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小丽 《广西教育》2014,(25):20-21
正数学鲜明的抽象性,需要依靠理性思维来建立知识联系,达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容易偏重理性,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难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而情境数学为这种沟通搭建了一道桥梁。如何将数学还原为生活中的问题,打破感性和理性之门,使学生的学习呈现轻松和愉悦,这就需要找准情境驱动点,在富于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下,推动学生深入数学思维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一、建构冲突,激活认知需求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积极探索的脚手架。教学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2.
传统区域文化对思维方式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的定势和价值取向的认知方面。区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是思维观和价值观不断演进的过程,研究基于岭南文化视角下的思维方式,并进行区域文化的理性审视和理性思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创新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由此,在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区域背景下,创新思维方式可从加强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汇、推进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加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维科学”通识课程教育的结合以及进行公民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并举等层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美国学者恩尼斯(R.Ennis)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批判性思维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包括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等认知技能和质疑、公正、独立等情感特质。历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的责任。良好素质的公民必须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懂得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培养批判性思维是独立价值观形成的途径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环境素养包含四个要素:环境议题的提问、分析和解释能力;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个人和公民的责任.环境素养教育常用议题中心教学法,国际评价多为量化测评.对我国环境素养教育的启示在于,应关注跨学科课程融入,目标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兼具人文情感和理性思维,过程性评价亟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思维是与情感相区别,具有理性思维活动的情感,在认知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在深刻理解情感思维本质及认知结构后,深入探讨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进而揭示情感思维的认知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生理性思维品质、批判质疑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应然追求。以问题结构化为引领,让学生完善结构型认知,经历数学化过程,深化批判式思维,涵泳理性精神是实现深度教学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职院校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静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111-112
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人的思维与意识中建立法治的思维,逐步建立和提高公民的自主性和自我负责的理性行为方式。高职学生的公民教育十分重要,它既是法治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应依托"公民教育"课程和教师示范、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发展理性思维的具体策略: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是与建构概念的过程相伴随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以概念教学为载体,剖析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认知过程,细化设计不同维度的认知活动,实现概念传递过程与学生理性思维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自媒体时代每个公民必须思考的问题.可尝试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选择典型网络公共事件,以网友的言论和评论为出发点,对如何做到全面审视和理性表达,增强公民表达所应该具有的责任意识作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才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并将教学内容更加严谨合理地展现出来,转变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提升其理性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现状问题出发,分析探究了培养学生生物理性思维的具体策略,以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高中生物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实现提升生物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发展快速而不稳定,加上学业压力加重,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情感失控问题,这使得理性情绪教育显得非常必要。高中生容易存在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过分概括化。要利用心理健康课,配合个别辅导,帮助高中生形成合理认知,改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教会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理性质疑是在理性思考基础上进行的批判性质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也是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重要素质。立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理性质疑的机会、搭建理性质疑的平台、指引理性质疑的方向,来培养学生理性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公民网络公共参与的新进程,改变着公民公共参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公民网络公共参与的理性度和与事件的关联度出发,分析网络公共参与行为类型,探究网络公共参与的行为特征与基本途径进而得出相关启示,对于促进网络理性公共参与,推进网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飞 《高等教育研究》2014,(1):17-22,49
公共生活具有四个维度的公民教育功能:一是对话和理解的功能,促进公民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摆脱公民教育的话语独白和价值灌输;二是客我与主我的转化功能,促进公民的主我人格与客我人格的有效转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三是反思与批判的功能,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公共生活领域,推动学生的批判品格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四是理性与行动的功能,在增进认知理性的基础上发展实践理性和行动能力,引导学生从"理念的公民"走向"行动的公民"。通过公共生活的四维功能,公民教育将更有效地建构自身的对话性、理解性、批判性以及行动性,最终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理性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非理性是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因素。西方哲学对理性、非理性及其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说来,其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才能对理性和非理性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数学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成果,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需要问题的引领.文章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现问题的生成;借助对问题的追问和反问,实现问题的聚焦,形成核心问题;基于数学思维的引领,利用问题变式形成具有逻辑关联和开放度、生长性的问题链,在问题思考中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问题,是指理性在特定认知目标之下关于某个对象的知识的尚未完成状态,或经验知识的待验证状态的理性表象,或理性认识对于间接经验知识的待理解状态。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既定的认识目标。因此,问题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目标意识,二是问题方法,三是价值判断,在目标认同的前提下,赋予问题逻辑的思维方法以及各种具体问题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9):98-99
理性思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借助自身理性认知能力,去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出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理科教育的特点是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和人的理性因素的增长,具有浓重的理性氛围。但也不应将理性认知特征不适度地辐射到其它思考活动领域,使理性思维模式达到被崇拜、到超过其真正价值的程度。事实上逻辑思维也不应是理科教育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学中探究材料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地对待探究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