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已经成为继美、英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来华留学生的英语授课课程面临很多问题亟待探索,我们结合近些年来对留学生开设"国际经济学"英语授课课程的实践,分析了目前留学生"国际经济学"课程英语授课的现状,包括留学生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的保障和支持政策、教学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加拿大加大了吸引国际留学生的力度,吸引国际留学生政策主要体现在留学生打工政策、签证政策、移民政策中。相对澳大利亚等国家,加拿大的留学政策较为严格,因而影响了加拿大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自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科与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连续10年主办或承办中国—东盟教育周活动的西部高职院校,于2018年获得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持续开展教师赴国(境)外或在线上为东南亚国家开展轨道交通技能人才的培训。其中“科技汉语”作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留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进入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亦是培训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国际留学生扫清专业语言障碍,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文章以“科技汉语”为例,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留学生国际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探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方明 《留学生》2012,(5):22-22
我们经常强调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符号作用,而对外国留学生之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作用尚着墨不够。中国亦有必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公共外交经验,重视留学生公共外交,培养更多的知华派,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奠定友好的人脉基础。  相似文献   

5.
成敏  冯玮  南哲 《教育教学论坛》2023,(52):145-148
全英文留学生“微积分”课程是综合性院校中留学生新生的必修课,对将来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在“微积分”课程中因势利导,融入思政教育,对留学生学风建设十分有益。优秀的高素质国际人才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通过近年来留学生“微积分”教学实践,探讨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新思路,为留学生数学类课程思政开辟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4,(32):4-4
据CNN消息,10月中旬,在下萨森尼州最后一个取消高校收费制度之后.德国已经成为百分百学费全免的国家了。这个优惠政策不仅针对该国公民,国际留学生也同样享有免费的待遇。  相似文献   

7.
记录     
《世界教育信息》2007,(6):91-92
德国的善良教育;德国华人教授协会正式成立;两位外国专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上海赴外留学生五成归国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台湾15%的高三生对岛内大学没信心 想到大陆念书.  相似文献   

8.
因现今高等院校重视国际人才的学习交流,以留学生作为对象的教学越来越频繁且重要,通常一个教学班级的留学生有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不同的教育程度,相应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就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探讨介绍留学生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留学生数量也与日俱增。高职院校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汉语教学水平是国际交流合作、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优化性也急需解决。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尝试探索合理的外国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模式,以期对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孙萍萍 《文教资料》2013,(22):133-135
国家汉办、教育部从2007年开始招收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其明确表示可招收外国留学生,2010年更公布了试行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一专业的设置,让更多的留学生在中国接受正规的汉语教师专业训练,则势必能为国际汉推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外籍汉语教师。目前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指出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专而精”,教材则以实用性为主,并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特别是“脱欧”和流行性疫情所造成国际留学市场的急剧变化,对英国国际教育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提升“软实力”来应对当前和未来发展面临的困境。英国政府积极寻求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试图通过调整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实现四个转向:一是以实现“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的政治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国际教育产业发展模式,转向以“软实力”为导向统筹教育政策目标;二是通过地缘目标转向印太地区,开拓更大的留学生市场;三是充分发掘本土优质教育资源;四是通过优化整体服务流程来提升本国国际教育产业竞争力。英国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致性和国际化理念,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以及对留学生权益和质量的保障对我国进一步拓展留学生市场,建设全球高等教育中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模式。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开展,在留学生的电路理论课程全英文教学中,根据留学生的语言文化特点和学习思维习惯,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电路理论全英文教学模式及对留学生的电路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留学生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符合东盟来华留学生特点的汉语国际教育新模式,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对东盟来华留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社交需求、考级需求三方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通用课程新课标,在汉语专业策划并开展东盟来华留学生“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的实证研究,总结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作为国际教育的传统大国,在全球国际教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以及MOOCs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冲击,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呈现出留学生人数结构性下降、学生的单向流动性、跨境教育稳步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科研密切合作的发展态势。针对上述发展现状特征,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理性地推动留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控制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本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从"留学生教育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向"多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性发展"模式转变,以保证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线上直播教学的开展日趋成熟。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分析国际汉语线上直播教学的优势、局限性、操作注意事项、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笔者着眼"唐诗入门"课程,从五方面进行阐述,为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普通高校留学生教育已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北京高校留学生规模、留学生生源地结构以及留学生数占高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等指标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应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努力"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实现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大量增加,针对留学生教育开设的全英文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长期国际合作办学和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该课程新形势下的全英文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点、线、面协同整合的全英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习近平主席倡议"一带一路"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背景,截至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数达到32.72万,全英文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留学生生源教育水平差别大,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缺乏国际的和中国实践的通用英文教材、全英文师资国际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留学生实践机会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和政府政策引导和奖学金设置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理布局;高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招生、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建立明确制度和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学经验的全英文授课师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学生自身、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师、教材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