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1996年第一期发表程章灿《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尚有失考及漏略,兹为补正如下。(1)注□所阙四百余卷原按:稹,不见于两《唐书》,此书书名待考。补正:稹为裴光庭之子,《新唐书》卷一○八有附传近百言。所脱一字当为"记"字。盖指任起居郎时预撰起居注也。常衮撰《常无名墓志》云:"拜起居舍人,搜遗求实,典册大备,撰《开元注记》三十卷",可作旁证。武德先天之际,起居注失修,故"玄宗留心起居注,选当时名儒执笔"(《松窗  相似文献   

2.
《文献》2006年第2期所刊潘明福《唐代墓志中新见唐人著述辑考》一文,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辑出唐人著述24种,很有意义。惜其漏辑尚多,如编号为贞观049号的慧休墓志记载志主著述达十一种之多,竟亦未能辑出。这篇墓志颇多残泐,尤其志主僧名后一字已阙,所著书名中亦多有阙字,不知潘氏是否因此之故,而不予辑录的。慧休墓志包括《慈润寺故大慧□法师灰  相似文献   

3.
唐代石刻文献资料丰富,价值极高,其中尤以墓志为最重要。仅宋以来出土的墓志就有四千多方,其中一部分已经毁坏于风雨兵燹或散佚于历史长河之中。本文根据历代相传之唐代石刻拓本及近现代以来出土的唐代石刻文献,从中勾稽汇辑有关隋唐经籍的史料,对照有关书目著录,甄别考辨著作的版本、流传及存佚情况,并参证石刻以外的其他文献如史传笔记等,对著作人的生平事迹略加考索。本题之研究,旨在弥补《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相关史料之缺漏,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唐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了解当时学术文化的盛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一书所收就有3608方墓志,大抵收录了除近年新出土者之外的全部唐代墓志,是目前  相似文献   

4.
近日得见唐代皇室成员墓志一方,志主李元亨为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李元亨生平事迹在两《唐书》、《唐会要》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其墓志的出土在补正传世史料记载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书>经籍、艺文二志著录隋唐人著述甚富,但远非隋唐人创作之全貌.由于年代迁徙、战乱发生,一些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作品,后世亦颇有散逸.近年来,随着大量古代墓志的出土,不断有学者辑考出隋唐人著述多种.本文亦利用近十年公之于众的唐人墓志,在其他学者辑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人著述三十二种,并稍作考辨,以使经籍、艺文二志更加趋于完璧,同时能彰显隋唐二季学术文化之盛况.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徐松之《登科记考》,汇集唐五代科举材料颇备,惟成书较早,失载及考辨未审处亦多有。自上世纪以来,后人屡撰文订正或补充徐著,其已发表之论文不下十数篇。笔者亦有小文两篇,摭拾他家补正之未及者。近阅《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全唐文补遗》第七辑(吴钢主编,三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牛红广 《图书馆杂志》2011,(10):87-90,112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相似文献   

8.
张秀民先生(下称先生)的《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发表,是宋张知白个案研究中的一桩盛事。此谱补正了正史诸多的缺漏,如生卒年月日,是在其他文献中难以找到的。其史料价值可想而知。我们从《宋会要辑稿》(下称《辑稿》)等文献中辑出  相似文献   

9.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10.
宋人欧阳修等所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2000多种唐人著作,这个数字显示了唐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但是这并不是唐人著述的全部,现代学者张固也、程章灿、陈尚君等又补充了大量的唐人佚著。这些唐人佚著的发现,对于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补辑27种《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的唐人佚著,并且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对这些著作进行考订,为唐人著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郁贤皓先生编著的《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将当时能够见到的关于唐代刺史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的考订与排比,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墓志资料。此后,随着唐墓志的不断出土,郁先生及其他学者根据新发现墓志资料及时地对《全编》进行了补订。笔者近年来在研究洛阳出土石刻文献的同时,也注意搜集新出土唐墓志文献中有关刺史的资料,在利用洛阳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利用在河北正定发现之墓志盖文物资料,对此前学界公布的唐人墓志盖题诗重新予以校证.辑录新见题诗八首,可补《全唐诗》之阙.在墓志盖面上题刻诗句,是唐代始有的现象.出土于潞州、上党地区的唐人题诗墓志盖,体现了唐代诗歌与该地区民间丧葬礼俗结合的特殊文化形态,对于研究唐代民间诗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洛阳近年流散唐代墓志为主,对其中涉及的唐代九卿资料加以整理,所见多可增补《唐九卿考》一书,故依原书体例与编次,对《唐九卿考》及后续相关研究略加辑补.  相似文献   

14.
郭淑娟 《今传媒》2016,(9):156-157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志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管从出土数量还是碑文的字数来说,都是很受瞩目的。这些墓志为研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志文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价值。《王叔宁墓志》主要记载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等,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文化。本文从该墓志的释读入手,对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从史料方面进行考证,运用对比法对《王叔宁墓志》的楷书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主要对墓志形制、纹饰、艺术风格等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近年新刊唐代墓志中搜罗有关唐代刺史的资料,同时结合传世史籍,进行排比、梳理、考证,对《唐代刺史考全编》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术界自本世纪30年代涉入昭武九姓粟特人的研究,至今已相当发展。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掘和中外文献的诠释,这个问题必将深入下去。墓志是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所幸的是,唐人墓志里有不少涉及到昭武九姓胡人,而学者们对此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本文仅依据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撷取若干例证,并辅以其他志铭和史籍文献,对入华粟特人及其活动作一些分析,意在探索胡汉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忱石先生的<唐代登科人名录拾遗>为近年来唐人登科辑补方面的重要论文,本文对该文所补登科唐人名进行了查考,发现有误考、失考现象.  相似文献   

18.
洛阳近年出土的唐《宋彻墓志》以及武周《田玄敏夫人李氏墓志》中均有洛阳胡坊的记载。结合《洛阳伽蓝记》等文献的记载,洛阳考古发掘出土的胡俑以及隋唐墓志对于祖先洛阳行迹的追述,可知墓志中的胡坊应该渊源于北魏时期在洛河南岸安置西域胡人的慕义里,由于大量胡人聚居于此,故有此称谓。直到唐代前期,胡坊旧称尚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胡坊村。两方墓志中胡坊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文献所记载的中古时期大量西域胡人来到洛阳的历史事实,承载了这一时期北魏洛阳城胡人汇聚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9.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为两《唐书》增补一篇《张参传》,也为唐代经史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近日于《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读到两方僧志,一方编号为贞元111,另一方编号为会昌034,前者志题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并序》,后者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其中贞元111号墓志系据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补遗》迻录,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67、陆心源《唐文续拾》卷4亦收。会昌034号墓志乃据周绍良先生自藏拓本录文,此志拓本除周绍良先生所藏外,似未见诸其他著录。杨叶撰、刘钧书之《唐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