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一个名称,我想把她具象成这样三条:第一,她是中国的国家电台;第二,她是与报纸、通讯社、电视并列的一种以声音传递、用听力接收的媒介形式;第三,是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从诞生起就具有新媒体及时和移动的特质,接收便捷、覆盖广泛。我们可以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概括为——中央媒体、声音媒体、新型媒体。第一是"中央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台,也是中国独一无二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2.
王求 《中国广播》2014,(10):10-10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再到今年8月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和各地方电台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进行了应急广播的有益尝试。尤其是2013年的芦山应急电台和今年的鲁甸应急电台,就是中央电台与地方电台合作的两次成功尝试。在这两次灾难中,我们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迅速启动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的广播,显示出应急广播的巨大作用。开办应急电台,既是中国广播人传播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各级广播电台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2009年,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稿总分位居全国省会电台之首,取得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连续十年省会电台第一的好成绩,实现外宣发稿"十连冠". "人人具有对外发稿能力" 借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强势影响,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是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张涛 《中国广播》2014,(9):F0004-F0004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30分,云南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人员财产损失严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决定在灾区开办“应急电台”。“国家应急广播.鲁甸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播出。震后48小时,8月5日下午4点30分,“应急电台”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利用学校大喇叭开始首次播音;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四月的芦山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不断积累突发应急事件的报道经验,并做出了许多尝试,尤其是芦山应急电台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突发灾难事件中,采用特定频率,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在一个多月的播出运行中,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发布支持的目标,完成了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1.呼号的代表的意义:以BG1IWQ为例,B:国家冠字,“B”代表中国;G:电台性质,“G”表示三四级电台;1:我国业余电台的分区数,“1”代表北京;IWQ该电台自身的呼号。 2.广泛呼叫(CQ):呼叫CQ是在频率上以主人的身份呼叫任何可以听到你的电台,并愿意与他们联络。 中文的格式是:“CQ CQ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5周年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晚上七点,从革命圣地延安的王皮湾村,电波传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响亮呼号,这座电台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播音员报道了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边区的新闻。稿件是由设在延安近郊清凉山上的新华社语言广播部(简称口播部,新华总社分为文播和口播两大部分,文播用电报发出)编辑的,由通讯员送往王皮湾。  相似文献   

8.
庞亮 《中国广播》2010,(4):51-53
1940年12月30日,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延河边的两孔土窑洞中发出了第一声呼号——XNCR。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9.
1996年,中央人民广精电台共收到国内外听众来信近186万件,是产央台历史上听众来信最多的一年,按照国际惯用的计算方法,1996年收听。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听众达八亿三千六百七十万人。听众遍及国内及欧美亚几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96年的听评周期间,听众来信为中央台的节目出谋划策,编辑部及时采纳听众的建议改进节目,受到听众欢迎。听众来信认为:1996年中央台节目办得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听众来信创纪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纷纷办起了以热点问题为主要题材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省市电台、电视台的《焦点时刻》《热点透视》等等。这类节目以它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深深吸引了受众,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之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新闻综合频率)。作为国家电台,《中国之声》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历经50余年的积淀而逐步形成。经国家授权,《中国之声》可以报道中央最高层、国务院各部委以及部队的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办对国外广播是在一九五○年春天,当时用四种中国方言和七种外国语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广播。每天播音时间共计十一小时。对外广播用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对海外华侨广播的呼号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遵照党的对外政策和宣传方针进行工作,十年来,它以和平的、正义的、战斗的和具有说服力的声音赢得了国外广大听众的热烈的反响和友好的赞誉。对外广播刚开办的时候,曾遇到一些困难。例如,领导干部缺乏对外广播工作的经验;翻译和播音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12,(9):6-6
据大江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全国16家报业集团.近期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互借取传播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江西日报社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郑重签约.宣告国家电台与地方报业集团强强联手,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共享重大新闻资源。这是国家电台高速推进新闻改革、拓宽信息渠道广度和深度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广播媒体与平面媒体最大规模的跨媒体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立交桥附近,屹立着一座顶部装有通讯广播收发天线的高大建筑。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便座落在这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时的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它以“为世界人民服务”为宗旨,每天用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以及四种方言向世界各地广播,送上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温馨的问候和友情。这种友情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封封印制精美、书写着各种文字的信件象雪片一样,飘越高山大洋来到北京,带来了各国听众对中国人民的拳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宣传报道、产业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很快,发展成绩很好,开创了国家电台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该台也面临着自身改革发展和宣传报道更加艰巨的任务.它将着力在哪些方面发展?有哪些重大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王求。  相似文献   

16.
广播传播速度快,已经开始得到广大听众的承认。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就有20来次新闻节目,可以把最新消息在最近的一次新闻节目中播出,有重要消息时还可以停下其它节目随时插播。如中央关于宋庆龄名誉主席逝世的公告,是晚上8时56分通知电台的,晚9时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相隔仅仅四分钟。有些重要新闻,进展速度很快,电台可以采取连续广播的方法。比如去年  相似文献   

17.
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台诞生65周年纪念日。65年的风雨历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呈现过“全中国都在倾听”的辉煌。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央电台65年来始终站在舆论宣传的最前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元旦,有着58年历史的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中波774千赫实行全新改版,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呼号播出。这是作为全省三家主要媒体之一的湖北电台由传统广播向现代广播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50年5月起开办藏语广播,揭开了中国国家电台创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优势、特色,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平台共同发力,通过现场直播、全天特别直播、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特别节目、大型系列专题,推出媒体融合产品,展播文艺精品节目等多种形式,积极发挥中央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