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广播》2010,(10):I0001-I0003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与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合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周首日在《直播中国》节目中开办《世博中国行》特别直播节目。通过记者具体见闻、细节描述让听众如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展示全人类文明进步大舞台的世博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媒体承担着信息传递、形象推广等一系列重大传播重任。本文以广播传播为对象,分析论述广播怎样依据自身牦点和优势对世博进行宣传报道,在树立报道话语观念、掌握报道宣传技巧以及建设自身系统方面如何进一步做好战略规划,以求更好的完成世博媒体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广播的生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广播是局限的,广播又是不可取代的,广播文艺要生存,就应把“蛋糕”做大,延伸广播文艺市场,就能让广播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音响让广播更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玛.赫伊拉说:"不要卖牛排,要卖吱吱声。"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音响的魅力所在。广播是依靠声音创造价值的媒体,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诉诸人的听觉,精彩的音响能让广播节目变得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6.
三年申办,七年筹办,半年呈现,上海世博会已经在举世瞩目中拉开帷幕。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媒体和世博会举办地的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始终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大局出发,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旗下各频道、频率、报刊、新媒体平台全面启动世博宣传报道战略,以内容为经、以各传播平台为纬,形成世博宣传报道的有机整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报道上海世博会,为世博宣传报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也向中国和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庆丰 《声屏世界》2010,(11):22-23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184天里,上海世博会不仅创下了世博历史参观人数之最,而且成为国内外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据统计,本届世博会累计吸引了18万人次的媒体记者入园采访,其中境外记者达1.3万人次。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一个媒体展示的舞台。以下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广播媒体是如何借助活动创新世博传播,以及各国媒体如何在世博报道中展示各自的风度和辣度。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会,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国际盛事,是中国向世界展示3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重要机遇。报道好世博盛会是上海新闻广播必须完成好的宣传任务,也是一次难得的做大做强自身的发展机遇。本文以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世博宣传报道整体构思为切入点,从机制创新、节目创新、新闻策划、大直播策划等方面总结了上海新闻广播世博报道的经验,探讨了广播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如何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9.
易楚楠 《视听》2011,(7):16-19
为受众创造纯粹的听觉享受,这是广播文艺区别于图书、报刊、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形式的独特魅力,尽管听者不能看见节目描绘的情景、地点与人物,但优秀的广播文艺作品却在听者的脑海中构造了动人的画面。在创作广播文艺节目时,运用"视觉化"的思维,能够让听者的想象更加真切,节目也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广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直面考验,迎接挑战,在竞争中站住脚跟、稳步发展,已成为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道严肃的课题。结合多年的广播工作经验,笔者以为,新形势下,广播人就是要让广播更动听。  相似文献   

11.
当广播直播节目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面对电视媒体的求新求变和网络媒体的步步紧逼,天生弱势的广播媒体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FM1034生活广播在2013年被索福瑞和赛立信两大数据调查公司誉为辽沈地区收听率上升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广播频率,应该说是异彩纷呈的大型活动让生活广播寻得突围之路。1.定位准确,活动直指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理性的,思想狭义的定位就是要独立思考、承担责任。思想是一个重话题。近几年,广播的发展在轻型化道路上走得很快,抓住了市场的规律,但面对思想的挑战,广播媒体却一直没有跳出轻型、小型、服务娱乐化的窠臼。在转型期的中国,一个媒体无论是喉舌功能还是媒体社会责任、社会影响力,都必须让思想力量打开媒体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博的迅猛发展,给广播媒体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传播平台。广播应该顺应形势,利用、回归和坚守自身特性,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以营造适应时代和公众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微博的迅猛发展,给广播媒体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传播平台。广播应该顺应形势,利用、回归和坚守自身特性,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以营造适应时代和公众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球经济在逐步复苏中,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南非世界杯等全球盛事给媒体提供了不少商机,并在其间不断体现媒体的价值。广播作为重要的传统媒体,在其中也有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主流媒体中反映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广播电台来讲,怎样才能在新时期社会改革的媒体大战中做大、做强、做好、做精呢?笔者认为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同步,把广播推向市场,融人到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才能让受众更充分地了解广播,认同广播。只有让听众贴近广播、直接参与广播,走听众选择节目、听众参与策划节目办广播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今轻看电视的人少有,看好新媒体的人多多,而疏于关注广播和研究广播的人却不在少数,即便在传媒研究机构和新闻传播院校,研究广播媒体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现象发人深思。广播发展到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争夺烽烟四起,如何争取更多受众,让人们更加看重历经近百年风雨的广播媒体,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播评论是广播媒体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将新闻性和政论性结合于一体的新闻题材。无论是社会中发生的新闻事件,还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当下的社会现象,还是各种社会问题,广播评论都以它鲜明的观点和特有的语言表达着媒体的立场和态度。所以说,广播评论是广播媒体的灵魂与旗帜。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广播评论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弱势。以遵义广播电视台为例,每年各新闻奖项的评比中,比起层出不穷的优秀新闻报道,优秀的广播评论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常被精彩的小说、散文所陶醉,其原因之一就是语言精彩。与其相比,新闻作品,在语言的精彩程度上还有许多缺失。精彩的事物容易打动人并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新闻也要用璀璨的笔花,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传统广播,"转瞬即逝",广播语言也就更需精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渐渐被人们所忽略,也让很多从事广播事件的人对广播的前途充满忧虑。但从去年我国发生的雪灾和地震两起突发事件中,让我们看到广播发展的春天。广播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