个老妇人也就亮明了身份,她是音乐学院的教师,一开始看王小丫也不是拉小提琴的料,但,不忍心伤害她,就鼓励她,没想到,她却成功了……看完这个高考作文题的素材,我笑了,且是大笑,如果不是一个突然而来的电话,我会把自己给笑傻了.  相似文献   

5.
当艾米·汉格德恩绕过她的教室对面的那个大厅拐角的时候,她与迎面走过来的一个五年级男孩撞了个正着. "小心点,小家伙."那男孩一边闪身躲避这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边冲着她大声吼道.当他看清眼前的女孩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讥笑的神色.然后,他用手握住他的右腿,开始模仿艾米走路时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独木也成林     
《生态文化》2003,(2):47-47
中国有句人人皆知的话叫“独木不成林”。但就像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一样,树也不例外。有一种树,不仅独木成林,而且“林”还很壮观,它就是榕树。榕树为桑科常绿乔木,它生长起来极有趣,不仅树干高大,还要生发出许许多多的分枝,任其树冠伸展,枝干上有许多的气生根,这些弯曲不直的气生根下垂到地面,就好像一株  相似文献   

7.
一只小山羊     
宗原 《生态文化》2008,(2):30-32
一个初夏的傍晚,外出归来的李洋独自走在荒野的山间小路上。 因为走得太急,李洋的身上开始见汗了。他抬头看了看天,刚刚还挂在山尖上的太阳已经坠到山里一半,剩下的一半赤红着脸庞,把西边天际映得一片腥红。远山近坡上高高低低的草和树也被染上了层次分明、金属般的光辉。各种各样的鸟儿披着这晚霞营造出的金色从不同的方向唱着各自的歌儿,飞进李洋身边的树林里。  相似文献   

8.
樟树与樟脑     
《生态文化》2003,(1):60-60
樟树是我国珍贵用材和盛产芳香油类的树种。樟树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海南岛、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其中台湾是我国产樟脑最著名的地区,樟脑产量占世界首位,品质也是世界第一,纯度达99.8%,是祖国宝贵的林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 樟树的叶、根、茎、枝、果实和种子都能提取樟脑。樟脑、樟油为近代化工、医药、香料、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9.
远去的小河     
正禾禾经常做两个梦,一个是噩梦,梦见考试时间到了,卷子没做完;第二个是美梦,梦见了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其实这都不是梦。弯弯的小河在斗禾心中永远是无害的。水总是那么浅,流得也不湍急。河水两旁,沙滩好宽,还有一片一片的柳杨树林。两岸的距离有多宽呢,对面的堤坝岸,连同似乎是视线终点的铁路桥,始终都是一个遥远的所在。在对岸的河堤上  相似文献   

10.
无袖衣在历史上比有袖衣的出现要早。可以设想,远古人类刚刚开始懂得穿上衣时,只是用兽皮护住前心后背,既起到护体保暖作用,又不妨碍四肢活动。不同地区的人对背心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北方人叫“坎肩”、南方人称“马甲”等,现代的短袖衫是在炎夏露出臂膊,当然是单独穿;古人却把半臂套在长袖衫外  相似文献   

11.
正看了南丹的桃花,我才真正品味到了"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含义。南丹在广西西北,以前这片夹在峻峭石山间的土地是种玉米的。为了提高经济水平,当地政府几经考察,前些年研究引进了四川的改良桃,于是就有了这大片的美丽。桃树分两层,高的老树是本地品种,远观如粉紫色的云。行进其间仰面看,粉红就在你的头顶,正是堪摘时。但如何忍心去摘啊,她娇嫩之极,一碰即落,实在经不起折腾,无论摘一朵抑或折整枝,对它们都是致命的伤害。低的就在身边,一米左右,从离地五六十厘米处开始有苞,花盛满每一个枝头。  相似文献   

12.
平天漫溯     
正"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李白江南的湖泊就如散乱一地的珍珠,到处都是。但它们之间很少是独立的,总有一根细绳串在当中。这细绳就是一条条相互贯通的小河。平天湖就是这珍珠中最亮最大的一颗。它坐落在皖南池州大地,水域面积达11平方公里。而杏花村里的醉仙湖,就如一个乖巧的孩子依偎在她身边。  相似文献   

13.
护林员     
1 谷雨刚过,整个车八岭仍是一派晚春气息.久违的阳光透过茂密树林,漏进山谷,给蜿蜒的山道,增添几分翠色. 大森与同事小羽刚把摩托车停放在一个叫平岗坳的村民小组,就开始巡山了. 他们穿着护林员专用制服,背着双肩包.包里有口哨、电棍、柴刀等,当然还有手机.沿着设定的路线,向林区深处徒步前行.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在影像技术滥觞之际,城市形象片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部分,并且构成了城市以及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2011年"中国名片"之城市形象片系列,就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作为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海则是这个系列第一个亮相的中国城市。城市形象片既是媒介技术的产物,媒介变迁必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上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一个神神叨叨的室友忽然迷上了心理学,为了深入钻研,她决定考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为此还在一片莺歌燕舞的文科女生寝室里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姿态开始自学高数。她的拿手好戏是给我们催眠和解梦,并且往往准确得让我们叹为观止。那时我就开始陷入一种迷惑:做一个算命大师或者巫婆这样有前途的工作,需要的究竟是天赋还是后天的努力。后来,我知道了一个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旁观的尴尬     
回家路上,看见一个美女的背影,腰细腿长,很婀娜的身段,还穿了极短的裙子,露出的两条腿修长光滑、线条完美.这样的背影,果然引来无数粘腻腻的目光.一个中年男人,从看见美女开始,眼睛就一直没从她腿上挪开过,直到撞在垃圾箱上,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到我,一定是我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被他看出来,他炭色的脸上有了一层赤红.其实我也尴尬,仿佛是撞破了旁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正牙克石这地方夏天来得很晚。像羞于见人的少女,到了六月,嫩绿的叶子才不得不在树枝丫上露出脸来。这地方的人对这绿已经有七八个月没见了,一场接一场的雪迷茫了他们的双眼,还有春天里的风,刮得满天满地干黄,街边的树挺着一枝枝光秃秃的干树权子,像枯死了一般。"五一"都过了,午阳下的雪地上开始一片泥泞。老人说,这不只是阳光的事,地温也热了。可这时地面上还是没有点滴的绿模样。有人就在房屋墙边挡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18.
要"露马脚"义为隐藏的事实真相泄漏了出来,或无意之中露出了破绽。"露马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指出"露马脚"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古代用驴马装扮麒麟的民俗活动。用驴马装扮麒麟时,身上虽然套着麒麟皮,但驴马的脚则是暴露的,所以就有了"露马脚"的俗语。生活中外露的现象很多,何以用"马脚"外露来表示露出了真相?原因在于唐宋以来常用"手脚"或"脚手"表示人的举止行动,"露马脚"是在"露手脚"基础上产生的,是后者的生动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打完马草,已是深秋时节了。大兴安岭北坡无霜期很短暂,进了六月山川才绿,到了九月黄叶开始飘零,中秋节前后就有雪花纷飞,地上结了冰霜。可是大地还没有封冻,一片片沼泽还阻挡着汽车和马爬犁的通行,副食贮备都已经吃光了,冬储的东西还上不来,这是外站生活又一个艰难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舞台吊景,一种是垂直上下,另一种象大幕其中的一片一样叫横走。软景的高度一般都在7.5米左右,原先建造的老剧场,舞台的高度(台面到天桥下口的距离)都达不到7.5米×2.5米的要求。因此满台的软景就只能横走。象半截树冠之类的软景才能垂直上下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