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百科知识》2011,(9):12-1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似与人类日常生活无关,但其影响力却无处不在。相对论推测过两种情况:其一是,当两个时钟位于地球表面不同海拔高度时,其受到的地球重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角度或理由     
谢胜瑜 《知识窗》2014,(23):1-1
1905年,爱因斯坦因为发表了“相对论”等五篇科学论文而光芒照人. 次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众多评委以“相对论”这一伟大理论提名爱因斯坦角逐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因为评委加尔斯特兰德以“相对论未经时间验证”为由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回避了绝对空间和时间,爱因斯坦得以将宇宙塑造成一个奇异的新形状。根据牛顿重力定律,任何距离都会产生作用力。但是在狭义相对论看来,没有什么物质的速度能够超越光的速  相似文献   

4.
对于空间和时间,中国古代就已经解释清楚,人们日常生活也用得很好。可是近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却把空间和时间给弄得非常深奥难懂。到底是爱因斯坦的表述难理解,还是人们的常识与相对论的时空概念格格不入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讨论的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所以不应把其他人的各种相对论牵扯进来,也不要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混杂进来。也就是,在讨论的全过程中,应遵守不转移论题和偷换概念的逻辑规则,以爱因斯坦的表述和解释为依据,不人为地使问题复杂化,甚至玄虚化。爱因斯坦在其《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一书中是这样表述和解释“尺缩”与“钟慢”效应的:“我们沿K'的x'轴放置一根米尺”“,问米尺相对于参考系K的长度如何?”“但米尺相对于K以速度V运动。因此当尺在运动时比在静止时短,而且运动得越快刚尺越短。当速度V=C时我们就有1-VC22姨=0”“。…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考察了爱因斯坦1922年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详细情况,然后回顾梳理了爱因斯坦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从1910到1914年,每个提名的依据都包含狭义相对论,但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每次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1915年后,学术界普遍承认狭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但是这时人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判决不能因相对论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反犹浪潮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授予爱因斯坦诺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22年,在奥辛(C.W.Oseen)的力主下,诺贝尔奖委员会以"光电效应定律"授予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知识窗》2007,(9):42-43
1,时间是一种幻觉吗? 爱因斯坦说时间只是另一种尺度,是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之外的第四维。爱因斯坦说,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是基于它与环境的关系。古怪之处在于,你行进得越快,时间就过得越慢。他的理论能够作出最根本的解释:过去、现在和将来仅仅是想象构成的,任何事都是由大脑创立的,并不会立即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超光速,究竟会怎样?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你运动得越快,时间流逝得越慢,而当运动的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流逝了。那么超过光速呢?许多人就认为,此时时间就开始倒流。也就是说超光速旅行意味着回到过去。在许多科幻作品中常会出现这种情节。而写于1923年的一首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打油诗,则形象地体现了这种观点:"有位叫布莱特的年轻姑娘,她行走的速度远胜于光,她以相对论的方式,从某一天出  相似文献   

9.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针对人的创造力发表过如下评论:凡30岁前尚未作出重大科学发现者,终生将不能成为大发明家。这话似有道理,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爱因斯坦本人在26岁就发表了相对论;达尔文不到30岁即形成关于物种起源的概念;牛顿描述重力之际,年方24岁。  相似文献   

10.
自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以来 ,人们把菲兹杰惹——洛仑兹收缩认为是一种观察效应 ,洛仑兹本人在 1 92 2年就说过 ,收缩是可以用照相方法拍摄下来的 ,爱因斯坦也说过 :“一个静止状态量看起来是球形的刚体 ,在运动状态时 ,从静系来看则变为旋转椭球形状了”,……“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从静系来看都缩成扁平的”以下我们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测量的意义出发 ,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测量形象和视觉形象作一讨论。1 狭义相对论关于测量的意义狭义相对论中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 ,对于正确理解相对论的结果和意义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尺子缩短成运动时钟变慢显然不是用经纬仪通过三角测量的方法来量度的 ,因为尺子的两端是高速运动的。也不是用标准尺追上并跟着运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的。因为 ,如果用上述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只是相对静止的尺子的长度。至于测量运动钟的走时率也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用望远镜或通过别的手段来不断与自己的钟比较快慢 ,因为完成别的讯号传播是需要时间的 ,况且高速运动的钟的位置又在迅速地、不断地改变。我们所看到的或测量到的并不是运动钟此刻的时间。那么 ,到底用怎样的测量方法才是合理而又不与狭义相对论的...  相似文献   

