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璐玭 《时代教育》2009,(7):213-214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和生存的政治技术--规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和规训与惩罚有关的政治、权力等方面的问题.而伴随着现代社会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新的规训手段与惩罚手段.本文将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操练驯顺的肉体的方式及规训的手段两方面的理论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规训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规训与惩罚》标志着福柯的研究从知识考古学研究转向权力系谱学,是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他从其他社会学者很少涉足的惩罚方式角度着手进行研究,并对现代社会的规训技术与权力结构做了深入的剖析。本文首先对福柯介绍的三种惩罚方式进行梳理,进而对惩罚方式现代化后的规训手段做出分析并总结福柯的权力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微观权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强大的规训作用。规训与全景敞视主义都是福柯创造的新术语,它们是现代社会最为有效的权力功能运行机制。中国的人事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福柯站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知识权力""规训权力"等概念,并通过揭示底层日常生活现象,深刻洞察了微观权力在社会空间当中的产生、发展及演进。本文通过考察当代学校场域中权力运作的方式,以福柯"知识权力""规训权力"为研究视角,尝试对传统教育进行解构与阐释,进而提出该思想对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启示与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6.
福柯对权力的分析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权力思想,而且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微观权力理论。他在名著《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所阐述的微观权力是多形态的、非实体的、关系的、生产性及与知识密不可分等特点;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与检查的技术,以及空间、时间与动作的规定性策略,使得微观权力无所不在。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认知现代社会的权力实践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柯的分析风格从考古学转向谱系学后,权力替代了话语和知识成为他思考的中心问题。他突破了传统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和法权角度研究权力的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权力问题,推出微观权力物理学。这一权力观贯穿于福柯整个的学术探索。《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被福柯本人称作“我的第一部著作”正是他运用谱系学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本文将从《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说起,并结合福柯的其他论著,从生产性、分散的网络状和权力―知识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对福柯的权力观作一整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种规训观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惩罚问题。肯定的规训观将规训当作正面的教育过程,否定的规训观将规训视为负面的教育现象。前者源于康德,认为规训是将"动物性"转化为"人性"的过程;后者源于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施加于肉体之上的微观权力技术。肯定的规训观视角下的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而否定的规训观则提醒惩罚权力可能会侵害学生的个人自由。结合这两种规训观以及福柯晚年的规训思想转向,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以明文形式规定惩罚权的内容和边界;在惩罚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教育性原则;建立具体透明的惩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独辟蹊径,其规训权力在教育中的蔓延,使得规训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特征。规训教育在学校中的成功运作显然应归功于规训技术的隐性实施。规训教育的内隐化、扩大化及其劣根性注定学校教育要向教化性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福柯规训权力理论来说,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详细描述了魔鬼号上的规训权力体系及船长赖生如何运用层级监视、刚柔并施的惩罚措施等手段规训及征服船员及外来者。被规训者抗争的失败和规训者人生命运的转变印证了规训权力的不可抗拒性。  相似文献   

11.
福柯对他的微观权力理论阐释方式的后现代特征及其强调权力是关系、是网络、非实体、无中心等,容易导致人们认为其权力理论缺乏技术支撑。福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更加关注和阐释了权力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的技术问题,运用谱系学的方法考察了权力技术支撑系统的历史流变,阐述了现代社会规训权力的技术支撑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为其微观权力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田国秀 《中国教师》2008,(17):16-1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生活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但因为它相对隐蔽,变化不居,往往被人们忽视。“规训”(discipline)是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使用的概念,用以概括近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权力与特殊的权力技术。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师生关系。本文借助福柯的权力研究视角,解剖现代权力作用下师生关系的一些变化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展开对个体的规训,福柯在《规划与惩罚》中展示了不同时代权力对个体的规训,其中视觉的规训有着不同的形式。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个体的自由,而是规训得更加彻底,这其中视觉的规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展开对个体的规训,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展示了不同时代权力对个体的规训,其中视觉的规训有着不同的形式。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个体的自由,而是规训得更加彻底,这其中视觉的规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福柯的思想体系中,学校不再是促进发展与成长的教育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权力技术的重要规训场域。因此,学校时间配置并非仅是教育的要求,而是权力的微观运作。更具体地说,在学校时间的现实层面,权力通过"切分—嵌入"、"同步—排斥"以及"延展—内化"等三种微观机制实施规训;而这也使得学生的身体呈现出了片段化、冷漠化和机械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和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与福柯的现代微观权力观既存在着相似性和延续性,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他们都认为现代权力无处不在,权力既是强制性的,亦为非强制性,同时权力也是生产性的。福柯不再把权力当作一个政体,而是努力揭示在关系场域中权力的运作规律和绵延以及权力机制对个体的规训作用。葛兰西注重于对群体意识形态的统一规划和统治政权对这个群体的争夺,而福柯却注重权力对个体的询唤和规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作品,也是一部南方家庭小说。它描述康普生夫妇几个子女所受的家庭教育状况,展现了美国南方旧的家庭传统对孩童身心的戕害,深刻揭示出封建制度的腐朽与没落。福柯认为家庭在西方规训社会中是规训权力运作的机构,父母通过各种规训技术来控制儿童,而凝视机制贯穿于规训权力的整个运作之中。文章通过解析昆丁、凯蒂、杰生、班吉以及小昆丁的家庭生活,深入探究他们如何在父母的规训权力凝视下,沦为南方旧传统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师生冲突: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研究现代权力从权力具有生产属性入手,着重于现代权力的具体与细节,属于微观视角的研究.师生关系蕴含着权力运作,现代权力具有的关系性、网络化、去主体、非中心等特征在师生权力互动中明显存在,既与传统权力形成矛盾,又因规训权力的泛滥成为师生冲突的诱因.微观权力理论为师生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两个方案:局部斗争和现代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9.
福柯通过对18世纪以来学校教育中的规训权力及规训技术的系谱学考察,揭示了学校中规训与惩罚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既规范人的行为,也规训人的精神。规训与惩罚教育在使学校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福柯的研究中,学校不单是知识传授的教育场所,更是一所典型的规训机构,是权力运作的重要场域。身体与时间不再仅归属于个人意义,微观权力将身体与时间置于学校的统整中,成为学校规训教育的客体实在与策略。在精细训练的身体与严格控制的时间共同的耦合作用下,学校规训教育的图景形成,学校教育出现了对身体的漠视与遮蔽、对时间的割裂与挤占以及对个体的惩罚与规训的教育异化现象。学校教育由规训走向关怀的可行之路是:关心身体,坚持育人为本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关照时间,构建多样灵活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关怀自我,实现体贴个体的学校教育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