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人之“智”增己之“智”济人新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恨强的学问,即使在学校里学过新闻业务的人,刚刚走上记者岗位也不可能马上适应工作的要求;过了一段时间,觉得适应了,一旦客观形势有了新发展,工作有了新要求,又会感到不适应。怎么办?科学的办法就是拜老记者为师...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向读者推出《读报的学问》一书,该书出自复旦大学新闻系青年讲师贺越明同志之手。“读报的学问”?乍听起来,顿生蹊跷。读报是每一个有文化的公民都能胜任愉快的一项活动,缘何也端起了“学问”的雅号? 揭开扉页,便见老报人徐铸  相似文献   

3.
西周王朝私学与官学并行,私人办学之风兴盛,"学在官府,教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变成了学问下移、学在民间的开放局面,这种状况给渴望得到知识的平民子弟和士子们带来便利,也逐步形成了对教师的道德、观念、学问等各方面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前头几节,屡次说曹雪芹擅长写对话,对说话人曲身份、性格,以及当时的内心活动,都掌握得十分准确。是不是没有一处可以商榷的呢?恐怕也不能这样说。第六十二回,姊妹们带着众丫头给宝玉、宝琴,蚰烟、平儿四个祝寿,就有这么一处。这次寿筵没有长辈在场,宝玉和姐妹们又是射覆,又是划拳,大家兴高采烈,热闹非凡。湘云和宝玉划拳,宝玉输了,湘云给他出了个刁钻古怪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是一手活儿。专业点的,靠它“混”饭吃;业余的因为从事着企业“宣传报道”这一行当,也就不甘“业余”,都在努力掌握这手活儿。这手活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不是看会的,而是干会的。 新闻写作看似是一手并不包含什么高深学问的活儿,也有人据这一特征说:新闻无“学”,尽管许多新闻精品让人读着长见识、长学问。新闻的学问概括起来主要有采访、构思、写作(编辑)等,似乎很有限,要想使作品里多些学问,就要仰仗作者自身的学问了。也别寄希望子学了新闻写作就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它仅仅能帮助人们打开观察事物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拍马的烦恼     
有人想爬上去,不厌其烦地施展拍马绝技自然是快速升迁的天梯。而一旦爬了上去,又觉得被人拍马是极佳的享受,期待着手下人对他也像他当年尚未爬上去时对上司那样乐于拍马、勤于拍马且善于拍马。于是拍马成了中国几千年来流行于官场的一门学问,其受人重视的程度历来远比“伯乐相马”、“田忌赛马”之类的经典“马学”红火得多。到了现在,拍马术不仅没有断档,许多地方还呈日趋兴旺的势头。更有人苦心提炼,将其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例如湖北的贪官张二江便在花天酒地、挥霍淫乐之余,提笔撰写了集阿谀拍马学问之大成的《下级学》,为天…  相似文献   

7.
《天津档案》2006,(2):48-48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年轻漂亮,年轻的女性尤其如此。但要保持年轻漂亮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里边大有学问,“10个让你年轻十岁的办法”,向你提供一点这方面的信息。[编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     
王国维孙郁王国维对20世纪的中国学界而言,是一座高峰。后人谈及其学问时,没有不俯首赞叹的。但对他的殉情清帝国的举止,人们却多有微词,以“遗老”的病态讥之,在思想节操上,背了不好的声名。但平心而言,他的一生并不蝇营狗苟,小里小气,他博大的精神、深厚的才...  相似文献   

9.
也算是“媒介批评”徐舫州媒介批评是个大题目,功力不逮,不敢随便去搬弄它。每每遇到理论性太强的课题,我总怀畏惧之心,先自退避三舍。看纯理论性的大块文章也是如此,虽强接头皮逼自己咽下,终有吞食涩果之感。由是想到读者,对学问渊深的教授专家来说,我要说的人家...  相似文献   

