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3,(23):46-47
<正>今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他接受《国际卫生条例(2005)》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建议,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接种了131亿剂新冠疫苗,89%的卫生工作者和81%的老年人(60岁以上)已完成基础免疫。在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有的人是自主选择不接种疫苗,有的人是因为当地的卫生条件较差而难以接种疫苗。目前,虽然各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已经非常普遍,但在一些地区,人们对疫苗接种依然存在两种极端态度。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波     
正我国首款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投入使用5月16日,湖南省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文化广场里,停了辆特别的"大巴车"。车子停着不走,但排队的"乘客"却不见少。原来,村民们并非要搭车出行,而是依次等候上车接种新冠疫苗。而这也是我国首台移动式纯电动低入口智慧疫苗接种车,也是我国第一款投入使用的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21年1—12月西藏拉萨59340剂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 研究纳入拉萨八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接种的全部新冠疫苗59340剂次。首先分析疫苗接种总体情况,其次分析不同剂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分类分布和不同人群社区分布的疫苗接种情况,最后分析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结果 疫苗接种的高峰时间段是5—6月份,接种38844剂次,占全年总量的65.46%.第一剂次、第二剂次和第三剂次的接种人次分别为30463剂次、28581剂次和296剂次,第三剂次从11月份开始接种。男性和女性分别完成接种29376剂次和29964剂次,男性占总量的49.50%.按照年龄划分,19岁年龄段、20~39岁年龄段、40~59岁年龄段和60岁年龄段分别完成接种5726剂次、25800剂次、23314剂次和4500剂次。19岁年龄段和60岁年龄段的第一剂次分别从4月份和3月份开始。最初3个月接种的重点人群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从人群社区分布来看,7个居委会居民的接种工作主要是从4月份开始。发生不良反应137人次,发生率为0.23%,最常见的症状是肌肉酸痛和乏力。结论分析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情境下,过于激烈的网络舆情冲突可能对公众认知造成混淆,干扰事件处置。从网络舆情语料中识别突发事件情境下的网络冲突观点,并提取其中的重叠共识,为网络舆情冲突治理提供方法与借鉴。[方法/过程]结合冲突理论和重叠共识理论,提出一种突发事件情境下冲突观点识别和重叠共识提取的方法,通过文本聚类、主题提取结合情感分析来进行冲突阵营划分,采用语义角色标注结合依存句法分析方法进行SPO三元组抽取,并通过Neo4j构建核心语义知识图谱,进行冲突观点与重叠共识识别与归纳。[结果/结论]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来源,对新冠疫情下的“新冠疫苗接种”话题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苗接种相关微博主要在预约接种及效果、中国向别国援助新冠疫苗、新冠疫苗预约接种及费用三类话题下产生冲突观点,但各类话题下的冲突阵营双方也具有一定重叠共识。根据研究结果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冲突舆情治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继打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之后,只打一针的疫苗近日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开打。一针、两针、三针的新冠疫苗保护效果一样吗?它们有何不同?接种者应该如何选择?疫苗可以混打吗?不少市民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类型提出一些疑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可分为3种类型: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不同的技术路线的疫苗,在疫苗组分、生产工艺、免疫机理和免疫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各有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自从新冠肺炎暴发并在全世界蔓延以来,人们急切盼望科学家能够第一时间研制出高效的疫苗.一些生物制药公司使用RNA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了新冠疫苗.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批准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应用,并开始组织大规模疫苗接种,RNA技术也走进了大众视野.那么,RNA技术到底与传统药物研发有什么不同?如何利用RNA技术开发新药呢?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控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SEIR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Q-SEIRS传染病动力模型,分析严格管控前后的新冠疫情变化趋势,寻找新型疫情严格管控时机,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民众恐慌。2019年末,中国新冠疫情自武汉爆发,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防控下,疫情得到控制,并趋向稳定。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稳定,极其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有一定概率突破当前疫苗防控体系,使得人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上海普陀区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后半个月内,上海市内发现一系列新冠肺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过程中公众关注热点变化,了解对疫苗的需求,有助于政府部门有序推进疫苗的接种,有效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方法/过程]从新浪微博获取了5473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相关数据,根据百度指数划分时段制作词云图,初步分析公众在不同时期对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关注热点演化情况.并通过TF-IDF...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波     
正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有一项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以上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截至5月13日,这五个疫苗项目已接种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获得初步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二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逐步完成全部的第二或第三针的接种,并开展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疫苗,自打我们出生时就开始接种,它关系着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2016年曾出现疫苗事件,主要是疫苗运输和仓储出现了问题。可前不久,一起新的疫苗造假事件再次引爆媒体——疫苗生产过程出现了纰漏,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恐慌与担优。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拿出疫苗接种本,翻看孩子疫苗接种记录,查看接种的疫苗批次和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1.
正流言:m RNA新冠疫苗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接种者将因此变成转基因人。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 RNA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无论哪种疫苗,都不会改变人体基因,更不会把接种者变成"转基因人"。灭活疫苗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了能引起人体免疫的应答活性,属于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日益增大的生物恐怖袭击,布什总统2002年12月13日正式宣布恢复接种天花疫苗的计划。这是美国自1972年中断常规性的天花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波     
正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还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了疫苗瓶,国产疫苗全部用的进口瓶"。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难度大不代表造不出来疫苗瓶的生产要求确实很高,按照国际标准,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基金》2021,(2):223-235
1 新冠疫苗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保院近3年疫苗接种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护理对策,以提高预防接种水平。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保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预防接种门诊出现的42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类疫苗接种人次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统计,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2例不良反应中,接种23价肺炎疫苗所致不良反应的有15例,其次是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有8例,第三位的是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有7例。不良反应中较常见的分别为发热28例、注射部位红肿11例、疼痛10例(-有些患儿症状可单独或多发出现)。28例发热患儿,其中8例高于38.5℃,12例偶合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11例局部红肿和10例疼痛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外敷处理。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较多,任何疫苗的不良反应都会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家长心理不易接受,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从疫苗本身的全程监管、接种对象的严格筛查、监护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接种人员操作流程的严格规范等多方面、全方位入手,使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更加顺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此外,今年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论文激增。截至12月中旬,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万篇,而在非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更多。  相似文献   

18.
吴鹏  诗童  凌晨 《情报科学》2022,40(7):12-18
【目的/意义】通过对微博数据的挖掘,了解公众的态度和需求,为新冠疫苗后续的推广或其他疫苗的推广 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内容分析法对564条微博热搜词条进行分类编码,得出公众广泛关注的10大主 题。将BTM主题模型和关联规则相结合,进一步对主题包含的热搜话题下的推文和评论进行挖掘,更详细地了解 公众的态度和需求。【结果/结论】公众对我国新冠疫苗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为新冠疫苗的不 良反应情况、接种禁忌、保护效果。【创新/局限】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微博平台热搜数据的主题发现研究,分析 了公众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4)
目的:了解邯郸地区适龄期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程度和接种现状,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为HPV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邯郸地区1008名适龄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HPV疫苗的接种率仅为5.3%,78.9%的女性有HPV疫苗接种意愿,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亲朋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影响接受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对象对HPV疫苗认知水平和接种率较低,应加大HPV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注重信息的正确性和专业性,从而提高邯郸市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21,(6)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新冠疫苗"主题持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微信公众号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该文统计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公众号,以科普中国、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公共性科普类公众号,以混知、酷玩实验室为代表的优质科普类自媒体公众号,自新冠疫苗研发以来所推送的"新冠疫苗"专题文章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传播内容及其中的科学元素,总结各类平台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