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弃妇现象在中西方社会和文学中都存在,而中国则表现出在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独自的走向特点,中国文学中,这种走向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弃妇形象绵延不断,不绝如缕;弃妇形象从顺从走向反叛,但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反叛精神依然较弱。  相似文献   

2.
在保守、刻板、沉闷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萨拉试图用身体反叛的方式冲破父权空间规训的樊笼,寻求独立与自由。利用福柯的权力空间和异质空间理论,解读萨拉的空间位移轨迹,即从马尔巴勒宅邸到韦尔康芒斯再到罗塞蒂的住所,萨拉终究没有逃离维多利亚时代强大的父权空间表征,其自由追寻之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哈代在小说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纯朴、坚强、具有反叛精神的农村少女形象。文章通过对苔丝成长历程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代农村少女的艰辛成长历程,并揭露出维多利亚下生长环境、社会制度和领路人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作为哈代最后一部饱受争议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型女性,淑·布莱德赫,她饱览群书,深受约翰·密尔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影响而具备了一些新女性意识.《论自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已取得统治地位、追求利润的狂热呼声中产生的.哈代深受密尔自由主义的影响,他将这种影响刻画在他的小说人物形象中,淑·布莱德赫就是其中一例.通过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淑这一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杜松  刘鎏 《文教资料》2012,(22):22-23
论文以乔治·爱略特的晚期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为范本,分析这位善于哲学思考和心理分析的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道德伦理内涵,指出其对责任、同情等"善"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以及她在作品中通过对多萝西娅、利德盖特、布尔斯托德夫妇等人物的塑造所呈现出的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思想的颂扬与反叛。  相似文献   

6.
一、青少年反叛行为的现状 当今的青少年有明显的反叛倾向,他们甚至以反叛为荣,以顺从为耻。从行为表现来看,他们崇尚另类,喜欢使用一些恶搞汉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家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非自然的产物,女性疯狂早已超出生物学的范畴,是父权社会强加于反叛女性的标签,象征着女性对父权社会的抗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雷雨》,《原野》、《饥饿的郭素娥》中女性情爱世界的疯狂,寻找其反叛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小说集《传奇》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参与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经过比较,大体上可以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和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在她们身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排斥、男尊女卑观念的遗害、女性心理的某些隐秘东西以及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反叛行为的现状 当今的青少年有明显的反叛倾向,他们甚至以反叛为荣,以顺从为耻.从行为表现来看,他们崇尚另类,喜欢使用一些恶搞汉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哈代因为抨击当时的婚姻制度而招致众多非议,从此放弃了小说写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她饱读群书,接受了诸如斯图亚特·米勒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新思想而具备了一些新女性的意识。她渴望在男权社会争取独立的自我,渴望自由和理想的生活,并对压迫女性的维多利亚婚姻产生了自然的抵触而冲撞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淑的独立意识和抗争历程以及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叶小妹 《英语辅导》2008,(6):152-155
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阿尔杰农·查尔斯·史文朋的代表作。本文从命运专制无情,从人类在命运面前无助但高贵等方面对该诗体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经典的命运悲剧,它不仅反映了史文朋的消极而又积极反叛的命运观,而且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信仰丧失的迷惘和对独立、民主、自由、个性发展的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性是《无名的裘德》的副主题,由此展现了维多利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内面,传达了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小说以淑·布赖德海德为焦点人物,以裘德和淑的痛苦婚姻为中心,公开探讨道德异端问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受传统小说框框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学范畴之一 ,它不是事物自然的形态 ,而是被主流文化所边缘化了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其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历来又被主流文化所抹杀。老庄思想中有关丑的美学内涵是对儒家正统美学观念所进行的一次失败了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哈代也因小说中对女性的大胆描写而不得以转向诗歌创作.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来探析女主人公淑·布莱赫德从反抗一步步走向妥协的过程,肯定了人物身上的抗争精神,同时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思想和人格的压迫,表达了哈代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也唤起了人们对维...  相似文献   

16.
苔丝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重要的文学人物。自苔丝这个文学形象问世以来,对她的讨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本文就苔丝对资本主义腐朽的婚姻制度、虚伪的道德和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反叛作一个比较合理而深入分析,同时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苔丝的反抗原因,以期再现维多利亚盛世背后的阴暗。  相似文献   

17.
方明 《巢湖师专学报》2012,(4):60-63,7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8.
童话保留了人类的早期记忆,童话改写在20世纪蔚然成风.安吉拉·卡特改写童话时融入女性主义,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树立起新女性的标杆,借此批判父权社会.通过对比传统童话和改写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可知,婚姻中经济不平等、男性控制欲的膨胀以及忍耐顺从的传统女性性格造成了女性受压迫的局面,“虎性”和独立意识是女性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爱米丽是一位与外部世界和他人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冲突,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囚徒.她是社会和历史的殉葬品,她在两种来自男性的定义中顺从,反叛,失去自我,从最初的"屋中天使"异化成了"魔鬼".试图从社会,他人和自我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爱米丽的异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属于大革命失败前后苦闷、彷徨、既找不到出路但也不愿放弃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与现实生活中相反,他在诗歌创作的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大胆的开拓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闪现出数次"反叛"的光芒。本文通过戴望舒对浪漫主义`、新诗格律化和抒写个人感伤情怀的反叛,简要介绍了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