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绿色教育"的"绿色"出发,在对"绿色"自然的、历史的诠释中发掘出最能代表"绿色"特性的三个层面"自然"、"和谐""、美",并结合职业教育职业理念、人本理念,将"绿色"植入其中,形成"绿色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对近期可能达到的绿色教育程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吃苦精神作为铁路企业"第一用人标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吃苦的准确理解和充足准备这一问题.阐述了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必须着力构建吃苦教育"五个平台",形成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培育学生良好的吃苦精神品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汪荣跃 《教师》2013,(31):30-31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关键期、"三观"形成时期、人生发展的"黄金期",是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的过渡期——青春期,这时期中学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像个"小大人",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后,广大中小学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任务纳入工作范围.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特殊生心理教育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探析.如何对这些"留守子女",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了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留守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找出原因,寻求有效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胡银堂 《考试周刊》2011,(71):17-17
韩非子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近年来,周口幼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专业思想教育为重点,以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把德育工作"做易"、"做细",形成了鲜明的幼师德育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瑾 《天津教育》2011,(11):33-35
这几年随着自身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对"反思"的认识,从"魔鬼"到"天使",从"讨厌"到"喜爱",从"拒绝"到"自觉",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几年前,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写一篇"教育反思",我产生了抵触情绪:每天从早忙到晚,够累的了,还反思什么?教育教学工作都按计划完成了,  相似文献   

8.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教育方法上实行"三个结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走向文化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人的文化交往,文化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文化交往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源头活水。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过程的文化展开,就是要在多元文化交往中"立魂",在优秀文化融合中"共生",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在场",可基于多元化、人性化、网络化、生活化视角建构走向文化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沈丽新 《教师》2012,(11):113-114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电大教学倡导"以学员为中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导学活动",课程辅导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过去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是学员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督导者、疏导者……",为"扮演"好这些角色,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基层电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是一个新课题。儒家文化的育人思想和践行尽性的做人理路,是语文课程进行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理解好"儒家生命哲学的三大要义",构筑好"生命教育的三个维度",完善"生命教育的三个体系",可以有效利用儒家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祁生川 《考试周刊》2011,(11):129-129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因此,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安庆师范学院通过举办"周末讲坛",建立了"选、讲、荐、听、写"五位一体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营造了学生锻炼的平台。大学生与"周末讲坛"一起成长,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形成了教育部专家组和国家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肯定的"文化育人"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勤恳 《文教资料》2011,(16):203-204,14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三个原则",做到"三个转变",实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宋丽 《广西教育》2012,(5):19-20
柳州市潭中路第二小学参与项目实验以来,确定了"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为每个孩子生命精彩而奠基"为办学目标,初步形成了"尊重、温暖、宽容、和谐、勤奋、卓越"的学校新文化。"生命教育"以"真实善美"为核心,以"七彩生命课堂"为阵地,通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学校现已形成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3+3校本教研模式",同时打造出学校德育特色亮点。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相似文献   

17.
标签理论源自犯罪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把个体失范行为定性为"越轨行为",同时对所谓的越轨行为的形成赋予独特的诠释。透视其内涵,其在教育评价方面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性质上可把标签划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不同的标签反映出不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理解"标签理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写作课程教师导学的主要任务是导"读",导"写",导"思",导"法"。导学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转变学习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导学;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导"与"练";加强督导。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苏州市吴江区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提出并实践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吴江理性分析经济转型的要求,分析自身的优势,致力于"特色"、"课程"、"研究"与"评价"的"四转型",通过"四转型",实现了"四提升",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孟凡含 《考试周刊》2010,(49):200-200
近代的传统教育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是历来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师生为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学校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满堂灌"、"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等痼疾,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这个低层次的培养目标。在这种培养目标,以及由此而制订的严密的教学体系和刻板的教学程序的统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