10.
刘佳 《图书馆杂志》2005,24(4):94-95
《松叶文丛》终于面世了,这套丛书辑录了陈梦熊、王星琦、颐农、古远清、蒋广学、躲斋、吴海发、王英志八位学者的随笔文章。这八位学者在学术上各有专长,然在学问研究的闲暇,也乐于在书海中畅游,随手写点性情文字,既不离学问.也激荡着文思,营造了另一番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11.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其巨大的渗透力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的灵魂。“格物”是为了“致知”,其最终目的乃是“治国平天下”,可见,定国安邦的学问在儒家看来方是最大的学问。湘南名师王船山曾把辅佐国君,造福天下苍生的“帝王之学”视为学问的最高境界,使儒家精髓得到较清楚的诠释。这事实上也是历代文人虽远离朝政,却始终“未敢忘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期刊的"托拉斯之梦"女友杂志社陈德保经营──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它包括:推销、厂告、宣传、市场分析、市场预测,营销技巧,商业知...传统的中国期刊,太多的是把经营交给了邮局,期刊厂告几乎为零。以后是自办发行,有了自己的发行员,厂...  相似文献   

13.
平面设计的学问之深、领域之广、技艺之多是一时难以概括的。要做得好一些,必须虔诚敬业,倾心投入。只有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与绚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朦胧的学问     
朦胧的学问邓立品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起,也不知是何许人开的先例,这些年以来,许多摇笔杆儿的(当然有记者同仁)发明创造了一种“朦胧体”,多在“大透视”“社会写真”“热点扫描”“焦点话题”等文体中出现。一些报刊的“星期刊”“周末版”常以大块头的“大透视”之...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香港文学,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入门书,莫过于一本香港文学书目了。目录之重要,正如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在为孔令境《中国小说史料》作的序中所说:“未有升堂入室而不由门循径者,也未有研究某种学问而不明了关于某种学问的书籍之‘目录’‘版本’的。而于初学者,这种‘版本’‘目录’,尤为导路之南针,照迷的明灯。”但这方面的书,过去一直没有。国内没有,香港也没有。香港青文书屋于今年1月推出的《香港文学书目》填补了这一空白,从研究需要来说,对于这样一本书,真是盼望已久了。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在汉口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上演了一场闹剧———所谓的“热吻比赛”。第二天,武汉不少媒体均在头版对此作了报道,篇幅不一,“心态”也不一,让人看了感慨良多。作为媒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及时迅速地捕捉每一个信息,本是工作之职责,但报不报道,如何报道,则体现了媒体的办报思想与办报水平,其中大有学问。在“热吻比赛”这一闹剧中,各媒体的报道体现了各自的办报思想,作为一个读者,本人无意在此品评各报之短长,但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楚天都市报的责任与理性。标题警人,旗帜鲜明。在此事的报道上,楚天都…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认为:要注重学问上的兼收并蓄,就是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问之道的"理学修身"与"理学经世"相统一,理学就是经世,经世就得躬行,不能只知道空谈心性,也不能只知道空谈践履。  相似文献   

18.
冯龙 《军事记者》2005,(9):70-70
2003年初,“半路出家”的我被任命为西藏军区某山地旅新闻干事。专业知识极为贫乏的我,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报名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在不曾见面的编辑老师的指点下,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先后在军内报刊上稿130余篇。每当看到自己的稿件变成油墨飘香的铅字时,我总是要反复细致地读几遍,对照底稿检查自己写作上存在的不足,因为章经编辑老师之手精雕细琢后发表,其中又多了一层学问。  相似文献   

19.
历史和新闻是两门不同的学问,又是两门相通的学问。历史是过去的记录,新闻是现在的记录。历史是当时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研究昨天的历史,可以了解今天新闻发生的由来和走势;研究今天的新闻,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延续。所以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以新闻为鉴,可以明因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是王羲之的历史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是杜牧的新闻观。前者强调的是要把今天发生的新闻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去认识过去;后者强调…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认为:要注重学问上的兼收并蓄,就是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问之道的“理学修身”与“理学经世”相统一,理学就是经世,经世就得躬行,不能只知道空谈心性,也不能只知道空谈践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