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汉桥  禹妮 《湖北教育》2006,(12):10-11
一、从“读式教学”发展为“读式文化”的缘由 “读式教学”是我校前任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郑祖读先生开创的一种“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一支绚丽的奇葩,在小学语文界颇有影响,其教学思想收录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型丛书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很早时就主张幼儿园应有“读法”(即识字教育),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也主张应将“读、写、算”纳入幼儿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为《化学奇谈》译本写的序里指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重温这句经典语言,有助于我们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现在还盛行的“重讲轻读”的偏向。学语文,归根结底是培养语文能力,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们非常推崇语感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  相似文献   

4.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6,(9B):26-28
“关注中小学生书面阅读”系列报道之五 8月,2006年上海书展圆满落下帷幕,书展期间共推出10万种图书、200项化活动、创造2800万元销售额,接待了20余万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很多读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去书展看新书、看好书,书展成为了署期申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风景。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不仅大幅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且成功挖掘了上海市民的阅读潜力,营造了浓厚的书香环境,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化底蕴和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讲是不讲不讲是讲郭宗明,姜玉会题目这8个字好像个偈语,出自今年5月份谢世的著名作家汪曾棋的绝笔之作──发表于9月19日《南方周末》上的《唐立厂先生》。唐立厂就是唐兰,西南联大教授,著名文字学家。“厂”读“立厂”,取的是“兰”的反切音。文中有一段话是这...  相似文献   

6.
喻血轮年表     
喻血轮(1892-1967),字命三,号允锡,湖北黄梅人,著名鸳鸯蝴蝶派文学家、报人。出身于鄂东著名文学仕宦世家,为乾嘉年间著名性灵派诗人、“光黄-大家”喻文鏊(石农先生)五世孙,也是“中国铁娘子”吴仪的舅舅。光绪末年,人读黄梅八角亭高等小学堂,与吴醒亚等同学。宣统年间,人读黄州府中,开始接触报纸,思想益发激进。武昌起义爆发时,投身学生军。辛亥革命后,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  相似文献   

8.
《诗经·七月》第五章中有一句“莎鸡振羽”。其中“莎”字,周予同先生训读为“蓑”(suō)(见《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第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不错,“莎”字可两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0.
杨秀珍 《教师》2014,(34):105-10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相似文献   

11.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结晶智慧的升华”,这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等著的《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一书的题词。该书已于1996年1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了蔡澄清先生和陈军等同志探索语文点拨教学艺术精萃的论文三十余篇。作者...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 :“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这里 ,叶老简明扼要地指明了“美读”的内涵 :所谓“美读” ,“就是……表达出来。”在读的时候 ,怎样才能把作者情感表达出来呢?叶老进一步告诉我们 :必须“设身处地……”,通过两个“还”字 ,把“遵路、入境”的要求讲得明白无误。下面谈自己根据叶老的倡导 ,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进行美读指导的。一、研读 ,领悟美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4.
几个月之前,就在“知乎”网站上,读过程浩那个著名的回答:“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相似文献   

15.
唠叨进行曲     
自从读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脑海里总是闪现着“父亲”那蹒跚的背影,还有那袋蜜味芬芳的橘子。“父亲”那笨拙的脚步虽然有点滑稽可笑,可那却是父亲对儿子爱的丈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困扰”的质疑王言吉偶读周贝隆先生《我国职业教育方针刍议》和石伟平先生《我国当前职教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两文均十分严峻地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困扰”,且指出这种“困扰”,正是国际著名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 由语言文字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叶老所说的“各类文章”,当然包括文言文.对文言文也应“善读”,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可见。没有“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读——品——诵——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钟荣胜 《广西教育》2012,(26):43+64-43,6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为实现这个目标,笔者从读、悟、议、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