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现代杂文的基本特征,从瞿秋白杂文的主要内容、他在杂文中所承担的道义责任、他的杂文所具有的独特个性等方面,论述了瞿秋白的杂文创作在其全部文学和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瞿秋白的一生.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敏感又必然使他的文学创作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杂文作为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所具有的边缘文体的特点,恰好满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因此.杂文创作就成为瞿秋白政治式写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瞿秋白一生的经历及其思想变化作了简略而客观的梳理与分析。文章提出:综观瞿秋白一生,他从最初的“名士”梦被惊醒,到最后走上政治这条不归之路,虽然其终生的文学活动和创作,都浸染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文人”范畴。他是与鲁迅相互补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类典型。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新闻思想、宗教思想、教育思想和中西文化观作一综述,对他的一生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还瞿秋白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革命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在党的工作和实际的政治斗争方面,但他在文化思想战线上也作出了卓越贡献。1931年——1933年,瞿秋白在上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并认识了我党年轻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涛人冯雪峰。在共同的战斗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瞿秋白认识冯雪峰并互相接近,是从1931年5月初开始的.当时瞿秋白因地下党机关遭到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一生撰写了大量杂文、文学作品和政治策略性文论(包括拟订语言文字拼音草案等)。其实,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瞿秋白以写作参与革命行动的政治行为,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瞿秋白文艺探索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政治,文艺是其立足点,而文化则是原点与迷津。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他短暂的一生,不仅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中国新文学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瞿秋白很有才气,他一生的著译达五百万言,不愧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一、对文学批判的卓越贡献三十年代初的中国文坛风云变幻,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泛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从主、客观两方面可分析出瞿秋白的"政治厌倦症"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所在。瞿秋白的这种"政治厌倦症"情绪,并没有妨碍他以自己的(或折中的)方式去为党工作,他依然是个值得尊敬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8.
在瞿秋白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他在上海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段时间,即一九二三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四月,一九三○年八月至一九三四年一月。在瞿秋白的三十六个战斗岁月中,基本上在上海度过的约有九个年头,占了他一生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是他的革命文学生涯却是从写散文和政论开始的。他所写的散文和政论,其中不少作品都可算作杂感或杂文。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大约写了一百篇以上的杂文。他写作杂文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19—1926年,是他写作杂文的前期,共有杂文4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统治的罪恶;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31—1933年,是瞿秋白写作杂文的后期,共有杂文6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文人的,其中有少量篇什是歌颂性的;其形式也象前期杂文那样丰富多彩。这个时期,鲁迅杂文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的不少杂文酷似鲁迅的艺术风格;他与鲁迅还合作了14篇杂文,其中的12篇,收入鲁迅文集中。这在中国革命文坛上,成为千秋的美谈。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就义前狱中所作<多余的话>的创作动机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认为在众多因素中,作者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不妨将之归纳为"悲愤说":他的气质性格、他在党内长期受到王明路线残酷迫害的事实以及私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他在临死前需要把这种长期郁结于胸的悲愤宣泄出来.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留下了六百多篇论著和译作。他的这些论著涉及政治思想、新闻、教育、文艺理论和创作等各个方面,给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增添了异彩。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他在政治、文艺等方面的成就与不足进行过探讨,可他在哲学方面的贡献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文章对他的哲学思想中的实践观和真理观拟作一些不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是我党一位才识卓越的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不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上作出了光辉的贡献,而且为开拓我党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一九二三年一月,瞿秋白由苏联回国。他在苏联两年的时间里,用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追求革命真  相似文献   

14.
(一)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这是已有定论的。毋庸置疑,在他的一生中,功绩是主要的,过错是次要的。但是,可以说任何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都能得到如此完全相同的评价,所以“功大于过”并没有真正反映瞿秋白确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瞿秋白当然是依据他一生的主要社会实践。然而只有认真找出其社会实践的独特之处,才有可能对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较准确的评价。在这方面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第一,五四以前的瞿秋白,虽然已经在黑暗中摸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但基本上“是和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期间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页,是从文弱书生向中共领袖转变的一个中间阶段。瞿秋白在上海大学历任学务长、社会学系主任、行政委员会委员。他为上海大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办学方案。在瞿秋白主持下,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实际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私有财产及国家起源、通俗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除了讲课之外,瞿秋白还多次在上海大学进行报告与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多次在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尽心尽责进行课后辅导,以弥补课堂教育、讲座报告的不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瞿秋白的党组织关系就在上海大学的党小组(支部)内,他指导学生群团活动,组织学生投入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些革命活动引起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恐慌与破坏。在上海大学期间,瞿秋白的性格、才能、学识以及俄语翻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在上海大学的教学实践是他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历史与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从容就义于福建长汀罗汉岭前。在他短促而光辉的一生中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是在第三国际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了第三国际许多正确的指示,也在第三国际某些人的影响下犯过“左”倾错误,并在与第三国际内部一些人的错误主张的斗争中受到打击迫害。因而研究瞿秋白与第三国际的关系,对了解瞿秋白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思想发展,了解第三国际的历史,认真吸取中国革命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而且对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改革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方块汉字的改革者瞿秋白同志认为方块汉字是“艰深”的、“复杂”的、“紊乱”的,与活的语言相脱节的,它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敌人獄中写的《多余的话》,成了他在“文革”时期被诬为“叛徒”的唯一证据。本文对《多余的话》作了较全面的探索,指出《多余的话》反映瞿秋白“诚实的自我解剖”;表露了他蒙受王明“左”倾错误迫害的内心憤懣;凭《多余的话》把瞿秋白定为“叛徒”纯属子虚烏有。文章还对瞿秋白光辉的一生作了概要的叙述,目的在于使人们彻底认识“文革”时期把瞿秋白诬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恢复名誉和历史地位,是实事求是的,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史挥戈 《科技文萃》2000,(11):137-138
1920年10月,21岁的瞿秋白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去苏俄考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11月7日,他抵达哈尔滨,参加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与会者"起立唱<国际歌>,声调雄壮得很."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国际歌>,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后来,他到了莫斯科, "差不多随处随时都可以听见",那时"苏维埃俄国就以这歌为国歌",瞿秋白才真正理解 <国际歌>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