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宋芳  路丹  白津玮  刘雅莉 《寻根》2011,(4):127-132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带领家人从洪洞移民河南温县常阳村,因为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常阳村便改名叫陈家沟。陈卜来河南时带来了吸收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精华的家传一百零八式长拳,世代相传。到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武术派别——太极拳。此后,  相似文献   

2.
罗贤佑 《寻根》2007,(3):21-27
在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路东,有一处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白云观。该道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最初名为天长观。据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创建此观,后来天长观几经焚圮,几度重建,可谓历尽沧桑。  相似文献   

3.
邹华享 《寻根》2005,(3):104-110
“族谱”纂修情况 清乾隆二年(1737年),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韶山毛氏族谱,因代远年湮,惜未存世。其后,族众有志续修,多因意见不合未果。震、埔、鉴、深四房先后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分修房谱。除鉴房外,其他三房房谱巳残缺不全。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才由毛祥纲等人续修《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宣统三年(1911年)三修,  相似文献   

4.
尚恒元 《寻根》2006,(6):111-112
彭氏的先祖始于上古陆终氏第三子鞋铿,帝尧封他于大彭(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称大彭国,遂以国为姓。  相似文献   

5.
程族分布探略程鹰,程安程氏宗族,源远流长,支系繁衍,子孙众多,从世系演变看,可分为上下两个系统。上世系,从黄帝至程共什一百世。下世系,程颢、程颐为一世祖,至今已传到第三十八世。《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河南嵩县二程故里藏版)载,黄帝传至伯符,伯符系重黎...  相似文献   

6.
"毛猴儿"制作,是北京独有的历史上百年的手工技艺。相传,清道光年间北京城南板章路"南庆仁堂"药店的两个伙计闲暇摆弄中药时,偶用蝉蜕(知了壳)、莘荑(越冬的花骨朵)、白芨、木通等4味药材,做出一个形象逼真的小毛猴儿。"毛猴儿"制作由此成为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并逐渐流传,  相似文献   

7.
付开镜 《寻根》2012,(6):136-138
湖北枣阳市新市镇傅氏宗族,目前约有6000人,主要居住在新市镇的孟子坪、傅家湾、朱家湾、鸿雁河、小河等40个左右的自然村落中,也有住在枣阳市及其他乡镇的,还有散居于随州、襄阳、武汉等地者,后者多是改革开放后因工作迁移去的.总体上讲,湖北枣阳新市镇的傅氏宗族还是聚族而居. 枣阳市新市镇的傅氏族源在何地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大槐树的故事,也在傅氏宗族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是和汉文字的产生交织在一起的。说到中国书法的起源,总要追溯到殷商甲骨契刻的时代。甲骨文最先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故都旧址)出土,又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在河南侯家庄发掘殷代陵墓,获大龟七版。这两次出土揭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一页。这些出土物记载的是从盘庚迁殷至殷亡的273年间王室贞卜的记事文字。字体则由于多用铜刀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呈现笔划大多平直,结体大小长短无定,章法无一定格式的特点。使用甲骨文的殷商社会,已进入了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铸或刻在钟、鼎…  相似文献   

9.
宋全忠 《寻根》2006,(1):130-131
《寻根》杂志2003年第二期以《中原地区的台湾村》为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河南邓州市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邹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邓州屯垦定居。据陈氏家谱记载,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朝同治年间,曾有台湾族人前来“觅亲祭祖”。邓州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2002年12月,陈氏家族第13代孙、  相似文献   

10.
族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族人民有着许多发明创造,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族先民根据“太阳的行度”观测太阳,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余,创制出我国最早的历法《历》,即族太阳历。族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是按十二地支转三轮计算的,这样全年三百六十天,余下五天(四年之内有一年余下六天)作为过年时间。这种太阳历记年月和过年的习惯,在西南区中至今留有痕迹。2000年前族先民创造了飞越大江天险的窄桥。乍桥即溜筒索桥,横架于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  相似文献   

