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山崖壁画画幅庞大,内容丰富,为左江崖壁画群的代表。通过对崖壁画中的人物图像、画面内容、象征符号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历经沧桑岁月的花山崖壁画的社会价值——本地区民众的自我认可和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左江崖壁画正面和侧面蹲式蛙形舞蹈的图像后,提出左江崖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壮族先民从狩猎时代进入到稻作农耕文明时期,通过对青蛙的崇拜,祈求农作物丰产和种族繁衍这两种生产的蛙神崇拜。这可以从左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生产方式、地下考古挖掘,以及当今遗留的民俗宗教节日和民间传说歌谣等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民族学的视角,揭示左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及其历史变迁、经济文化类型、文化总体面貌及文化特征、史前以来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以及作为文化表征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等。文章还对左江流域的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岩画之谜     
“上帝呀,这是谁的杰作,怎么画得这么好呀!”趁着五一假期,笨笨兔、芝麻王和豆豆龙相约来到了位于新疆呼图壁县西南天山中的康家石门子游玩。没想到峭壁上的一幅幅岩画立刻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令他们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5.
养鸽记     
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有一幅著名的宣传画,叫做《我们热爱和平》,画上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拥抱依偎着一只和平鸽,微笑中透着孩子式的安谧与清纯。该画流传很广,学校里每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所发现的《瑞像图》,相当破残,是比较重要的佛教绘画。这幅绢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保存的比较好,早在1920年代藏在印度国立博物馆。另外一部分是几件残片,留在英国博物馆。1964年,美国学者曾对这些残片作过研究。最近,英国博物馆和日本东京讲谈社合作出版斯坦因收藏西域文物的目录。我就想重新研究这一幅画,试想恢复它原来的样子。《瑞像图》印度收藏部分90厘米高,可是按照斯坦因自己出版过的照片,原画高2米多。本人调查中推测这幅画本来高3米宽2米多,超过所有从藏经洞出土的其他绢画。《瑞像图》很早有学者认为是重要的佛画。这幅与其它佛画不同。虽然画面内容规模大,而不是一幅净土画。所表现的不尽一躯佛像,而集绘了历史上有名的印度等地的  相似文献   

7.
太行人家     
这是一幅风景写生画。近树挺拔直上,溪水弯弯绕山,远处视野无限。右边是画的主体,崇山峻岭峭壁,悬崖劲松壮丽,好一派太行风光。赏画生情,不禁想起《在太行山上》这首老歌。"山重水复疑无  相似文献   

8.
阳崇波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4):F0002-F0002
怀远镇古波崖壁画,位于广西宜州市怀远镇坪上村古波屯后山崖壁上,总面积约80平方米,以朱砂绘图,共画有200来匹形态各异的马和一些人物、器物,同时还有少量文字。根据崖壁上存留的文字推断,这些画大约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所绘,距今近500年。  相似文献   

9.
山洞探险     
有四个小男孩去山洞探险。刚走进山洞,就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他们将衣服举在头顶,游了过去。上了岸,他们发现,前面只有一堵峭壁。最小的孩子说:"绳子可以帮助我们爬上峭  相似文献   

10.
作家老舍曾请齐白石画一 幅画:一带清流,曲折潺溪,奇石 夹岸,姿态万方,几只蝌蚪,翕忽 游乐。画题是《蛙声十里出山 泉》。画面虽不见群蛙,却让人 想到不绝于耳的蛙声,没有青 蛙,哪来蝌蚪?有了青蛙,自然一 片蛙声。这正是侧面烘托的精妙 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养鸽记     
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有一幅著名的宣传画,叫做《我们热爱和平》.画上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拥抱依偎着一只和平鸽,微笑中透着孩子式的安谧与清纯。该画流传很广,学校里每间教室都贴着一张,给年少的我们以很深的感染。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刚停,  相似文献   

12.
竹溪梦     
竹溪,故乡的小溪。几回回,你流进我的梦,牵来多少绵绵情思,引出了多少难忘的记忆……记得上小学第一天,远远望见绿烟缭绕的竹溪,我们就象一群飞鸽似的扑了过去。当我们跑拢竹溪时,但见山泉迭落,在竹溪注一汪清凉悠悠的碧水;夹岸翠竹,投影溪中,俨然一幅水墨竹画。一个手棒书本的中年男子,坐在溪畔石块上、溪水在他脚边卵石上腾起白花花浪沫;修长的竹枝,轻  相似文献   

13.
在一幅画中,如果画数量较多的群雀,则要在变化中求统一。图中,栖于石上的群雀虽有大小、肥瘦、高低以及墨色上的变化,但麻雀的动态和朝向趋于统一。这样,画面的感觉才不会杂乱。  相似文献   

14.
徐玲 《师道》2004,(9):11-11
上完课,我按例捧着全班同学的日记本回办公室批阅,翻了一本又一本,也没发现什么新鲜的内容。同学们不是写当天发生的事就是轻描淡写几句对理想、对生活的看法。当翻开尹涵的日记本时,我大吃了一惊。她在日记本上画了一幅五彩的画,看得出是古诗《泊船瓜洲》的插图:在浩瀚平静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有个人正立在船头,遥望远方,画得不错,画的下方还有一行字:“老师,这次.我的日记可以是一幅画吗?”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现当代壮傣族群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交往寻求和谐共荣的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参考与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听妈妈说,小姨将和美国男朋友Micol回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天天都在盼望着。今天,终于迎来了“老外”Micol。他个子高高的,我猜应该有两米吧,一头短短的金发,红润红润的脸像抹了胭脂似的。我连忙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幅画送给他,画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做体育活动。他看了,用生硬的汉  相似文献   

18.
金雅珍 《小火炬》2008,(9):37-37
我书桌前的墙壁上贴着一幅画,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大名——金雅珍。那是去年的美术课上我画的一幅水彩画。老师给我的成绩是"及格",我却觉得那是我学画画以来我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那是我用心画的一幅画。因此,我把它贴在我房间最醒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人生十六七》2015,(1):32-32
据《湖北日报》报道,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荆门市16岁的脑瘫少女吴金洁期盼了5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她的个人书画展如期开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吴金洁书画作品168幅,从她5年来创作的1000多幅书画作品中精选出来,既有30米的山水画长卷、又有田园风光画,还有清秀柔美的书法作品。当天,300多名市民观看了画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研究论文见诸刊物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对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研究则还要早些时候。笔者对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影响最大的刊物——《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发表的历史创新教育的论文作了初步统计(见表),发现2000年前后,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