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文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黄心大师》等众多小说文本,以弗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摹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的心理动因,这种创作特点几乎贯穿他十年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其突出的先锋性、现代性和异质性,形成了他对文学艺术独特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和旨趣,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阿英所著的《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和《小说四谈》,统称《小说闲谈》系列,主要收录了关于通俗文学研究的学术札记,保留了古代小说、弹词、戏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体现出阿英的治学思路、方法与特色。其文献学价值,可从收集、利用、整理资料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6.
魔幻小说属于幻想文学类型。现代魔幻小说有不同于其它小说类型的审美特点。它运用魔法、巫术的思维特点建构起一个“架空世界”。《魔戒》1954年出版后在西方引发了魔幻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本文将主要分析发表于现代的、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存在的侧重于其文学价值的现代魔幻小说,并具体以现代受众甚广影响较大的《魔戒》和《哈利.波特》为代表性文本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翠岚 《广西教育》2012,(18):58-59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白话创作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块奠基石。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人们”,目的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暴露出来,催人留心”,写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也留下他在追求探索中孤独、苦闷、彷徨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8.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问世,到后来的《沉沦》等,无不都属于这方面的题材。这些小说或直抒胸臆,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或借助某个背景痛快淋漓地抒发一个现代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沉重的压抑之下他渴望美、渴求爱,同时无情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浓郁的抒情色彩,饱满的感伤情怀是他的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中的《王承休》一篇,长达4000余字,其主要内容以一篇长赋和诗歌唱和为主。是唐代史传派小说和辞赋体小说的合流,在小说的杂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浅探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琨 《天中学刊》2003,18(1):62-65
施蛰存的小说集《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最能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他接受了弗洛伊德、显尼志勒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由于他的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现代手法的运用与传统现实主义在其心理分析小说中实现了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选人中学、中专教材,应该是对他的现代派小说(也称先锋实验小说)语言的关注与研究。指导学生品味现代派文学的语言,辨析与把握现代派文学语言的内质、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多个叙事视角来建构故事情节,使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同时,福克纳善于在文中结合意识流手法、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带给读者新颖的审美感受。叙述内容方面,福克纳则坚守对传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价值和信仰的失落,使得小说《我弥留之际》具有传统的内容和现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期,江西涌现了洪皓《松漠纪闻》、洪迈《夷坚志》和《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小说作家作品及罗烨《醉翁谈录》、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等小说理论家及著作,构设了江西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厚重的小说史意义和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观西班牙的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除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享誉中外的西班牙小说外《,小癞子》这本小说体积不大,却成为经典,让人们熟知,它以其特有的文学特质而受到读者的青睐。本文就通过对《小癞子》的研读和详解,挖掘其背后的文学意义和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进入女作家创作之林的第一人。她于1917年在任叔永、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而现代文学史公认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年才公开登载。本文认为,陈衡哲《一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线性时间维度上的最早。从中国小说流变史的视角看,这篇作品在取消情节、刷新语言、文体间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小说体式进行了尝试性的颠覆。  相似文献   

18.
谢昭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和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先后出版了《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3月)、《现代皖籍作家艺术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杨剑龙(博士、博导):崔秀哲是韩国当代著名作家,先后就读于汉城大学韩国现代文学系和法国现代文学系,获博士学位。他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空中楼阁》、《话头.语录.化石》、《鲸鱼肚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一,二,三,四)、《冰炉》、《画壁画的男子》、《所有的酸葡萄下都有狐狸》等,其中《冰炉》获韩国“尹东柱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今天我们举办“崔秀哲小说创作研讨会”,韩国作家崔秀哲、翻译家兼作家朴明爱女士莅临研讨会,20多位研究生参加这次研讨会。今天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崔秀哲小说创作的总体评价;二是崔秀哲小说在形式上的实验和探索;三是崔秀哲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