11.
宋晓梅 《寻根》2002,(4):96-99
公元5世纪的最末一年,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弹丸之地——吐鲁番,来自陇西金城郡的麴姓人嘉,借高昌国王马儒之世子出城迎接北魏使请求内徙之机,弑杀国王,结束了近三百年北方政权扶持傀儡,河陇汉族诸姓轮番上台的历史,自立为王,建立麴氏王朝。在麴氏高昌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张氏家族以其特殊的出身地域、家族门第和家世门风对高昌国政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Study at Qujiang     
<正>The Apricot Garden in the Tang Paradise is a classical-style structure with cultural richness,showcasing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bureaucratic...  相似文献   

14.
曹家俊 《寻根》2006,(1):115-118
常熟在唐代时不足10万人,后因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逃到南方,常熟人口大增,元代时达40万。到清代乾、嘉时,突破百万。人口的流动使常熟吸纳了许多外来姓氏。如南宋抗金名将周虎,祖籍临准,后迁居常熟。元朝时四川人董元斋,官居吏科给事中,因钟情常熟山青水秀,弃官后在此定居,所在地遂成董浜。元初名士顾细二,至大年间从浙江上虞移居常熟,他的后代山东按察使顾玉柱于嘉靖间将祖业扩建,植芙蓉数百,名芙蓉村;其子顾耿光又增植梧桐,并手植从海南移栽过来的红豆树二株,而把庄名改称碧梧红豆庄。清初湖北黄冈人王材任,康熙十八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其父王泽宏,官礼部尚书,自金陵来游,见这里山水秀美,  相似文献   

15.
苏州专诸巷     
黄恽 《寻根》2002,(3):82-84
苏州多小巷,这是一个城市的九曲回肠,巷中有临街的店铺和通往深深庭院的石库门,平静苍老的外表下藏着幽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7.
盘瑶千家峒     
宫哲兵 《寻根》2002,(3):55-61
瑶族有300万人口,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瑶族的最大支系是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人口占全部瑶族的80%以上,他们大都认为千家峒是瑶族的发祥地。有些国家(如美国)的瑶族回到中国时,一再打听千家峒在哪里,因为在他们祖辈的传说中,或在族谱中,都说瑶族早先住在千家峒里,后被官府围剿,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迁徙到美洲、欧洲……  相似文献   

18.
宋伯胤 《寻根》2006,(1):83-87
最近读日本文学修士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5年)写成的《说茶》中文新译本,东京大学藤田一美教授在题写《致中国读者))代序中说,这本书和中国读者见面。“就像回娘家的姑娘似的”,但“真是太晚了些”。其实,早在1942年,我国学者已经看到这本书,并且译为《茶之书”。书中关于唐代茶文化,主要是以陆羽及其《茶经》为张本,天心先生明确指出:第,“茶。开始是用作药材。后来就成为饮料。  相似文献   

19.
龚滩古镇     
卢军 《寻根》2003,(3):114-122
来到乌江龚滩镇,我目睹并亲历了摇摆舞及歌谣之乡:那江风怒号的乌江峡谷;一栋栋原始简朴的吊脚屋楼;几百手牵手的土家乡民;隔山对唱的山歌……乌江龚湍龚滩处于巴、夷之地武陵地域,地处乌江急流东岸,三面环水,一面着陆。此地以土家族为主,苗、仡佬、回、侗、布依、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在龚滩,乌江水深流急,崖岸陡峭,急湍险恶,汹涌翻滚,故原名龚湍。这里,古代是通往五溪和夜郎的咽喉,为黔、蜀要道,渝、黔、湘、鄂交通重镇。翻越了武陵龙头山脉而来的龚滩土家先民,好不容易找到了乌江边上缓坡的凤凰山麓。横亘在眼前的高深的峡谷,悬岩峭壁下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