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释,对学生准确把握句意、全面理解课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遗憾的是人教版高中语(必修)第四册《词两首》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及《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某些必要的注释却给省去了,而已有的某些注释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词自晚唐便形成“艳科”的传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仙道文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影响人们似乎重视不够。道教的享乐主义特征,迎合了文人的心理需求,于是借仙述艳就成了唐五代文人词的一大特征。唐五代文人词的仙道意蕴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大量摄入有关仙道文化的意象、语汇;2.借助“游仙”题材,表现文人世俗生活,隐曲反映求仙觅艳的心理;3.表现女冠的生活情事,重在刻画女冠思凡恋俗的性苦闷和热烈的爱情追求。  相似文献   

3.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自近代唐圭璋先生笺注宋词,以迄当代选注唐宋词,都未发明“杨花”何以与一个“女子”联系了起来。文章揭橥魏胡太后《杨白花歌》实为东坡所袭。辛弃疾《菩萨蛮·书"2r-西造口壁》“郁孤台…‘可怜无数山”“鹧鸪”等词语注释,存疑甚大,试提出新说。  相似文献   

4.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5.
章通过考证,对郑晚晴先生《(幽明录)辑注》中部分的训释进行了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6.
道家哲学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一代一代的阐释家所注解,在发挥道家思想的同时,又渗入了阐释家处思想政治和化观念,有的以儒释道,有的以仙释道,有的以佛释道,有的以理释道,有的以玄释道,阐释视角各不相同。在献的阐释中,不同的学术思想互融互斥,得以争鸣,学术由此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学术史就是一部阐释史。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必修4第46面,关于辛弃疾词“烽火扬州路”的注释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与烽烟。  相似文献   

8.
在《荀子》一书的实际注释中,注家对词例的误译屡有发生。误释的原因在于:忽视本书自注;不明作者思想;归纳用例不周。  相似文献   

9.
汉语口语里有些词,虽然人们经常用到它们,却更多时候存在着音,义或形体的空缺,知音义不识其形,见其形不知音义,本搜集了一些常用词并做了简单注释,希望有助于这种境况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体现一部教材的质量。1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注释比旧教材精当、可信,对其中错误作了较多修订,某些条目词义歧义重作决断,疏略之处有所增补,以及详略得当。但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个别词条的释义有待推敲,个别词义当注而未注,吸收新研究成果不够,某些字词释义有前后抵牾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水调歌头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笔挽天  相似文献   

12.
摸鱼儿     
淳熙巳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相似文献   

13.
声声慢     
  相似文献   

14.
诉衷情     
钱盈  陆游 《中文自修》2004,(9):52-52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成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认同多媒体注释是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于多媒体词边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的积极影响,开发了中职英语电子阅读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试图探讨把电子阅读材料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的模式及其应用效果。阐明了电子阅读材料开发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基于多媒体词边注释的电子阅读材料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图,并从量性和质性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应用效果,基于多媒体词边注释的电子阅读材料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为将来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57年冒广生和毛泽东同志讨论诗词创作时说苏轼的《洞仙歌》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其实,对此问题,从宋至今,众说纷纭,认为苏轼的《洞仙歌》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而出,只是其中一说。通过考证可知,苏轼《洞仙歌》不是檗括盂昶的《玉楼春》,恰恰相反,是南宋人檗括苏轼《洞仙歌》而成《玉楼春》并假托盂昶著。  相似文献   

17.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秦观根据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创作的一首讴歌男女对纯洁的爱情忠贞不渝的经典词作。它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极高的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李白的“仙性”主要表现在他的天才卓绝、性格狂放和诗风飘逸,而不是超尘脱俗,“不食人间烟火”.文章认为,作为社会观念形态的“仙”都有至美至善的含义,而人们对不相同的仙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常常将自己的某种理想和愿望附会到观念中的仙的身上,古来人们推誉李白为“诗仙”,主要是指他“带有肯定性喜剧形象特征”的“狂放之仙”.文章认为,李白的种种求仙访道的言论和行动,本质是或者想借此来捞取政治资本,或者借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发政治牢骚,而不是真正想超脱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满族作家顾太清,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与“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齐名。《顾太清词新释辑评》是近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顾太清全词的笺注本,但其“注释”存在不少问题,或解释错误,或不够准确,或未指明出处等等,本文择要指出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