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冕之王”一般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尊称,是社会对新闻职业的一种赞誉。对此荣誉,记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冠其名,然而对一种概念,每人可以有各自的理解。笔者认为,在纯新闻写作思维的境界内,记者可以谦称“无冕之王”、堪称“无冕之王”、敢称“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闻记者队伍前仆后继对真理的追求,由于新闻记者队伍无私无畏对正义的捍卫,还由于他们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客观公正的真相报道,所以,新闻记者队伍,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尚的群体。因此,人民大众送给了记者们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号。老百姓送给记者这个称谓,按照常理来说,记者们必定是个个都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惟恐玷污了“无冕之王”的雅号和亵渎了人民大众的信任。遗憾的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些记者,对“无冕之王”四个字错误地理解为记者的头衔是一顶王冠。有了这顶王冠,便可以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3.
我多次在一些报刊上看到文章和报道,称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如最近某报报道宣传系统招聘,在头版就作出标题:《3000学子竞聘“无冕之王”》;有的记者为民呼吁,沟通市领导解决了一个问题,在副刊写文章,题为《“无冕之王”的权力》;有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书名就是:《“无冕之王”》、《无冕女王》……新闻记者果真是“无冕之王”吗?非也。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欺人之谈。据《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无冕之王”的解释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  相似文献   

4.
30多年的记者生涯,对记者这个行当,似乎悟出了一些道道。简言之:记者应“无冕而不王”。有人称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本事大,什么地方都能闯,什么官都能见。比有冕的官吏还厉害。“无冕之王”一说,似是褒,褒中有贬。无冕的记者,同有冕的官吏完全是两回事。有的记者自诩为“无冕之王”,自以为凭自己的一支笔,挥东扫西,无冕自称“王”,那是他自己的事。其实这种人,已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了。记者不是官,新闻原来与“官”无缘。就是当了总编辑,下去采访,写稿子,署名头衔,仍然是平平常常的“本报记者”、“本刊…  相似文献   

5.
张妍 《记者摇篮》2005,(6):57-57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一直把记者说成是“无冕之王”。凡是有过采访经历的记者大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有些记者听了之后洋洋得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6.
“访员阶级”一说最早来自报人孙玉声的《报海前尘录》,他曾论述晚清时期报馆中的“访员”与外勤记者的差别之大:“于是外埠本埠访员,当日乃有阶级之分,外埠者偶然至沪,编辑员彼此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7.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8.
从“访员”说起说起“访员”这个词,现代传媒人员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它确是我国近代报界对从事新闻采访人员的一个常用称呼。直到上个世纪初我国报界才把外国报纸的“记者”称号,用到本国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9.
“无冕之王”的叹咏《德阳日报》肖佑生屈指算来,从新闻通讯员至1.专业记者,陆陆续续已吃了20余年新闻饭,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我心知。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什么人,给新闻记者罩了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细细思量起来,这“无冕之王”实在有些受之冤枉.所以当...  相似文献   

10.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因为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社会称之为"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1.
“无冕之王”少有“王”相在日本,新闻的收视率超过娱乐性节目。正因为如此,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也常常以此而自豪。在日本这个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仅仅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记者的社会地位并显示不出什么特殊之处。日本的记者常常以新闻战中的勇士自居,只有那些历尽千辛万苦采集来的新闻才最受观众青睐,在这种现实面前,“无冕之王”们给人们留下的是疲于奔命的身影和面对被采访者谦恭的笑容,“王”相可谓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2.
芦晓娟 《新闻窗》2014,(4):30-30
一直以来,记者都被看成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人们曾给予记者工作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甚至给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美名。他们只看到了记者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报纸上可以长篇大论地发文章、发新闻图片,以及采访时的风光。毋庸置疑,这个职业是光荣的,但要做好记者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 我时时思索着、品味着这个问题。 有人把“无冕之王”的桂冠戴到记者的头上,有人称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也有人把记者喻为穿行于花丛之间采集花粉的蜜蜂。 当这些耀眼的光环在记者面前闪现时,有人洋洋得意,有人心安理得。 然而,我却不敢苟同。 记者究竟是什么?我说——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记者都自诩为具有“第三只眼”的人,当然也就因为比别人,特别是比同行的文字记者多了一只眼而引为自豪,因而也往往使别人感到他们身上多了一些豪气和傲气。 有了机械的第三只眼,就真的比别人,特别是比同行多了一只眼么?我常常怀疑。 这正如记者往往被社会上的人们誉为无冕之王,记者也就容易被这无形的王冠而弄得有点飘飘然、昏昏然,其实,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自擂:“我无愧于这无冕之王的王冠”呢? 读葛新德的《昨天的瞬间》,我更加感到这无冕之王的不易,这第三只眼的不易,因为这第三只眼必须是一只“新闻眼”,否则,…  相似文献   