11.
对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空间”论证的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论据(数据)的有效性、论证过程的规范性、在“环球航行原子钟实验”中选择定量与定性分析的依据问题、空间弯曲示意图的真伪性、日全食星星偏移照片的有效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疑问,并提出了“不同纬度时钟实验”和“等效日全食实验”,作为验证爱因斯坦“时、空”观点的验证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自己承认:“相对论常遭指责,说它未加论证就把光的传播放在中心理论的地位,以光的传播定律作为时间概念的基础”(《相对论的意义》,科学出版社,1979,第18页)。本文将揭示:相对论中,光的传播定律是时间概念的基础,光子、光速与时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缺乏逻辑根据,推出的不同结果又互相矛盾,因而必定是错的。  相似文献   

13.
相对论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二十世纪初的杰作,它的出现表征了时空观的伟大变革,为人类更好认识物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成就。文章主要从测量运动物体长度这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以说明长度收缩与时间膨胀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相对论效应,时间与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知,时间与空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时间在不断流逝可猜想,我们所处的空间与我们也是  相似文献   

15.
<正>相对论是20世纪中所提出的最伟大的理论之一,不过它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相对论可以解释许多宇宙现象。如时空中物体如何运动;预言黑洞的存在;光线因引力而弯曲;水星运动的轨道等等。而且爱因斯坦的理论还产生了许多惊人的现象。例如,如果宇航员的速度相对地球来说很快的话,那么地球上的人会发现宇航员那里的时间流逝得更慢,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膨胀。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由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趋于完善,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结束,物理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殊不知,彼时彼刻,物理学正酝酿着两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重力以及宏观宇宙的理解;而量子力学则揭示出一个奇异的微观宇宙。这两大横空出世的革命令人惊觉宇宙之神奇以及人类直觉之不可靠。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是世界闻名的天才的大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宝库留下巨大的财富。然而,爱因斯坦更是一个“谜”。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首创宇宙学,从空间与时间的相对性运动推广到宇宙整体的伸缩膨胀,把理论自然科学提到了又一个新高度。大哲人罗素(Bertrand Russell)有言:“科学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一科学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相对论在一个世纪以来被奉为绝对经典,爱因斯坦也因此成为20世纪最有智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上,相对论及其推论已是威震科坛、名满天下,有史蒂芬·霍金的“名著”《时间简史》一书为证。霍金不仅继承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试图使相对论成为最严密最完备的理论体系,以“终极”解决宇宙起源、演化等等一切基本问题。以至于一些不明相对论究竟的人,也对爱因斯坦和霍金等大师钦佩有加,敬若神明。仅此一端,便清楚表明,与其说是科学得到了尊重,不如说是崇拜偶像已成世风,还谈何尊重知识追求真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相对论之“奇”,前所未有。神妙之处,则在:使人们陶醉于反现实反客观世界的玄幻之中,忘…  相似文献   

20.
军仪 《百科知识》2003,(4):30-31
提起爱因斯坦,几乎妇孺皆知,可是本世纪科学界的另一个大人物哥德尔,就不是那么为大众所知了。他和爱因斯坦一样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哥德尔所证明的不完全性定理同样是石破天惊,只不过两者在实际应用的道路上不同罢了,如同相对论引领人类进入原子时代一样,哥德尔定理则是引领科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