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短波     
正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有一项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以上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截至5月13日,这五个疫苗项目已接种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获得初步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二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逐步完成全部的第二或第三针的接种,并开展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继打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之后,只打一针的疫苗近日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开打。一针、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保护效果一样吗?它们有何不同?接种者应该如何选择?疫苗可以混打吗?不少市民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类型提出一些疑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可分为3种类型: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疫苗,在疫苗组分、生产工艺、免疫机理和免疫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各有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峰介绍,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疫苗超过1亿剂次。米锋表示,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疫情防控手段。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过,尽管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和全民接种已经双双破亿,但仍有民众对接种新冠疫苗心存疑虑。对此,在发布会上,多名权威专家集中回应了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率先在国内被检测出,随即在全球蔓延、爆发,虽然目前国内病毒传播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或平台期。截止到2020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 581 009例,死亡病例635 173例,然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疫苗被认为是人类面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已有18款疫苗进入临床Ⅰ期,12款进入临床Ⅱ期,4款进入临床Ⅲ期。在临床研究中,评价疫苗在人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本篇综述将围绕着评估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前期对SARS和MERS疫苗的研发成果对于新冠疫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这些成果与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特点相结合,以预测新冠疫苗研发可能的瓶颈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在全球流行,给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新冠病毒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和一定的致死率,疫苗无疑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国内外已有176个新冠疫苗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本综述基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及其他RNA病毒疫苗研发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冠疫苗研发急迫性的前提下,从有效性、安全性和广谱性的角度来阐述新冠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性策略,旨在为相关的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胜利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研攻关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顶层设计、强化方式,并就进一步强化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基金》2021,(2):223-235
1 新冠疫苗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过程中公众关注热点变化,了解对疫苗的需求,有助于政府部门有序推进疫苗的接种,有效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方法/过程]从新浪微博获取了5473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相关数据,根据百度指数划分时段制作词云图,初步分析公众在不同时期对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关注热点演化情况.并通过TF-IDF...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此外,今年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论文激增。截至12月中旬,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万篇,而在非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更多。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建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大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系列化疫苗研制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生物所启动自主创新战略,建立了集产、学、研一体的系统化自主创新体系,成为持续产出科技创新成果的力量源泉。近年来,生物所在国家急需的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中完成了大量的原创性工作,研制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疫苗。目前,已有7个疫苗新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  相似文献   

11.
吴鹏  诗童  凌晨 《情报科学》2022,40(7):12-18
【目的/意义】通过对微博数据的挖掘,了解公众的态度和需求,为新冠疫苗后续的推广或其他疫苗的推广 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内容分析法对564条微博热搜词条进行分类编码,得出公众广泛关注的10大主 题。将BTM主题模型和关联规则相结合,进一步对主题包含的热搜话题下的推文和评论进行挖掘,更详细地了解 公众的态度和需求。【结果/结论】公众对我国新冠疫苗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为新冠疫苗的不 良反应情况、接种禁忌、保护效果。【创新/局限】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微博平台热搜数据的主题发现研究,分析 了公众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和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夺取生命的重大疾病,但迄今全球只有一种预防性癌症疫苗,这就是200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针对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抗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疫苗,其中就有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即mRNA新冠疫苗。受到这种疫苗的启发,如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转向mRNA癌症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从新冠肺炎暴发并在全世界蔓延以来,人们急切盼望科学家能够第一时间研制出高效的疫苗.一些生物制药公司使用RNA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了新冠疫苗.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批准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应用,并开始组织大规模疫苗接种,RNA技术也走进了大众视野.那么,RNA技术到底与传统药物研发有什么不同?如何利用RNA技术开发新药呢?  相似文献   

14.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3,(23):46-47
<正>今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他接受《国际卫生条例(2005)》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建议,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接种了131亿剂新冠疫苗,89%的卫生工作者和81%的老年人(60岁以上)已完成基础免疫。在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有的人是自主选择不接种疫苗,有的人是因为当地的卫生条件较差而难以接种疫苗。目前,虽然各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已经非常普遍,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疫苗接种依然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21,(6)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新冠疫苗"主题持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微信公众号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该文统计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公众号,以科普中国、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公共性科普类公众号,以混知、酷玩实验室为代表的优质科普类自媒体公众号,自新冠疫苗研发以来所推送的"新冠疫苗"专题文章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传播内容及其中的科学元素,总结各类平台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流言:m 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 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持续两年多,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各国科技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致病机理、诊断技术、疫苗药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经过两年多的全球流行,病毒持续传播与变异,人类面临着疫苗保护力下降、药物有效性不足等诸多挑战。本综述主要介绍我们团队在新冠病毒的发现鉴定、传播途径、诊断新技术、疫苗药物、亚基因组生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年末,《自然》杂志依照惯例,公布了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涵盖了医疗、天文、气候和物理学等领域,登月计划、mRNA疫苗和气候融资等内容被视作2023年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此为开端,相关领域将被持续关注,而科学家们也将在新的一年书写新的篇章。下一代疫苗接踵而至过去的3年时间里,为应对新冠疫情,各类疫苗相继问世。其中m R N A新冠疫苗一鸣惊人,如由美国莫德纳公司和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联合研发的mRNA-1273候选疫苗,由美国辉瑞公司、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已公布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专利或文献,分析了我国目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核心免疫原,着重关注其中可能涉及的S-2P知识产权风险,并对我国利用该技术发展相关疫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了疫苗瓶,国产疫苗全部用的进口瓶"。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难度大不代表造不出来疫苗瓶的生产要求确实很高,按照国际标准,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