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保护表现欲望,让学生“敢”说;“听、读”促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会’’说四个方面,对说话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锦蓉 《学语文》2010,(2):41-42
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引入“听”“说”元素。让语文教学交际化,让学生听、说,让教师说、听,让教学过程成为课堂言语交际过程。这种教学可以名之为“交际式教学”,交际式教学的操作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笔”能力,让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互动”起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提高,可以采用的力‘法有很多,形式也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进行交际。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作文教学,一要指导学生“听”“读”,为说写提供储备,二要指导学生“说”“写”,运用所有储备。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口 头说话)的一种课型,是培养学生智力、口语表达和为 学生写作文奠定基础的练习课。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交际不起来,不肯说、不会说 以及说话不通畅或是千篇一律地照着第一个说,而说 的主体往往变成了教师,很多时候都代学生说了,学 生变成了听客。实际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一种“哑 巴”课,特别是对农村小学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口语交 际”课中说起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肯说、爱说、争说 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用于生活实践。生活中不仅要养成“读”的习惯,“听”的习惯,“说”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养成“写”的习惯。对于写作知识比较欠缺的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热爱写作,让写作真正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看,中师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教等五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既要全面培养,更要有所侧重。从听与说来看,重点应放在“说”;从读与写来看,重点应放在“读”。而“教”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通过“教”来检验,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是中师语文教学的焦点。中师语文教学要具有师范专业的特征,必须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师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语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七年前,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还说:“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生活和工作必要的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项应该同样看重,都要让学生受到最良好的训练。”(《语文学习》1980年第七期)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训练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已得到教师们足够的重视,尤其对单项训练科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爱上语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这几天让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演讲比赛,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明白朗读的含义,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体验感悟朗读的魅力。学生边看视频边赞叹,他们听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听的是那样投入,那样痴迷,过去不爱诗歌的,现在也喜欢了诗歌,过去不喜欢作文的,现在也喜欢上了作文,过去不知道读为何物的,也喜欢上了朗读。我们常说语文枯燥乏味,我们常说学生不喜欢语文,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这一特性来看,语文学科更注重丰富性和生动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高考所谓的样板题被简单地套用到中小学教育中的举动,严重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乃至创造力,使得语文课堂“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自由”起来。一、转变观念,让自己先“活”起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早已名存实亡,而仅剩的读、写也完全围绕应试而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许多所谓的“诀窍”,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背离生活,失去…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各项中,"说"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怎样让小学生在课堂上都"说"起来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表扬激励,树立信心——让学生敢说;帮助积累,预设内容——让学生会说;营造氛围,说演结合——让学生乐说;分组评估,引进竞争——让学生争说。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让学生开口“说”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末,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一、消除心理因素,锻炼学生“敢说”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就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力也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训练。其实,“听、说、读、写”,“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单从语文学科来讲,会“听”,就能“听”出一堂课的纲目重点和课堂内容的层次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各学科的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作了如下尝试性的系统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吸收和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主要是读;语文学习的“发”,就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发”的理想境界。先有“积”而后有“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积累,就不能让学生只听一人说(老师说),只读一本书(语文书),而要引导学生在会听“一人说”,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听多人说看多本书,特别要博览群书,吸收名著名篇的精华。课外阅读是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  相似文献   

15.
说到语文教学,人们总会想到这“方法”那“模式”。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切合新课标理念的做法是: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的飞翔。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空而玄”,也许有人不禁会发出这样的质问:难道我们禁固了学生的思想了吗?但是倘若我们反思一下平时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有些语文教师正有意无意的为学生设置了一道又一道“思想的围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听中有说、说中有听,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位中文系教授感慨地说:“在完成识字教育后,哪怕所有语文课都让学生自己读书,也要比现在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激,但并不夸张。语文教学落到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参与者。作为教学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说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强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叶圣陶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更应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的思想飞起来,让学生的嘴巴说起来。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不能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说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话正点出了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把每课书、每节课的教学同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联系起来要问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查看教案,在教学目的栏一般写着两三项。比如《梁生宝买稻种》的教学目的一般是这样写:一、学习梁生宝一心为集体、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二、了解文章插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学习有关同义词和多音字。语文教学要“教学生学好课文”,要教“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4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3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一、用好教材,使学生能说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感而发,能说、会说、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