15.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人们都说是“无冕之王”。正是这顶桂冠一戴,一些记者就不知姓甚名谁了。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包打天下者有之;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者有之;自命不凡,自誉名人者也有之。但是,结果往往主观与客观相反。 记者不是无冕之王了,那么,记者是什么呢? 有人说,记者是抹布。不是吗?哪儿脏了,被人捡起,抹干净了,往墙角一扔,等需要时涮净了再用。还不是用时想起你,不用时则忘了你?听说有一个记者,第二次去先前去过的一个单位,自认为人家认识,结果人家问他“君从何处来?”弄得很是尴尬。他不说自己自讨没趣。反而直骂人情冷落。 有人说,记者是棍子。一头安着耙,一头可以打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5,(5)
论记者的形象编者记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说到这个问题,人们脑子里也许就会冒出个“无冕之王”来。好象也真是这样,记者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想采访谁,就采访谁。似乎什么人都不敢怠慢,俨然一个未加冕的君王。其实,这不过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的比喻...  相似文献   

17.
无冕之王     
马识途 《新闻界》2001,(2):37-38
我想起了“无冕之王”这个龙门阵,可不是无端想起的。“无冕之王”,这个对新闻记者的美称,在旧社会是很流行的。无冕,没有帽子,非官非民,非工非商,非文非武,就凭手中一支笔,便可以称“王”,或者有王一样的权威,如王一样受人尊敬。何以故?因为他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者,社会公正的代言人,有着贬恶褒善,激浊扬清的职能。然而这也许只是旧社会里新闻记者自我标榜,互相吹嘘而已。其实在那个社会里,除了少数思想纯正,品格高尚,秉公执笔,为民立言的记者外,大多数的记者,并不为握有权杖,持有枪杆,提着钱袋的人所看重,什么无冕之王?其实不过是他们可以颐…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是一个为公众所尊重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记者几乎无所不能,上至高官政要,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乡寨村镇,只要出现新闻,他都有权“报”一下。所以,社会对记者便有“无冕之王”的称谓。“无冕之王”可谓神通广大,这正是党和政府赋予记者的权利和为记者工作提供的便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使用是要讲究分寸和技巧的,运用不好,“无冕之王”也会碰壁。1993年9、10月间,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一起新生儿感染未知病毒连续死亡的恶性医疗事故,从该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沈阳妇婴医院因感染同一种病毒连续死亡18名新生儿。其实,在该恶…  相似文献   

19.
当今,“信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从“以德治国”的提出,到《中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从“信用中国”、“信用北京”、“信用上海”,到对行业自律的呼唤……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对目前信用缺失状况的忧虑和重建信用传统的迫切心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新闻传媒和被人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其公信力也面临着挑战。面对  相似文献   

20.
可怜的记者     
常听到人们说,记者很吃香,见官大一级,是“无冕之王”。这无非说明,在人们心目中,有的记者威信很高,受人尊敬,有的记者,以文谋私,让人见而生畏。但有一点看来是没有异议的,记者这职业不错,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风光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